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给出了由近震和远震数据确定的海南地幔柱上地幔高分辨率层析成像结果。远震到时数据是由海南岛和雷州半岛9个固定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中精确提取的。我们的结果显示,在海南热点下方从地表到250km深度,地壳中存在高达-5%而在地幔仅-2%的明显低速异常。海南地幔柱被成像为西北-东南向倾斜的、直径约80km的连续低速柱状异常体。由于较密集数据覆盖和精细模型参数化,我们的结果相对于先前的局部和全球层析成像研究有了明显的改进。海南地幔柱的这种倾斜可以用数值模拟的结果来解释。地幔柱在上地幔中的倾斜可能与海洋板块的俯冲有关,特别是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挤压有关。但最可能的是,这种倾斜是地幔柱在下地幔扭曲后靠浮力上浮至上地幔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热幔柱来源于何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地球深部产生热幔柱的可能位置及其热边界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3.
地球地幔的流变特性对岩石层和软流层的动力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基本的流动的主导机制问题还未解决。实验研究与地质、地球物理观测的综合实验室研究表明:扩散蠕变与位错蠕变间的转换可能发生在地震的上地幔。热的浅部的上地幔以位错蠕变方式流动,而冷的深部或浅部的上地幔以扩散蠕变方式流动。当应力增加时,晶粒尺度减小,而且在该转换区附近的上地幔变弱。因此,形变是局部的,从力学上说在这些深度附近的上地幔被解耦。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大陆上地幔的基本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地幔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中取得的主要结果。重点讨论了地幔流体在地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地幔流体成矿作用,我国东部陆下地幔化学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上地幔的热结构及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尖晶石相和石榴石相二辉橄榄岩包体所建立的浙江省上地幔古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 ,与徐义刚等建立的中国东部地温线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地温线较为接近 .由该地温线确定的该区壳幔边界为 34km ,软流圈与岩石圈边界大致在75km .上述结果与该区地球物理资料基本一致 .包体的流变特征研究表明 ,该区的包体至少经历了两期以上的变形事件 .前期可能与上地幔底辟有关 ,后期则可能与上地幔的剪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7.
通过研究邢束地区的地温场、大地热流和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对该区的地温场分布、深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研究证实:该区地温场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并与地壳上地幔结构有较清楚的对应关系。地温场的分布与构造的关系表明,凸起区与凹陷区相比,前者具有较高的热流值和较大的地温梯度。对该区地震分布与地温场的关系分析以及热应力的数学模拟结果说明,热应力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上地幔物质流动及岩石层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建华  常筱华 《地震学报》1996,18(2):194-199
详细讨论了我国西北区域(80~95E,35~45N)均衡重力异常以及与之相应的地幔动力学问题.假定其区域均衡重力异常主要源于该区域岩石层变形和上地幔之中物质流动的结果.利用傅容珊等(1994 a,b)用区域均衡重力异常反演上地幔小尺度热对流的模型,计算了西北地区上地幔对流格局.结果表明,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系强烈地上升,与之相应地幔中的上升流动以及塔里木盆地下部地幔物质的汇聚流动,控制了这一区域岩石层动力学的主要格局.西北地区的几个大型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等对应了均衡重力异常的负异常中心,同时也对应于地幔中物质流动的汇聚中心,物质流动结果加上其上部岩石层横向挤压向下凹陷而形成压性盆地.天山、昆仑山及阿尔金山等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山区对应了地幔中物质上升及发散流动,这一作用使得这些地区的岩石层向上隆起维持其山系不断抬升.以此为基础,本文构成了该区域岩石层动力学的基本框架模型,并对这一框架以及影响这一力学框架构成的其它动力学因素,诸如印度板块向北俯冲、挤压运动、全地幔范围内物质流动以及均衡力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遗传算法在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遗传算法基本原理的介绍,对该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采用WKBJ理论地震图作正演,遗传算法作反演,对用体波波形反演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在WKBJ理论地震图的计算中,通过计算主要射线的平均吸收特征时间,考虑了衰减随距离的变化,通过对不同震源引入不同的虚拟界面,同时对多个地震的波形记录进行反演。探讨了观测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理论记录的反演表明,用遗传算法研究上地幔速度结构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反演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推导了弱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波速,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用Pn震相研究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几种具体算法;推导了用SKS震相和ScS震相反学下地幔各向异性的方法、优缺点及几种方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区域重力均衡异常和上地幔小尺度对流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动态地幔柱模式被广泛用于讨论地球科学中的一些重要课题,如巨大火成区的成因,冈瓦纳古陆解体的原因,板块内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的驱动因素等.但是这个基于实验研究而建立的模式中,忽略了地幔柱尾管特征及其作用.地幔柱尾管内温度和速度分布是研究地幔柱上升过程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控制尾管结构的基本方程出发,给出了一个定常轴对称地幔柱温度和速度分布的近似分析解.从而得到尾管结构的基本特征:影响尾管内温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幔柱的热流通量,而尾管内上涌速度的大小则不仅取决于热流通量,主要是取决于地幔粘度随深度的变化方式.结果表明,对弱地幔柱,尾管的热损失可能是不可忽略的,而对强地幔柱,径向质量传递可能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最近关于上地幔不均匀性的地震学证据。地震学家们在关于上地幔结构低阶球谐展开的看法正逐步趋于一致的同时,关于短和中等波长特征仍存在激烈的争议。  相似文献   

