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滑坡防治工程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本文对我国90年代以来,在重大滑坡(包括崩塌)防治中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监控手段进行了初步论述,以研究复杂地质体改造和控制的地质工程理论,是重大滑坡防治工程的基础理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应该引入现代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它包括并行性,反馈性,智能性和绿色性等四大特征。滑坡防治工程施工技术可划分为预应力体系,抗滑桩墙体系,地表和地个排水体系,注浆改良体系和减载与反压体系,其中以主动加固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内滑坡防治的主要技术,包括预应力体系,抗滑桩墙体系、地表和地下排水体系、注浆改良体系和减载与反压体系,为今后滑坡防治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提拱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广庆  杜群乐  张保俭 《岩土力学》2005,26(Z2):155-158
结合河北省太行山区阜长公路滑坡整治工程,利用工程物探、地质钻探等综合勘察手段,分析了某小型滑坡的发生发展机理,明确了该滑坡属牵引-外扩式浅层碎石类滑坡。本着经济、技术可行的整治原则,提出了采用竖向预应力锚杆挡墙整治滑坡技术措施。该方法利用锚固于地基中的锚杆对墙体施加的竖向预应力平衡滑坡体的下滑力,以达到减少圬工,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并详细分析了竖向预应力锚杆挡墙的设计思路,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良好的整治效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同类工程地质灾害整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正波  何思明  田金昌  钟建  杨天军 《地质通报》2013,32(12):2038-2043
预应力锚固技术已成为西藏公路滑坡防治中最常用的工程技术。由于西藏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及气候条件,预应力锚固工程较易出现耐久性的问题。对西藏公路滑坡预应力锚固工程进行调查,存在的耐久性问题可归纳为3类:锚头封锚破坏、框架梁悬空破坏和坡体局部变形滑动而引起锚索失效。在分析影响锚固结构耐久性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3种修复加固技术:锚固结构封锚破坏及锚头损毁修复加固技术、预应力锚索框架维修加固技术和补增预应力提高锚固结构抗滑力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  相似文献   

6.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  相似文献   

7.
滑坡灾害超前预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质构造控制论为理论核心,以地层、构造、地形等要素的系统分析为指导,以滑坡的形成、演化及特征为对象,首次提出了滑坡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判的概念:滑坡灾害超前地质预判主要是指在各级勘察工作前期,不借助任何勘探手段,运用各种超前地质预判的方法,根据滑坡的地质地貌特征确定滑坡的空间位置及滑坡类型,预测其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技术方法。以此建立了该技术的基本体系、判别方法及工作程序,并在陕南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进行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田飞  郭山峰  曹磊 《地下水》2022,(1):182-186
阎沟垴滑坡为河南山区国道中型滑坡,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本文介绍在山区国道重大工程施工中突发滑坡的应急工程勘查措施,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可以通过极限平衡法中传递系数法计算,利用反算参数求得计算滑坡体稳定性所需参数,通过隐式解法计算结果,评价三种不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采取抗滑桩与挡土墙结合加排水等综合工程防治对策以解决滑坡应急条件下的治理问题。本文在解决河南省山区类似重大地质灾害突发应急处置问题,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安庆市大别山区是滑坡频发的地区,通过广泛收集本区滑坡地质防治工程勘查资料,在分析研究本区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方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用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技术,对我省其他地区的滑坡防治亦可起到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滑坡防治工程效果评价是一项综合判断与分析的系统工程。通过开展大量滑坡灾害防治工程现场调研,建立了包括滑坡基本要素、治理设计、施工组织、稳定状况、治理效益5项一级评价指标和11项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基于综合模糊层次评价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防治效果最大隶属度。以三峡库区刘家包滑坡为例,计算表明防治工程效果为优秀,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吴跃刚 《探矿工程》2004,31(5):33-38
通过对襄十高速公路滑坡加固工程的论述,重点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和钢轨抗滑桩技术在滑坡中的成功应用。对预应力锚索、钢轨抗滑桩的设计及施工工艺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殷跃平 《地质通报》2002,21(12):876-880
三峡工程移民总人口达120万人,移民迁建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移民安置难度大。本文将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工作归结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质工作的阶段性、地质认识的局限性、地质问题的长期性4个方面,并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临测预警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运行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按照“中央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方针,在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技术体系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国家、省市和县区3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群测群防手段,对库区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批分级监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将分4个阶段实施。最后,就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论述了三峡库区危险性和危害性最大的链子崖危岩体与黄腊石滑坡的地质特征及其防治工程。针对它们的形成机制与诱发因素,链子崖危岩体的防治,主要采取底部煤层人区的承重阻滑工程与其上危岩体的预应力锚固工程,黄腊石滑坡的防治,主要采取地表与地下排水工程。  相似文献   

14.
宋国龙 《探矿工程》2016,43(10):30-35
结合内蒙古某露天煤矿的边坡实例,综合运用现有的工程地质资料、理论分析以及计算等手段,对该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和滑坡治理建议。最后,从技术和工程方面提出了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滑坡灾害的发生是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条件、产生原因、变形破坏机制和几何边界条件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选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防治工程方案,成为能否有效治理滑坡的关键。本文将源自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方法引入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出了滑坡防治工程的概念设计方法。概念设计可结合工程经验和辅助计算方法、试验手段等,在设计中更能体现综合分析、宏观控制。能更好地体现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有效而快捷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山体的特殊地质背景及人类工程活动,四川省南江县陈家湾滑坡在平面位置上以中间山梁为界分为Ⅰ号、Ⅱ号滑坡及潜在不稳定斜坡。通过地质灾害勘查,研究了滑坡特征及其地质成因机制,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仅Ⅰ号滑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根据滑坡地形特征、稳定性分析结果,结合保护对象,对Ⅰ号滑坡提出了“抗滑桩+截水沟”和“预应力锚索+抗滑短桩+截水沟”两种防治方案。通过对比分析,推荐“抗滑桩+截水沟”为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简述滑坡勘查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重大工程日益增多,尤其在复杂地质体发生滑坡的情况和危险性越来越高。正确识别、判断滑坡灾害以及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整个滑坡防治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某滑坡工程实例的分析总结,对滑坡勘查主要程序及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书由刘传正博士编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李海如 《探矿工程》2020,47(12):72-78
滑坡是重大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滑坡防治工程勘察是滑坡防治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针对福建省平和县西环路滑坡防治工程开展了滑坡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结合工程地质钻探成果,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滑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推测滑动面位置,确定岩土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安全系数,对滑坡防治工程的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环境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根 《地质论评》1998,44(3):281-288
本文就环境地质及环境地质工程的基本涵义,环境地质工程的特性、内容及分类等进行了探讨。环境地质工程是指防治地质灾害和其他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技术体系,它是以环境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是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它不是一项简单的、规范的工程,而是一项具有公益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的系统工程。环境地质工程包括区划与管理,以及勘测、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其中监测和监理贯穿于勘测-设计-施工全过程。文中还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