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次区域经济潜能综合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利用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并与社会、经济等相关部门数据深度融合,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资源保障水平、土地利用状况5个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得到区域经济潜能综合评价指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经济潜能差距明显,其中以首都功能核心区得分最高;另外影响区域经济潜能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现状,该文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分析了2005-2017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验证因子合理性,通过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影响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因子和交互作用.结果 表明:①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由珠三角地区向外围逐渐降低;②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存在明显的空间聚类特征,珠三角地区对其他区域的极化效应减弱,溢出效应增强;③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重心由西南方向朝东南方向移动,东翼、西翼、山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铁路密度是影响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从乡(镇、街道)尺度研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空间差异较少的问题,该文以乡(镇、街道)为尺度,运用熵值法分析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得分最高酒泉路街道是得分最低哈岘乡的3.32倍,中等水平以下的区域占比为55.86%,说明空间差异较大且整体水平较低;较高和高水平区域沿铁路和公路成轴带状延展,而整体水平在东西和南北向均呈现出"n"形趋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关联,局部区域集聚效应显著;人口密度、经济和城市化水平均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政府部门推进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供更加翔实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4.
旅游大数据对旅游者的行为模式的影响日趋明显,在分析研究区旅游资源现状基础上,利用传统数据和网络数据,选取4个一级因子和8个分级指标,构建梅州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对梅州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梅州市旅游资源北密南疏,具有从城市中心向各县市递减的趋势,其中218个旅游点综合评价得分在0~0.7之间,集中分布在0.1~0.2间,自然类的旅游资源高分的景点所占比重最多。基于评价得分核密度分析的旅游资源也具有空间差异性,自然类景观的综合评价得分呈多格局分布特性,人文类和休闲类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的空间格局为单一中心格局。梅州市旅游资源及其评价得分具有空间分异特征,建议各类景点发挥协同组团的优势,优化旅游资源发展空间格局,将梅州市建造成世界客家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并对同类型城市旅游资源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詹长根  吴艺  谷兴  王璐行 《测绘科学》2016,41(10):93-99
针对已有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多缺乏空间视角的现状,该文采用G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及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以2003—2013年湖北省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变差系数及空间自相关模型等,从时空视角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有所减小;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县域趋向于集中分布;武汉市和宜昌市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地区,与周围县市经济水平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县域经济发展热点空间格局演化幅度较大,形成以武汉市和宜昌市为核心、层级较为分明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鄂西地区始终为经济发展的冷点区,西部和中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2013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为了使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对北京市国土空间宜居性进行评价。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计算宜居性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六个子系统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西城、朝阳和海淀区宜居性排在前三。通过研究,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对宜居性得分贡献最大,而公共安全与资源承载是宜居性最弱的两项,为了提高区域综合宜居性,需要格外重视这两方面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旅游经济收入为衡量旅游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利用等级钟理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位序-规模法则、差异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2000~2014年广东省地级市旅游经济位序、规模类型、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中下游旅游收入城市的位序变动是城市旅游经济位序变动的主要原因;旅游经济规模较大的城市旅游经济规模类型维持稳定,旅游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的类型转移较为频繁;广东省旅游经济规模分布基本遵循位序-规模法则,具有单分形特征,其旅游经济规模空间分布由较为集中、首位度明显,逐步过渡到较佳的均衡空间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8.
