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中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早期的以宗教为依归的自然观相去甚远。水火之争已经结束,灾变论成了禁区。以莱伊尔为旗手的均变论成了地学界公认的科学哲学和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古生物学、矿物学、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等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从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地学王国一片升平。地球科学还需要什么?需要一个统帅全局的大地构造理论。  相似文献   

2.
大西国的故事,虽然不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假说,但却不乏信徒。现在我们知道,大陆的地壳和大洋地壳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的陆沉,不可能形成如此巨大而又有着漫长历史的海洋。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人们简单地认为现代大洋的盐分来自陆地岩石的风化作用。按照这一模式,如果大洋的体积不再增加,大洋水的盐度势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高。  相似文献   

4.
美国吸取二次大战的教训,加强了海底地形和海洋地质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海洋第一次成为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希特勒德国的军舰和潜艇在大西洋海域神出鬼没,常常在盟军意想不到的地方重拳出击,盟军受创惨重.  相似文献   

5.
<正>航海家们的首要任务是认识海洋。而就认识海洋而言,人们在当时最急于知道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海洋究竟有多深,二是海洋的深处究竟有什么。早期的航海家都曾做过测深和取样的尝试。但都没有留下可靠的历史记录。1818年,英国海洋学家J·罗斯爵士首次在格陵兰以西的巴芬湾水深1945  相似文献   

6.
"你们为什么不设法打一个深孔到地幔,看看莫霍面的下面究竟是些什么宝贝呢?"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雷·海斯是一位极富事业心的地球科学家。他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于是,基金会就委托他找几个有分量的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魏格纳是一位勇于实践、热衷探险的科学家,他的一生为大陆漂移学说的形成与研究以及人类对海陆起源的探索做出了伟大贡献。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出生于德国柏林。他的父亲是福音派新教的一位传教  相似文献   

8.
在18世纪后半叶的欧洲地学界,水火之争可谓无处不在,无远勿届。每一次野外考察都可能诱发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并没有维持多久,就以水成论的失败而告终了。埋葬水成论的革命之火,来自维尔纳的后院。  相似文献   

9.
"莫霍孔计划"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夭折。客观地回顾历史,当时确实把问题看得简单了。时机还不成熟。即使在今天,人们已经积累了半个世纪的大洋钻探经验,也还不能断言钻穿莫霍面是否胜券在握。  相似文献   

10.
希曾任名利场上的一场角力中败北,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1966年6月2日,<纽约时报>登载了该报记者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题为"生物演化与磁场的关系"的报道.文章说,生物演化与地球磁场有关是布鲁斯·希曾博士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奥泼代克博士、德拉戈斯拉夫·宁科维奇博士和吉米·黑斯博士等都是课题组的成员.消...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9-21日,海底观测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陆军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召集,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实验室和中国IODP办公室共同举办,来自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中科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十余家涉海单位的5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正>也许是魏格纳的假说过于迷人,也许是敌人的攻击过于激烈,大陆漂移说竟然声名鹊起,魏格纳也成为地学界声名赫赫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介绍侧扫声呐和单道地震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以海南岛南部近海海域为例,分析通过侧扫声呐图像和单道地震剖面提取沙波、沙脊、海底礁石和陡坎等海底微地貌的可行性及其过程。研究表明:沙波和海底礁石可通过对侧扫声呐图像的判读和识别,对比单道地震剖面图,直接在侧扫声呐图像上圈定;陡坎和沙脊可通过对单道地震剖面图的判读和识别,提取海底水深剖面数据制作平面剖面图,并结合潮流动力方向圈定;综合利用侧扫声呐和单道地震数据,可有效提高海底微地貌的解译精度。  相似文献   

14.
薛钊 《海洋世界》2010,(5):78-80
<正>我们为什么忽视了海洋?比较一下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所得到的投入,我们可以看到前者一年的预算足可以支持后者对海洋进行1600年的探  相似文献   

15.
自海上贸易开辟以来,海底沉船就成为神秘的宝藏,吸引着众多探险家.寻宝猎人和考古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估算,在全球的大洋海底,有300万艘船舶在此长眠,有一小部分沉船已经被考古人员发现,但大部分沉船依然在这幽静、昏暗的海底长眠,等待着有缘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海之路的开辟早在石器时代,我国已经开始航海活动,人们曾在台湾岛的高雄、台中、台南等地发现我国古代创造的器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创造的“有段石锛”,也在浙江、闽南、闽北等地区出土,甚至在菲律宾、南美洲等地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中韩海底光缆已于2005年7月宣布废弃.中韩海底光缆是我国宣布废弃的第一条国际海底光缆.通过对中韩海底光缆多种可能的弃置方案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各种弃置方案的利弊及可行性.通过比选,提出了全线打捞回收方案是最佳方案;领海以内打捞回收方案次之,是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原地弃置方案是最不适合中韩光缆弃置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哈雷·海斯(1906-1969)是一位对地学革命有着划时代贡献的海洋地质学大家.由他首创的海底扩张学说,敲响了"固定论"的丧钟,宣告了"地槽论"百年统治的终结.在岛弧体系、海底重力异常、辉绿岩及其蛇纹岩化和地慢对流等研究领域,海斯都有创造性的建树,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巨匠,史称当代海洋地质之父.  相似文献   

19.
海底地形所引起的流场变化会调制海水表面的小尺度波动,从而可以被合成孔径雷达(SAR)所探测。本文利用谱方法计算了一假想海底地形对均匀背景流场的影响。在袁业立有关海波高频谱形式及SAR影像原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1,2],本文进一步计算了海底地形SAR影像的G值分布图,并讨论了地形的高度、背景流方向、背景流流速对海底地形SAR影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一部涉及地球科学领域——宇宙天体(Universe)、陆地(Land)、海洋(Ocean)、极地(Polar region)研究的科技大全。书中分别对太阳系内外神秘星球的形成与演化;陆地和海洋表层与深部的物质组成、地层古生物、地质构造、各类矿产资源的生成、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进化与灭绝、人类的出现;冰雪极地对全球变化的作用与影响等许多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以及一些神奇现象、不解之谜和新的发现等,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海洋学家的理论观点、认识见解和推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