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9,(11):61-65
沈葆桢对中国近代海防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对福建船政和台湾海防的经营——在主持福州船政局以及海军学堂期间,造轮船10多艘并培养了一批航海人才;在办理台湾海防期间,对近代台湾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开发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沈葆桢不仅参与了中国近代的海防实践,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海防思想,在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部以史料为基础的,系统论述自明初至清末共600多年来,我国海防形势及其两代历朝政府所采取的海防战略及政策、海防体制建设、海防力量部署、海防斗争等恢弘史实,均体现在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海防史》一书中。《中国海防史》是我国著名海洋学者杨金森、范中义教授集多年研究经验,搜集了大量文献档案资料,特别重视未被人们注意、沉睡于各种史料中有关海防方面的史料,无论是宫廷档案,还是民间著述,凡涉及海防事务的“圣训”、大臣奏  相似文献   

3.
汪兆椿 《海洋学报》2005,27(6):186-186
一部以史料为基础的、系统论述自明初至清末共600多年来,我国海防形势及其两代历朝政府所采取的海防战略及政策、海防体制建设、海防力量部署、海防斗争等恢弘史实,均体现在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海防史》一书中。  相似文献   

4.
汪兆椿 《海洋世界》2005,(11):18-18
一部以史料为基础的.系统论述自明初至清末共600多年来.我国海防形势及其两代历朝政府所采取的海防战略及政策、海防体制建设、海防力量部署、海防斗争等恢弘史实.均体现在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海防史》一书中。  相似文献   

5.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10,(10):60-61
<正>两次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所面临海防危机日趋严重。伴随两次海防大讨论的展开和洋务运动的深入,不仅朝廷重臣和各省督抚围绕海防建设献计献策,有着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们也加入到了筹议海防的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6.
舟山群岛军事旅游资源状况 地处东海海防前哨的舟山群岛,承载着无数战火硝烟的历史熏陶。自明朝起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战船商船不断见于这片重要海域,直至发生著名的定海保卫战。干百年来,遍布群岛上的军事遗迹构成了一幅宏伟画卷。  相似文献   

7.
1984年9月26日上午10时,对于自由港香港来说,是一个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英国代表团团长理查德·伊文思,在一张铺着绿色台布的长桌旁就坐。在摄影机的闪光灯不停的闪烁下,他们庄重地在文件上签了字。签字结束后,两人站起来,微笑着握手表示祝贺,这时,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掌声。他们草签的历史文件,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一联合声明翻开了香港历史上新的一页。这个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作为特别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作为近代封建士大夫中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代表,其海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反映出当时中华民族的海洋观念仍然没有走出长期迷惘的思想困境。  相似文献   

9.
许传玺 《海洋预报》1994,11(4):74-77
根据日照市各港口及关部门提出警戒水位的高度,以及23年历史资料分析,确定日照市沿海防潮警戒水位为5.40m。  相似文献   

10.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10,(11):70-71
<正>王韬的海防战略思想日趋成熟,形成了"以战为守"、"四洋论"、"亲英、抗俄、保台、防日"的战略构想。19世纪70年代中期,王韬的海防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既重视海防的主要建  相似文献   

11.
清朝政府基本承袭前代统治者“重陆轻海”的海防模式和防务政策,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海防的主要目的是防御海盗,而非抵御外来侵略,如嘉庆帝在谕军机大臣吴熊光奏粤东实在情形一折中说:“据称从来有海防而无海战,此语允为扼要。其道总在编查保甲,严杜接济。如果一切水米火药及桅篷器具之类,无一出洋,则盗船虽各处奔逃,自足制其死命。  相似文献   

12.
<正>他围绕"攻"与"防"、"巡"与"守"两方面的论述,较之左宗棠的海防战略思想更具体、更实际,对后来的海防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过半个世纪反侵略战争特别是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国的国防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海防建设也  相似文献   

13.
崇武,福建海防前哨的一座古镇。这里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500多年前,这里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战场;300多年前这里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发兵之地。进入古城,瞬间会让人有种时间凝固的感觉,历史的印记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上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4.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9,(10):73-75
中国是海陆兼资的大国,海防、塞防同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根据敌情的发展变化,每个时期塞防和海防的设防重点也会发生变化。1874年,正当清廷准备派遣左宗棠率大军挺进西北、收复新疆之际,日本借口琉球难民事件出兵台湾,东南沿海形势紧张,清廷在大筹议中,由筹款问题产生了加强海防还是加强塞防的分歧。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论者认为海防重于塞防,主张西征停兵节饷,捐弃新疆,  相似文献   

