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韧性剪切带的剪切作用类型和韧性减薄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韧性剪切带组构的演化和剪切作用类型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运用极莫尔圆法、有限应变法、刚性颗粒法、石英光轴组构结合有限应变测量法、拖尾形态法、剪切带内变形脉体(岩墙)法、碎斑法等方法可以估算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的运动学涡度,进而判别剪切带中单剪切组分与纯剪切组分的相对含量。自然界的剪切带一般介于单剪与纯剪之间,运动学涡度Wk介于0~1之间,表明韧性剪切带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垂直于剪切带边界(Z轴)方向的韧性减薄。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的韧性减薄量可依据有限应变测量与运动学涡度估算求得,也可依据剪切带内的石香肠(布丁)构造求解,还可依据构建极莫尔圆求解。以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楼子店变质核杂岩及其韧性剪切带,以及希腊西奈山的Chelmos剪切带为例,介绍估算韧性剪切带韧性减薄的方法,这种韧性减薄是对大规模岩石圈减薄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定量估算与变质核杂岩相关的韧性剪切带的剪切作用类型是分析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韧性剪切带组构的演化和剪切作用类型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运用极莫尔圆法、有限应变法、刚性颗粒法、石英光轴组构结合有限应变测量法、拖尾形态法、剪切带内变形脉体(岩墙)法、碎斑法等方法可以估算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的运动学涡度,进而判别剪切带中单剪切组分与纯剪切组分的相对含量。自然界的剪切带一般介于单剪与纯剪之间,运动学涡度Wk介于0~1之间,表明韧性剪切带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垂直于剪切带边界(Z轴)方向的韧性减薄。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的韧性减薄量可依据有限应变测量与运动学涡度估算求得,也可依据剪切带内的石香肠(布丁)构造求解,还可依据构建极莫尔圆求解。以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楼子店变质核杂岩及其韧性剪切带,以及希腊西奈山的Chelmos剪切带为例,介绍估算韧性剪切带韧性减薄的方法,这种韧性减薄是对大规模岩石圈减薄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定量估算与变质核杂岩相关的韧性剪切带的剪切作用类型是分析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腾格  侯泉林  石梦岩  丁林 《岩石学报》2021,37(8):2483-2501

北京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东南缘的大水峪韧性剪切带是认识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变形温度区间估算、有限应变测量以及运动学涡度计算等手段对大水峪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长石石英温度计与EBSD石英组构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带的变形温度区间为480~650℃。剪切带南西段的变形温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北东段的变形温度由岩基向断层方向先降低后升高。有限应变测量结果指示剪切带的变形整体经受压扁作用为主,南西段的压扁程度与韧性位移量均大于北东段。运动学涡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剪切带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纯剪切控制。南西段的运动学涡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北东段的运动学涡度由岩基向断层方向先减小后增大。据此认为岩浆作用是导致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形成的主导因素,大水峪韧性剪切带北东段的拆离过程可能受到了东侧岩体的阻挡。

  相似文献   

4.
辽西兴城—台里地区发育系列花岗质岩石,强烈构造变形特征均显示其具有韧性剪切带的特点。对剪切带北段进行详细宏微观构造解析,结合岩石变形强度差异性分析、有限应变测量、石英C轴EBSD测试以及古差异应力值估算等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内花岗质片麻岩和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具有NEE向左行剪切变形特征,变形岩石为S-L构造岩,应变类型属于平面应变,古差异应力值介于30~40 MPa之间。长石-石英矿物温度计以及石英C轴EBSD组构指示剪切带以中低温变形为主,温度在400℃~500℃,属绿片岩相变质,具中-低温韧性剪切带特征。韧性剪切带内普遍存在变形分解现象,弱变形带内岩石残斑含量较高,眼球状构造和S-C组构较为发育;强变形带岩石残斑含量较低,剪切面理较为发育,糜棱面理发育较弱或者不发育。  相似文献   

5.
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构造活动复杂多样,位于其中段的下井-厂汉营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强烈,研究其变形特征以及形成时代,对进一步探讨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别是古亚洲洋晚阶段洋壳俯冲的时间和机制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对该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运动学和几何学实测剖面、显微构造解析及锆石LA-ICP-MS U-...  相似文献   

