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界线是地图中的重要内容。经纬线不仅用于确定位置和方向,也用于国家之间划分国界线。地图上绘制国界线不仅要遵循相关法规、条约及标准,还应当正确处理好国界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本文通过介绍地图中绘制国界线的依据,重点梳理国界线与经纬线关系容易出错的几个重点区域,对相关地图编制和地图审查部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陆地国界电子地图中国界线的表示应该具有规范性.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形成电子地图显示标准,电子地图中涉及到国界线的部分大多存在问题.文中研究多尺度陆地国界电子地图规范化表达技术,构建了9个尺度的我国陆地国界线标准画法电子地图,为我国陆地国界线在不同尺度电子地图上的规范化表达提供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界线是表示国家领土归属的界线。地图上国界线画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国家领土的主权和对外关系。近几年来,在报刊、书籍、电影、电视和展览馆、橱窗、画廊以及商业广告上常常见到“中国疆域示意图”的登载。其中大部分图的国界线画法准确,我国领土表示完整。然而,也有少数图中出现对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新的地图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筍,新出版的地图品种繁花似锦,我国的地图出版事业正莲蓬勃勃地健康发展。然而,各种地图的编制往往要遇到国界线,其画法的正确与否,正严重影响着地图的质量,有的甚至影响着地图的如期出版。因此,希望研究、探讨地图上如何正确表示国界线的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心、重视。为此,本文想就地图上国界线表示的几个有关技术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以飨有关读者。地图上国界线的表示,无疑反映着地图作者对国家边界的主场、观点,反映着国家  相似文献   

5.
地图的政治意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小小岛屿的归属,一小段国界线的表示方法都是要慎重处理的。也有在不违背正确表示原则的基础上而采用的某种特殊手法,例如国界线上的晕线表示在国界线的外侧,使得本国领土显得突出一些,视觉印象好象“大”一点。通过视觉感受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影响。这里介绍一个具体例子:1939至  相似文献   

6.
国界是国家实施其主权的界限,又称“边界”。地图上国界线的重要性在于涉及到国家的领土主权,牵涉到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国界线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国界线画法的难度。在地图的线划要素中,无论从精度和编绘技术来讲,它都是比较典型的要素之一。本文就制图生产中常见的错漏和技术性修改,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地物信息,已成为遥感观测地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地物信息提取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部分地物信息丢失.如何解译出地物的细部信息成为遥感信息提取的关键.利用Landsat7遥感数据为例,探讨了提取水体专题信息的方法,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最佳波段组合、色彩变换、分类后对水体信息进行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热红外遥感利用传感器探测所得的地物热红外辐射来反演地表温度等重要的地表环境参数.地物的发射率是反演地表温度的关键参数,但地物表面结构、温度和观测角等影响因素使得地物发射率的直接测量变得较为复杂.在大量野外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光谱平滑迭代法最适合地物光谱发射率的野外测量,其反演的温度和实测温度最接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地物矢量数据的质量检查问题.采用数据结构逐项匹配的方法对地物属性进行自动检查,用地物与最新的数字调绘片叠加显示的方式来检查地物采集的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现势性,错误或遗漏将直接标注在调绘片上.实验表明,用文中提出的方法检查地物数据比用传统方法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激光扫描回光强度的建筑物立面信息提取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车载三维测量系统中的激光扫描仪回光强度值,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度值的地物信息提取和分类方法.将回光强度值进行角度、距离统一改正,并分级显示,通过绘制地物在不同能量级上的分布曲线,确定曲线峰值对应的强度级.实验结果表明,区分不同地物分布曲线上的峰值可以实现地物的提取和分类.  相似文献   