15.
随着1997年7月1日的临近,香港回归祖国已是历史的必然,港人、国人、世人,人心所向,这是什么力量也改变不了的。可以说,香港回归祖国昭示着中华民族这一页耻辱历史的结束,也是对100多年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而斗争的革命英烈和仁人志士的告慰。在此同时,香港作为世界上最成功、最繁华、开放度最高的自由港之一, 随着香港主权的收回, 她将面临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局,改变原来的殖民地性质,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由港。那么, 香港回归后,在“ 一国两制” 的特殊环境下, 如何保持香港经济现有的发展势头, 如何维持香港自由港的性质, 也就是如何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与其政治情势的发展一样受到港人、国人和世人的关注。众所周知, 支撑香港经济的不外乎是金融、对外贸易、制造业和航运业,俗称“四大支柱”。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 香港早年已从“ 小渔村”高速发展成为港口设施先进、港口功能齐备、自由港条件优越的现代国际航运中心, 加上航运业对香港金融、对外贸易、制造业所起的带动作用, 从而形成了以港口航运业为龙头、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并由此确立了金融、对外贸易、制造业与航运业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一兴俱兴、一衰俱衰的“ 裙带”关系。香港通向世界各地的一条条航线紧紧连系着香港经济这艘“ 大船”,成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香港未来经济的生命线。所以, 当我们展望1997年后的香港经济发展大势时, 其航运业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宗旨在于探讨在新的环境及经济体制下,如何结合海防林的建设,就天津的城市特点,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模式及方法,使天津市海岸带的林业迅速得到发展,森林覆盖率得以显著提高,达到科技兴林的目的。一、天津海防林的特点天津市海岸带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渤海湾中段的西岸,北起涧河口,南至歧口,全长为153.334公里,地跨汉沽、塘沽、大港三个市区和天滓经济技术开发区。基于天津市海岸带的特殊情况即海岸线向陆6~8公  相似文献   

17.
马建忠海防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更多地从制度方面着眼,他不会大而化之地议论海防问题,而是抓住海防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结合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联系中国的实际,具体而深入地进行分析;他注重从思想的层面、制度的层面、教育的层面和管理的层面立论。因而他能发人之所未发,能详人之所不详,为建立较完备的近代海军军事体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昌黎黄金海岸七里海泻湖的历史演变和生态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昌黎黄金海岸七里海泻湖的概况和历史演变,指出:滦河迁徙、气候变化、海平面变迁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七里海泻湖演变的主要因素;拆除七里海防潮闸堤、恢复七里海泻湖水面、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发展旅游观光业和新型农业是七里海泻湖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施征 《海洋世界》2008,(2):12-19
俄罗斯是个海岸线漫长的大陆国家。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每个阶段,海军都曾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自从1696年俄罗斯正式组建正规海军以来,在长达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利益的需要,俄罗斯海军战略经历了数次巨大的变化。从18世纪排名世界第三强的沙俄海军,到19世纪中叶以来异军突起的前苏联“超级大国海军”,再到今日重竖旧帜,企图东山再起的俄罗斯海军,其总体战略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近海防御发展到远海防御乃至远洋扩张,又从远洋扩张转向全面回缩,以近海防御为主,但同时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可以说,上述战略思想的调整与变化是引导海军发展至今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追溯历史、展望未来的今天,首先值得回味俄罗斯海军战略的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期间,左宗棠虽然地位低微,却密切注视着时局的发展。1840年英军进犯广州城时,他就提出了歼敌于广州的三点建议:一是扼守险要,围困敌人;二是封锁海口,坚壁清野;三是招募水勇,动员民众。当时,他的意见难以产生什么影响,直到20年后,左宗棠任封疆大吏时,才有将其思想变为现实的可能。在晚清的两次海防大讨论中,左宗棠作为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针对中国海防危机的日益加深和西方国家从海上的频繁入侵,在主张加强西北边疆塞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