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热点景区存在规划不合理和旅客流量失控的矛盾问题,探讨了物联网环境下的多传感器数据地图匹配方法,研究了适合景区分流引导模型的流量参数选取及其评价,设计了物联网环境下的景区分流引导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实现了在景区规划和流量分流、引导和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就出发,基于智能传感器网和对地观测网等物联网新技术的浪潮,探讨了数字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的必然趋势和基础理论,实践了智慧城市的相关典型应用,并展望了未来智慧城市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出发,提出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探讨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列举了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指出了从数字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的必然趋势,并展望智慧城市的挑战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旅游+"的提出为智慧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针对现有的旅游服务主动感知性差、位置推送不准等问题,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结合GIS、LBS、Unity 3D、WebAR、VoIp等技术,设计了基于电子地图的景区大数据平台;重点介绍了平台的总体架构、模块设计、业务流程和关键技术,并详细阐述了景区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数字景区虚拟旅游系统、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具体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分析了数字地球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探讨了伴随着IT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这一新的基础设施,设计了基于全IP架构的物联网的平台框架和典型应用,并展望了从数字地球发展到智慧地球的趋势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相继试点了一批"智慧社区",并在试点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智慧社区系统"建设工作,但受建设成本、消费需求、技术规范、物联网设备种类的限制,使得各区域在"智慧社区"系统应用集成方面取得的进展不一致。如何保证各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如何使得RFID信息集成模式更加深入应用到智慧社区管理当中去,如何使RFID、GPS、RS、GIS、WCS更好的集成,以实现巡更管理及人员定位,这都是当前基于RFID的三维GIS智慧小区应用平台建设研发与探索的核心所在。基于此,本文从系统构架、应用实践效果等方面设计了三维GIS智慧小区应用平台,并重点阐述了系统的开放性与数据更新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智慧景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集成景区各种业务应用和服务系统,集中授权管理,应用统一的业务流程与数据访问接口,通过"一站式"登陆,实现了GIS,MIS,OA的一体化。通过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智慧景区"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元数据管理、底层数据访问、组织与处理,以及对底层硬件设备的操作。针对景区管理的基本特点,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构成"智慧景区"的基本核心,不但支持传统过程化的业务流程组织,还提供支持事务化、时序化等多种复杂流程组织,保证系统的高效性、便捷性,而且基于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信息化过程节约了建设资金,促进了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科学化与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从“构建智慧中国”战略目标出发,在对数字中国建设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构架,分析了数字中国构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重点分析了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支撑体系建设的新内容,包括物联网与地理位置、地理国情数据、基于大数据的地理统计分析和地理知识服务、以及时空云计算环境的构建等,还指出了智慧中国建设的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将深刻影响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并催生出下一代地理信息系统(NGG)。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然后分析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地球、智慧中国和智慧城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指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应用,智慧应用是智慧城市的落脚点。分析总结了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相比的3个共同点和5个不同点,提出了智慧应用与数字应用的区别,并指出物联网、云计算、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移动GIS技术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4大技术特征。文中还介绍了Supermap两个中心(云服务中心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n个应用的智慧城市务实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地图的不断发展,其在智慧旅游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主要将三个风景区融为一体,既突出单个景点的特色,又从空间上直观反映景区间的联系.制作便民的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有利于引导南京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物联网、虚拟现实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矿山信息化工作正朝着智能化、综合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本文以我局矿山企业为试点打造感知矿山,通过建设物联网、传感网及面向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彻底解决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对矿山生产、经营与管理各个环节的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从而大力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调度、生产效率与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物联网的研究与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政府和企业都采取行动参与物联网的构建,这可能对未来全球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技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探讨了物联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产品电子码、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智能技术;从物流管理、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等方面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物联网技术的前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智能导游服务已从传统的单一景区导游发展为城市多景区导游,因此,包含了景区间导游和景区内导游两大部分;表现为更加注重面向散客服务、兼容多移动智能终端以应用程序(App)的方式运行。由于景区间导游和景区内导游往往自成系统,在游客进出景区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系统的切换,且主要采用手动方式完成,尚没有实现城市多景区导游过程的无缝衔接。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本文设计了一个面向城市多景区的无缝导游服务模式,分析了其架构以及工作机制;并着重讨论了城市无缝导游服务的关键技术,如系统间无缝切换的条件,包含判断游客进入、离开景区等;以及导游服务过程无缝衔接的机制,包含导游动态数据结构的设计,游客游览需求、导游过程状态在多导游系统间的传递等。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作为新的导游服务模式,同时为动态集成已有的导游App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测绘发展经历了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逐渐由靠人工内、外业采集的传统测绘,发展到今天的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智能化测绘.本文从呼和浩特市智慧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入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生产与成果应用一体化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6.