6.
秦岭商丹构造带内发育的晚三叠世沙沟街韧性剪切带蕴含大量地质信息,很好地记录了秦岭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为了探究该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在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发育的糜棱岩进行了磁组构和运动学涡度研究。岩石磁学和磁组构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平均磁化率Km值总体较高,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等铁磁性矿物;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较大,表明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形态参数T值多大于0,反映磁化率椭球体以扁球体为主;磁线、面理优势产状与野外观测到的矿物线、面理较为一致。结合磁组构、边界断层以及C面理产状,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具有左行走滑挤压的运动学特征。运动学涡度Wk值及其分布特征表明,沙沟街剪切带中纯剪切作用所占的比重总体大于简单剪切作用,并且剪切带的核部应位于北界断层附近。综合分析认为,沙沟街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反映了总体斜向汇聚背景下的局部走滑挤压,与商丹带西段发育的同期韧性剪切带具有完全反向的运动学指向,这可能与碰撞导致的侧向挤出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7.
围绕岩石圈破坏和减薄这个主题.华北克拉通成为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地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分布广泛,然而对此仍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基性岩墙群的系统总结,在详尽的资料收集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基性岩墙群的研究现状、分布和意义进行了汇总和讨论.随后,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经验,提出了基性岩墙群定年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迪  刘永江  李伟民  常瑞虹 《岩石学报》2020,36(8):2571-2588
连山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铀成矿省辽东铀成矿带,已知铀矿床(点)均发育在韧性剪切带附近。为了解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几何学构造变形机制及与铀矿的关系,本文以连山关岩体周缘韧性剪切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宏观调查和室内微观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构造变形期次、韧性剪切带形成机理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连山关岩体周缘发育的韧性剪切带与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变形有关,其右行韧性剪切带应变类型为压扁应变,属于一般压缩-平面应变范围,Flinn指数K值在0.19~0.69之间,岩石类型属于S/SL型构造岩。研究区内铀矿体均为隐伏盲矿体,主要赋存于沿着连山关岩体和辽河群接触带右行剪切作用形成的背斜褶皱核部,和北东东向断裂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连山关岩体南缘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为一级控矿构造,是区内铀矿热液运移的通道,而剪切带边部的晚期北东东向断裂则是铀矿储存空间;铀源可能来自于太古宙古风化壳,并在大型韧性剪切活动(提供热液运移通道)和基性脉岩侵入(提供热源和还原剂)等综合因素作用下运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
围绕岩石圈破坏和减薄这个主题,华北克拉通成为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地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分布广泛,然而对此仍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基性岩墙群的系统总结,在详尽的资料收集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基性岩墙群的研究现状、分布和意义进行了汇总和讨论。随后,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经验,提出了基性岩墙群定年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地质剖面对南苏鲁高压变质带中的南岗-高公岛韧性剪切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上部变形较弱,主要发育S—C组构及拉伸线理;剪切带中部变形较强,发育不对称褶皱、S—C组构、σ型及δ型旋转碎斑以及多米诺骨牌等;剪切带下部变形最强,糜棱质颗粒达80%-90%,并见有同斜褶皱等。EBSD组构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带上部糜棱质石英以中温柱面组构和中低温菱面组构为特征,中、下部以低温底面组构和中低温菱面组构为主,剪切带中石英条带以中温柱面组构为主,石英组构的剪切指向以SE→NW为主,其次为NW→SE,反映本区经历了中温→中低温→低温、以逆冲韧性剪切为主并曾发生韧性滑脱的复杂变形过程。各构造层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变化趋势不明显,可能与原岩成分有关。剪切带中黑云母、白云母的^39Ar-^40Ar同位素年龄分析表明在253.8-214.2Ma期间本区曾发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的分布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岩石圈破坏和减薄这个主题,华北克拉通成为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地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分布广泛,然而对此仍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基性岩墙群的系统总结,在详尽的资料收集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基性岩墙群的研究现状、分布和意义进行了汇总和讨论。随后,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经验,提出了基性岩墙群定年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拉轨岗日构造带佩枯错新发现了一条韧性剪切带,至少存在3期变形。韧性剪切作用可能与应变能转化的热能有关,应变能常沿断裂集中,形成方解石脉;然后,经由北往南的逆冲推覆,形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最后,由于山体重力势能的作用,伸展跨塌。该剪切带成为藏南拆离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在拉轨岗日构造带佩枯错新发现了一条韧性剪切带,至少存在3期变形。韧性剪切作用可能与应变能转化的热能有关,应变能常沿断裂集中,形成方解石脉;然后,经由北往南的逆冲推覆,形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最后,由于山体重力势能的作用,伸展跨塌。该剪切带成为藏南拆离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The NE-trending Bayanwula Shan–Lang Shan is an important tectonic belt lying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Plate (NCP) to the east and the Alxa block to the west.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nature and the timing of deformation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CP and the Alxa block. Two phases of ductile deformation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is belt. Large-scale top-to-the-west ductile thrusting characterized the early deformation in the Bayanwula Shan–Lang Shan. Nearly east–west trending quartz stretching lineations and lineations formed by amphibole and biotite are well developed. Different types of sheath and oblique folds with east–west trending fold hinges are also developed in the region. The shear strain of this ductile thrust is up to 17.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e top-to-the-west thrusting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CP over the Alxa block, and may have occurred ca. 351 Ma (biotite 40Ar/39Ar age). Later ductile deformation was expressed as NE-trending sinistral shear along the entire Bayanwula Shan–Lang Shan and likely occurred ca. 250 Ma (biotite and muscovite 40Ar/39Ar ages); this shear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North China plates to the south during the Triassic. Combined with recently obtained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for the area,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events in the eastern Alxa block indicate that the block may not have been part of the NCP, at least before the end of the Devonian. Both blocks were located in the Paleo-Asian Ocean during the Paleozoic and collided or amalgamated with each other at the end of the Devonian.  相似文献   

