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火山构造及其与化石沉积层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县火山旋回发育于早白垩世,可以划分出4个亚旋回,具有由西向东迁移,由基性向中基性、中酸性演化的特点,并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级别的火山构造。区内主要为四至六级火山构造,包括火山构造洼地、层状火山、破火山和穹状火山等。不同级别、不同发展阶段的火山构造对化石沉积层的形成、分布和保存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三级火山构造控制了义县火山一沉积岩系呈NE向展布;四级火山构造形成了两大火山洼地,并在两个火山构造洼地中分别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沉积层;五至六级火山构造直接影响了化石沉积层的空间形态和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2.
陈润生 《福建地质》1999,18(3):135-140
通过对前人有关火山构造分级分类方案的清理,归纳和总结,提出区域性火山构造分级分类体系及组合式火山构造分级分类体系,二者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火山构造分级分类系统。区域性火山构造体系划分的理论基础是火山作用的构造属性,火山活动与区域性全球性构造活化有关,共分四级四类;组合式火山构造体系是应用火山构造组合理论,低级火山构造通过并列式或叠置式组合方式,逐级组合归并为高级火山构造的分级分类方法,共分四级十五类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地质局第十地质队四分队在兴海县鄂拉山一带进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两个火山机体——虎达破火山口构造和赛曲龙洼火山穹窿构造。虎达破火山口地貌景观醒目,四面高中间低。火山堆积物质为中性火山岩。安山质集块岩、角砾岩、火山弹分布在破火山口的中间,各类岩相呈环状分布,向中心倾斜,周围有放射  相似文献   

4.
阿尔泰萨热阔布金矿成矿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俊 《矿产与地质》2003,17(4):511-515
萨热阔布金矿既受层位和沉积相控制,又受后期构造——岩浆作用的叠加改造或再造所控制。萨热阔布金矿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阶段:早期断陷火山——沉积盆地阶段,形成了火山——热水沉积预富集层(有的可富集达到贫矿层)和VHMS型铅锌多金属矿化;晚期(造山过程中)由于构造作用改造和再造,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的工业富集。  相似文献   

5.
针对冀北陆相火山岩区填图中Ⅳ级火山构造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Ⅳ级火山构造的区别,指出划分Ⅳ级火山构造,要在对火山岩岩性、岩相、火山构造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认识测区火山活动及其岩浆演化的过程和火山构造特征,注重空间范围和活动时限,在调查建造的同时要重视改造的分析研究。认为在一个Ⅳ级火山构造中Ⅳ级火山构造类型应相同或相似,并对冀北火山岩区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发育在前寒武纪和加里东基底上,盖层主要由早石炭世陆相火山岩组成。基底与盖层中的断裂、褶皱构造特征有显著差异。火山构造单元划有火山喷发带、火山构造带、火山机体三级。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和火山盆地形成及剥蚀三个阶段。金矿产于大哈拉军山组。认为三级控矿构造与三级火山构造相对应,分别控制着金矿带、金矿田、金矿床(点)的展布和产出。  相似文献   

7.
许多破火山口沿着破火山旋回后断续活动的区域性的重要断裂带分布。在有矿化的破火山口中,矿床受破火山形成期间发育的各种构造以及切割和活化破火山构造的区域断裂控制。破火山旋回的最初阶段定位于浅部的岩浆房之上发生火山隆起,且在岩浆房上部的构造穹隆内发育正断层。断裂作用的早期被破火山形成打断,但其中有些断裂则被保存于破火山口的外围并可能成为重要的控矿构造。与破火山相关的构造如环状构造断裂往往在控制再生岩浆的  相似文献   

8.
杨耀宏 《福建地质》2015,34(1):52-58
平和大茂山金矿处于福安—平和火山喷发带与上杭—云霄北西向火山喷发带交会部,平和钟腾大型复合破火山的南侧,石人山火山构造洼地的东北侧,构造部位独特。金矿(化)体贮存于火山构造洼地边缘的环状断裂带中,金矿化与火山构造密切相关,属火山期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金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广东西岭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岭锡矿床位于广州市东面290公里处,在环太平洋锡矿带上,处于浙闽粤中生代火山弧的南端。火山弧的西部以宁静溢出为主,东部以强烈喷发为主。矿床赋存在典型喷发区——尖峰(山东)火山盆地的东南缘。该火山盆地处于肇庆——惠东纬向构造带与潮安陂沟北东向断裂和古寨北西向断裂的交接处(图1)。  相似文献   