11.
以矿区塌陷区及周边地物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主要类型地物的波谱信息,并分析各类地物的波谱特征,寻找地物波谱变化与地物距煤矿距离之间的联系;采用光谱特征变异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变化图斑检测,分析了研究区2003-2011年间塌陷区主要地物类型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邹晓亮 《测绘科学》2021,46(7):44-50,83
针对商用激光传感器Optech LiDAR Titan系统获取的多光谱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地物分类试验的探索,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的多光谱激光LiDAR点云数据地物分类方法.新数据源多光谱激光点云具有多通道和多次散射回波的典型特性,生成感兴趣的热力图,根据热力图特征值和nDSM辅助数据进行感兴趣地物分类.采用CNN模型学习结果与面向对象影像分析OBIA分类方法相结合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化,并用随机采样参考点对地物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解决CNN模型分类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问题.实验表明,地物分类整体精度OA达到89.8%,Kappa值0.858,该方法在多光谱激光点云地物分类方面具有稳健性、有效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虚拟地形环境中道路与地形模型融合算法研究及精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霞  刘宁  万刚 《测绘学报》2005,34(4):337-342
以大比例尺地图构建的虚拟地形环境,由于观察视点的接近以及应用中对各种查询和分析的需要,所以要求构建的环境既能准确地表现地形特征又能使地物与地形精确融合,准确地查询出地物的属性,以满足目视及精确定位的要求.然而,实际应用中往往忽视地形与地物的密切关系,从而导致在目视比例尺条件下出现地物飘在空中或钻入地下等失真现象.为此,本文以道路为例提出了道路模型与地形模型的融合算法,同时对融合后道路与地形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评估,为构建逼真的地理环境提供了基础.也为河流、岛屿、湖泊等地物与地形模型的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CAD环境中处理、修改陆上地形测图时,一旦离开了绘图软件(清华三维等)环境,就会碰到不能很方便的修改线性地物的问题,如增加点、线,修改已经绘好的线性地物,但通过调用自己定义好的CAD acad lin文件中已有的各种线型,便能实现所需陡坎、斜坡等线性地物的绘制.文章讨论了如何进行这些形文件的定义和调用,从而达到方便修改线性地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些现行<地形图图式>中没有相应符号可以表示的、新出现的独立地物和线形地物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地面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两种技术相融合的方法,对地物进行三维重建,获取了包含地物纹理信息的影像,并通过进一步的处理生成密集点云,最终实现了对地物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准不变反射率地物的交叉定标方法,首先用MODTRAN模式从已知定标系数的影像中反演出反射率,然后计算出对应未知定标系数影像中相同准不变地物的辐射率,最后求出定标系数.将这种方法应用于CBERS-02卫星CCD影像定标,并用6S模式对CBERS-02和ETM+影像进行大气校正,比较用不同定标系数校正后的地物光谱曲线,得出在高反射率地物下,不同定标系数校正后的地物光谱曲线与ETM+的基本一致;低反射率地物下,单点定标系数误差较大,两点定标系数误差较小,用两点定标系数进行大气校正后植被信息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地物面积测量受精度和效率制约,为此引入了结合遥感影像的空间分层抽样方法.首先以遥感影像的预分类结果作为模拟地物的真实分布,在地物外沿等概率随机添加不同比例的错分像元,从而获得准真实地物区的摸拟预分类结果,并依此设定各层等比例取样的样本人层标志,指导地物样本的选取,然后以抽中样本地物的准真实值之和按比例推算出总量.通过比较分析各水平含量的地物类别、不同预分类精度、层内随机和系统抽样下的多次总量估计精度及其稳定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要背景数据库等先验知识,在预分类达到一定精度之上时,依分类区域设立层标志的分层抽样方法所获得的总量估计精度及标准差均好于无分类支持的随机和系统抽样;当预分类精度达到50%以上时,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率比,其中在60%时,各类地物在0.5%抽样率、95%的置信度下可以保证估计量精度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喀斯特地貌条件下不同形态农耕区地物类型的识别精度,以桂林市3个200 m×200 m样方的农耕区为研究区,在无人机航拍影像和地面调查数据的支持下,分别将基于像元和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技术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相结合,构建不同地貌条件下农耕区地物遥感识别模型,并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SVM分类结果保留了原始地物的大致轮廓,且地块较完整,更为适用于喀斯特地貌条件下的农耕区地物识别,较基于像元的SVM分类方法总体精度高6. 54%,Kappa系数高0. 135;基于像元的SVM分类方法适用于地物分布规则的农耕区地物识别,相比面向对象的SVM分类方法总体精度高2. 92%,Kappa系数高0. 026。  相似文献   

20.
刘宁  许敏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4,21(3):215-218,221
对于大比例尺条件下的地形环境仿真而言,采用贴2维纹理的方式表示地物已远远不能满足定位精度和可视化效果的需要,因为每个地物都是一个清晰可辨的3维实体了.在这种情况下地物模型能否与地形模型相匹配(即虚拟场景中的地物既不悬于地表之上也不陷入地表之下)将直接关系到视觉感受的逼真程度,以及在虚拟场景中对目标实施打击的精确程度.文中就如何实现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在数据层次上的匹配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并对具体算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由此说明匹配方案较为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