15.
纪春华 《吉林地质》2001,20(2):18-22
大蒲河地区地处龙岗地块北缘活动带内,发育四条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总体呈北西向平行带状展布,分别形成于不同时期,发育在不同的地质体中。其运动学特征以左旋斜滑为主,兼有左旋斜冲和右旋斜冲特征,均为地壳中部层次绿片岩相条件下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韧性剪切变形对岩石地球化学行为的制约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问题。安徽桐城挂车河镇(挂镇)地区是大别造山带东缘和郯庐断裂带交汇位置,两个构造体系的韧性剪切带均发育,为开展对比分析研究提供了条件。不同构造体系及构造期次的长英质韧性剪切带在糜棱岩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和元素迁移规律均相似,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加。体积亏损和元素迁移越明显,体积亏损可达32.18%,元素迁移表现为SiO2、K2O、Na2O的迁出和Fe2O3、CaO、MgO的迁入;镁铁质脆一韧剪切带在糜棱岩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和元素迁移规律与长英质剪切带的恰恰相反,体积增加21.63%~186.60%.元素迁移的显著特征是SiO2大量迁入及Fe2O3和CaO迁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幔源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来进一步厘定该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和组成,并通过与华北内部如鲁中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对比研究探讨华北东部岩石圈的时空演化规律、富集过程及其形成机理。幔源岩石的 Sr-Nd-Ph 同位素特征表明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存在明显的时空不均匀性,其中心部位如鲁中地区以弱富集地幔为主体;而东南部如鲁西南和胶东地区则为类似 EM2型地幔(~(87)Sr/~(86)Sr_i 可高达0.7114)。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随时间的演化特征也很明显。这些幔源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玄武岩中地幔岩捕虏体(橄榄岩和辉石岩)和捕虏晶(橄榄石和辉石)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皆证明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曾受到过富硅熔体的强烈改造。橄榄岩-熔体的相互反应是该区岩石圈改造和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从而造成古生代高镁橄榄岩转变为晚中生代低镁橄榄岩和辉石岩。进入岩石圈地幔的熔体具下/中地壳物质重熔的特征,从而导致该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快速富集。有关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和改造的时限、过程和机制等问题也进行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出露于鄱阳湖小岛的星子牛屎墩剪切带是一条小型的、北北东向延伸的走滑韧性剪切带,野外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表明其为左行剪切。镜下石英和长石的显微构造特征及二长石温度计计算获得剪切带的变形温度为504℃~530℃。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剪切带的走滑活动时代为中侏罗世,属于太平洋构造域,推测与郯庐断裂带为同期的构造产物, 是郯庐断裂系的一部分,代表中生代深部基底的走滑活动特征,而该基底韧性剪切带出露地表是受庐山变质核杂岩隆升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北秦岭二郎坪岩群南、北两侧分别被朱夏韧性剪切带和瓦乔韧性剪切带与秦岭岩群和宽坪岩群分开,这两条韧性剪切带对二郎坪弧后盆地的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这两条剪切带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运动学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结果指示瓦乔剪切带具有由北向南逆冲剪切的运动学特征,而朱夏剪切带早期具有由南向北逆冲的运动学特征,而后期又发生右行走滑活动。对瓦乔剪切带和朱夏剪切带内的糜棱岩中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法定年,结果指示瓦乔剪切带逆冲活动发生在387±1.7 Ma,朱夏韧性剪切早期逆冲发生在晚古生代,后期右行走滑的年龄为146±2.8 Ma。综合两条剪切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年代学数据,结合前人的地质资料,本文认为二郎坪弧后盆地曾沿着瓦乔剪切带和朱夏剪切带发生双向式俯冲。  相似文献   

20.
华家岭-葫芦河韧性剪切带呈NWW走向,属北祁连造山带与中祁连地块分界断裂,通过对其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分析研究,认为峰期变形系加里东末期南北两大板块汇聚碰撞,拼合于华北板块南缘的软质陆壳(北祁连)向南侧刚性的中祁连地块斜向逆冲叠覆,从而产生自NEE向SWW兼右行走滑的逆冲式韧性剪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