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项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保护环境和土地资源已成为全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土地规划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已经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所必需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一、土地储备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法律动因 1.土地资源自身稀缺性与人类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之矛盾是催生土地储备法律规范的沃土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稀缺性。所谓稀缺性,是指土地因其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而不可再生的一种自然属性。土地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之需求而言的。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且这种消耗会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而呈上升趋势。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耕地则以每年2%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3.
春华秋实、硕果飘香。在这全国人民喜庆丰收的美好季节,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谋发展、开拓进取谱新篇的一次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可圈可点;展望未来,前景美好,信心百倍。十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个发展"  相似文献   

4.
“借改革之机,青海地勘事业再创辉煌;乘开发之潮,诚请院士专家共谋发展”。今年9月初,正值西宁秋高气爽、云淡风清之际,我们胜利召开了“加快青海地质矿产勘查进程战略研讨会”,这是青海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进程中一次十分重要的活动,对于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节约集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基。山西省作为资源枯竭型地区,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矿山企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当务之急是推进经济转型,从资源低效滥用粗放扩张型,转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质量效益型,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消耗资源,而开发资源又必然影响环境。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所消耗的资源与其总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都在其自净能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消耗资源,而开发资源又必然影响环境.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所消耗的资源与其总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都在其自净能力之内,因此人们不会担心资源会枯竭、环境会破坏.  相似文献   

9.
河南应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基本省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禀赋相对不足。单纯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一五”将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如何以最低的资源、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提高认识,切实摆正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位置宣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导。重视宣传,引导群众,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问题的暴露需要较长的时间。长期以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给城乡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城乡原生地质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出现了地基沉降、地面塌陷、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等各种问题,给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灾难。2010年上半年广  相似文献   

12.
正一、研究背景近十几年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也已覆盖农村地区,以诸如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农村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逐渐从单纯的自然环境要素转化成人类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源,土地的经济价值在现实中已经超过了土地的自然价值,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社会各行业日益旺盛的用地需求与保护土地资源艰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将迎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加剧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黄河三角洲地区成陆时间较短,地质资源环境比较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堤防修复压力较大。确定该区地质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并预测今后该区大规模人类活动可能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来讲,历来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消耗的资源、产生的废弃物成正比。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利用”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这意味着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县域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消耗的矿产资源与日俱增,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破坏了地质环境,诱发了众多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已成为我们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是保障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切实推进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应负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粗放,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过大,形成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压力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就是促使人们切实树立起节约意识,特别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节约中创造价值,在节约中实现开发与利用的和谐,从而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地质环境保护的形势与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地质环境是国土资源的主要赋存系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壳表层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之间,长期不断进行能量转移和物质交换而逐步建立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的历史演化过程.这种演化有些是急剧的,大多是缓慢而不易觉察的,但都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重大的、往往是很难逆转的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强调指出,严格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纲要"要求,切实加强地质环境管理是国土资源部门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一次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各国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因其国情、国力、国体以及自然资源条件的不同各有差异,但目标一致,即实现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和开发,维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和利益分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问题日趋加剧。  相似文献   

19.
地质矿产勘查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地质人的不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形势下,我们迎来了第23个全国土地日。为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节约优先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增强全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确定为"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本,节约集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节约集约用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要、这样迫切。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过度消耗、低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