16.
动态地幔柱尾管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态地幔柱模式被广泛用于讨论地球科学中的一些重要课题,如巨大火成区的成因,冈瓦纳古陆解体的原因,板块内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的驱动因素等.但是这个基于实验研究而建立的模式中,忽略了地幔柱尾管特征及其作用.地幔柱尾管内温度和速度分布是研究地幔柱上升过程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控制尾管结构的基本方程出发,给出了一个定常轴对称地幔柱温度和速度分布的近似分析解.从而得到尾管结构的基本特征:影响尾管内温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幔柱的热流通量,而尾管内上涌速度的大小则不仅取决于热流通量,主要是取决于地幔粘度随深度的变化方式.结果表明,对弱地幔柱,尾管的热损失可能是不可忽略的,而对强地幔柱,径向质量传递可能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7.
地幔对流的实验研究:非立柱状幔柱和地幔涡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幔对流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地幔介质和温度非均匀分布的复杂条件下 ,热卷流 (地幔柱 )往往由立柱状转变为非立柱状 (含斜柱状、涡旋状等 )。在忽略科里奥利力的情况下 ,板块的下插和滞积下沉、岩石圈根的存在以及地幔介质粘度的非均匀分布等都可能构成不同形状的障碍 -导流体 ,导致地幔的涡旋运动。软流圈中的水平涡旋环带属于对数螺线型 ,环带旋转半径及线速度逐渐减小 ,最终在旋转中心处下沉 ,而旋转角速度大致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古地幔柱壳、幔结构与地球物理边界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攀枝花古地幔柱的形成与演化对这一地域的大地构造格局、金属矿产的聚集和区域大陆动力学研究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穿越攀枝花古地幔柱中心部位的四条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测剖面和区域地球物理边界场响应研究提出:(1)攀枝花古地幔柱具有特异的壳、幔速度结构;(2)在其中心部位由结晶基底到壳、幔边界均为高速体,且结晶基底和Moho界面局部隆起、地壳内部存在厚达10余千米的低速层,且被数条深、大断裂切割;(3)重力场、磁力场的边界异常场响应组构了攀枝花古地幔柱的地表形态和中心部位的圈闭范围.

  相似文献   

19.
20.
使用北俄罗斯深地震测深剖面上记录到的和平利用核爆炸的地震波场的短周期、三分量记录(Quartz和Ruby-I,分别在1984和1988收集),来约束可以被3000km以外的传感 器观测到的高频远震Pn震相的特征。这个震相是由上地幔内的速度波动造成的,这里的速度波动被看作是散射体,为了检验这个假设和确定上地幔散射体的特征,用弹性反射率法(一维各向同性模型)模拟高频远震Pn震相的皮。通过细查远震Pn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