招远市农村经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统计分析的核心是识别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将空间统计与GIS结合,以人均纯收入为指标把农村经济的分布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初步探讨了村域经济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招远市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模式,存在6个热点和4个冷点,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和GIS的结合,能够更深入的探索、分析农村社会经济的空阎模式和空间关联,为进一步研究社会经济空间统计的尺度问题、基于空间统计的抽样和深入理解空间统计分析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空间统计分析的应用中,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对空间自相关的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邻接关系和空间距离的两大类共计14组空间权重矩阵,以河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计算全局和局部两种空间自相关指数,研究空间权重矩阵对区域经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阶车矩阵比二阶车矩阵能更好地度量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表明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发生在边界直接相邻的区域之间,空间依赖效应从邻域不断向外辐射的现象不明显。2)合理应用空间距离矩阵的关键是能够正确设定阈值距离d,当40 km<d<50 km时,河南省县域经济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3)由郑州市以及围绕郑州的环形区域共同构成了河南省唯一的大面积高GDP值聚集区域,省会城市的经济外溢现象明显;豫东北的鹤壁市和新乡市为低GDP值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流域306个县域单元2004—2019年的经济发展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流域内县域经济变异曲线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均呈“逐步扩大—波动缩小”的演变趋势;(2)县域经济空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3)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热点区主要集聚在流域北部的鄂托克旗和东部的新密市等县市,而流域西部则多为冷点和次冷点区域,空间分布重心由东北向西南偏移趋势显著;(4)自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储存丰度、经济发展机遇和政策制度导向是影响县域经济时空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湖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的基础上,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交通、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及空间集聚效益,计算其耦合协调度,根据两者相对发展度进行交通经济发展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呈现出以武汉、襄阳和宜昌为核心的格局,西部山区交通优势度较低;县域经济以武汉市和宜昌市为核心,武汉市周边形成圈层状递减结构;各县市区交通优势度相对平均,交通发展均衡性优于经济发展;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正空间自相关,两者的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存在明显的空间重叠;湖北省交通与经济耦合度整体较高,协调性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县市区交通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湖北省各县市区应充分发挥交通优势,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研究单元,以2003—2017年人均GDP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10.1和Geoda软件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各市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和变异系数C.V,福建省各地市与其自身相邻近的地市之间存在着正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增大。GIS技术用于分析区域经济空间差异性具有自身的优势,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方向和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了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了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揭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Landsat ETM+分析城市热岛与下垫面的空间分布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理统计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andsat ETM 数据对北京、上海、沈阳和武汉等4个大城市的夏季城市热岛相对强度与城市下垫面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用混合像元线性光谱分解方法提取的城市植被覆盖度与不透水面表征城市下垫面;用城市地表亮温与水体亮温差值表征城市热岛相对强度。结果显示,4个城市的植被覆盖、不透水面与热岛强度的分布呈较强的空间正自相关,并且存在较为一致的自相关范围,该范围相当于城市街道与建筑组合特征尺度;自相关引起的结构性是导致3者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植被覆盖对城市热岛的缓解效果与不透水面对城市热岛的增强作用均呈分段线性特征,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交叉相关系数曲线则显示出相关性的空间异质性与多尺度现象,同时存在一个约550 m的空间作用特征尺度。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合理配置建筑与植被的间隔和比例,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空间数据库,对山东省108个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首先选用了反映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14项指标,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反映城镇综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并分析了山东省各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与分布状况。然后利用该综合指标,对各个城镇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分析认为山东省各城镇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未呈现空间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分析认为山东省68.5%的城镇分布存在非相似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Geoda 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统计分析的核心是认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通过空间位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本文利用空间分析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河南省各辖市2006年第一季度GDP增长速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该时期内河南省各辖市GDP增长率水平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性,而是表现出空间相似值之间的空间聚集。基于对Moran散点图的分析和空间滞后回归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空间统计分析对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态以及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统计学的空间自相关方法,采用以高速公路里程数为影响因子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全局和局部Moran I指数模型,通过ArcToolbox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三大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发展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长三角地区较之其他两地区发展最为成熟,发展极辐射大。同时地理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发展核心城市集中于沿江地区或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ims to use spatial statistical tools to explore the reciprocal spatial–temporal effect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growth of Jeddah city, a fast developing polycentric city in Saudi Arabia.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ran's I) and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LISA) are first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clustering of urban growth an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from 1980 to 2007. Then, spatial regression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mutual spatial–temporal effects of urban growth an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all defined variables between 1980 and 2007. LISA results also reveal a constant significant spatial association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expansion and urban growth variables from 1980 to 2007. The results not only indicate a mutual spatial influence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growth but also reveal that spatial clustering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seems to be influenced by other factor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s a constant and strong spatial influencing factor of urban growth in the polycentric urban structure that Jeddah has. Overall,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and spatial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able to detect the spatial–temporal mutual effect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growth. Further studies on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growth an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using the study approach for the case of monocentric urban structure cities are necessary and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