智慧景区三维数字沙盘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字矢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添加旅游专题业务数据、视频监控数据、GPS定位数据,以真三维方式显示地表景观、景区各景点,实现地表地物地貌的立体显示,为景区管理人员在应急消防指挥时的辅助决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兴防"战略与"智慧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智慧消防"的提出与实施,原有基于文字部分、图表部分的战评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消防战评的需求。本文在介绍消防战评建设的基础上,阐述了三维消防战评辅助系统的结构与创新点,并详细描述了系统中主要功能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最终结合案例简述了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汪云甲 《测绘学报》2017,46(10):1705-1716
矿区资源开发致使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监测和分析矿区生态环境各种典型信号和异常已成为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地表形变与沉降、地下煤火与煤矸石山自燃及其他生态要素监测等方面讨论了矿区生态扰动监测研究进展,进行了国内外进展比较及发展趋势展望。由于采动沉陷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高度动态性,单一监测手段难以奏效,将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和矿山物联网相结合,发展矿区生态扰动多源多尺度空天地协同监测与智能感知体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电子地图的发布与共享可通过网络出版平台实现,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地图网络出版模型能够实现从客户终端、数据信息传输到网络出版商服务端一体化的网路出版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共享空间的电子地图网络出版模型体系。首先构建了物联网共享空间模型,提出搭建电子地图网络出版模型的需求和思路。以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层基本结构为底层模型构建了客户终端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并以集合论的概念定义了不同模块存储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物联网电子地图网络出版体系。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和测试验证了模型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智能时代泛在测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给出泛在测绘的定义和内涵,然后将传统测绘与泛在测绘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由于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的信息便捷交互,互联网时代的泛在测绘最显著的推动力就是为满足人与社会及人与环境的多种需求,人本身也成为了测绘的对象。同时,对环境变化的动态感知,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感知、认知和相应服务成了泛在测绘的重点特色要素。本文还指出互联网因其位置的虚拟性和网络时间标准过低,无法满足对物理世界协同感知和远程广域协同管控的需求,因此互联网、物联网必须向具有精准时空位置感知能力的泛在网演进。文章论述了“泛在网”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演进,是具有“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时空特性的感知网络,并且随着需求的扩展,正演进出“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智能化需求态势。目前,只有包括北斗在内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GNSS技术,能够赋予泛在网在广域和全球范围内具有时空位置感知和管控的能力。在泛在网的支持下,泛在测绘正在发展以实时精准时空感控为特征,以实现陆海天空网一体化、室内外一体化,并实现人与物理世界及虚拟网络世界交互的感知、探测、认知和调控。由此,泛在网也成为智能时代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为了理解智能时代泛在测绘的需求,文章从自然智能及时空位置观出发,对于智能、智慧和人工智能的定义做了新的梳理。针对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中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4个热点研究方向及其在军事、工程、实时高精地图及地震预警等的应用,论述了泛在测绘在其中所发挥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协同性作用。本文最后还展望了网络虚拟世界的泛在测绘、数字孪生虚拟人的构建及国家安全“制时空权”等智能时代泛在测绘的新领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