10.
从大多数产在中心式火山构造中的铀矿床实例来看,铀矿化与环状断裂的关系极为密切。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中心式火山环状断裂形成机理的概略分析,探讨它们在铀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铀矿床(体)的一些分布规律,供读者参考。一、中心式火山环状断裂的形成机理中心式火山构造主要分为火山穹隆构造和火山洼地构造两大类。本文所述的中心式火山环状断裂,系指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围绕中心呈环状或半环状(弧状)分布的断裂构造。现将其形成机理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杨贵来  胡光道 《云南地质》2001,20(4):347-360
大平掌铜矿属火山成因铜多金属矿床。主矿体--浸染状矿体为次火山热液型,受英安岩等组成的火山穹窿构造及隐爆角砾岩筒构造所控制,赋存部位为火山管道之隐爆角砾-次火山岩相;块状矿体是在D2-C1海相火山喷发时期形成,受后期构造及火山-次火山岩体侵位破坏,呈角砾状分布在构造破碎带中。矿床总体为海底火山喷流喷气沉积及次火山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
王文革  章振国 《福建地质》2002,21(4):187-194
通过对戴云山巨型环状体西南端上涌地区4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从火山产物及火山构造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初步认为它是以石牛山地区为中心的大型破火山组合群体,其中包括不同时期,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火山构造,是大型破火山经过多期,多旋回,继承性和迁移喷发,同一时期,旋回火山构造多呈同心环状(卫星式)分布,不同时期,旋回火山构造往中心迁移叠置或继承套叠构成巨型环状火山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13.
薛怀民  曹光跃 《地质学报》2021,95(3):643-666
火山机构是一切火山岩的源头和绝大多数火山岩、火山岩相的赋存空间,是陆相火山岩区地质调查与研究的中心.本文选择大兴安岭黄岗梁火山构造隆起西南段,通过典型火山机构内火山活动时序的建立和不同火山机构相互关系的厘定,恢复火山构造格架,重溯火山作用过程.研究揭示黄岗梁火山构造隆起西南段包括两个火山隆起、三个破火山、一个凝灰岩环,...  相似文献   

14.
延边北部火山岩型金矿带的构造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边北部火山岩型金矿带,位于内蒙——兴安华力西期褶皱带汪清——珲春燕山期内陆断陷盆地内,与晚侏罗世形成的一套火山岩密切伴生。矿带、矿田、矿体等都明显地受构造——火山构造和火山构造的控制。一、基底主要构造特点基底由一套古生界变质岩和华力西期岩浆岩所组成(图1)。其中变质岩层,组成一个以小西南岔——四道沟一带青龙村群为核部的近南北的复式褶皱带,出露在区内复背斜西翼的是一套二叠系浅变质岩层。由于后期构造——岩浆活动的破坏和改造,复背斜的面貌已十分不清,但尚可依据岩层出露、岩层间的关系和产状等情况,辨认出银河洞、十里坪、西大坡、小西南岔等几个主要的正常和倒转的背、向斜褶曲。  相似文献   

15.
卢清地 《福建地质》2014,33(4):251-261
“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位一体研究方法强调剖面研究必须与路线调查相结合,火山地层研究必须与火山岩相及岩性、火山构造研究相结合,按火山构造单元为范围建立火山地层层序和格架.通过1∶25万周宁县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实践,建立的火山地层格架客观、合理,火山构造面貌清楚、层次分明、具较强立体感,全面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火山作用特点和演化规律,显著提高了火山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6.
黄刚毅 《福建地质》2009,28(4):281-288
在浙闽粤中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的德化-永泰巨型环状火山构造,主要由晚侏罗世-白垩世火山岩和侵入岩等组成,具有幔枝构造的岩浆-变质岩系、盖层拆离滑脱上叠构造断陷-火山盆地等基本特征,其形成和海陆过渡带中的地幔柱之幔枝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在《冀北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及铅、锌、银成矿特征研究》①课题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说明了冀北陆相(红色)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前提、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和盆地充填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关系。该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在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火山一沉积盆地地质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火山盆地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星蒲 《铀矿地质》1999,15(1):18-23
本文主要讨论了赣杭构造带中生代火山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基本模式;论述了盆地内外两侧截然不同的演化规律,坳陷、断陷、塌陷式火山盆地与火山穹窿等火山构造的相互关系,火山盆地盖层间破碎带的形成及与火山盆地演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闽清测区 1∶5万区调在运用火山岩双重填图法过程中 ,进一步改进了工作方法和程序 ,深化了火山地质研究 ,取得了显著成果。本区调工作以遥感地质为先导 ,在填图中从调查单个火山构造扩展到多个、多种火山构造组合叠置关系及火山群体的研究。从而填制出火山构造面貌清楚 ,具有较强立体感的古火山地质图 ,全面反映了不同时期 (阶段 )火山作用特点、演化规律及火山岩相的分布特征 ,合理地建立起火山岩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0.
松喀尔苏铜金矿床位于卡拉麦里石炭纪陆相火山岩带,属于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文章分析了火山构造系统、及其控制作用和构造应力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矿床控矿火山构造演化和机制,构建了控矿模式。研究表明:(1)火山构造系统依次分类为陆相火山岩带→火山构造盆地→破火山口(火山穹窿)。控矿火山构造类型是具有环状和放射状断裂的破火山口构造。(2)火山构造系统控矿作用表现在NW走向的区域深大断裂控制火山构造盆地,NW走向的基底断层控制串珠状破火山口构造,赋存于泥盆系基底内的破火山口构造以及派生的EW走向和SN走向的火山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含矿斑岩体侵入和矿化带形成,岩体侵入过程中发生的侵入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和矿化类型,NE走向断裂和剪切裂隙密集带则有利于矿化的叠加。(3)构造系统从主断裂构造带系统向基底断层系统、火山断裂系统和岩体接触带系统依次演化。控矿构造作用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中期SN向构造作用和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NW向构造作用有关: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中期,SN向挤压构造作用引发NW走向的断层右行走滑剪切、块体顺时针旋转和火山构造控矿系统;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来自SN方向和EW方向联合挤压作用下产生的NW方向的构造作用,使得火山断裂构造进一步发育,引起NE走向剪切面理的叠加改造、陆相火山岩线状分布和浅成低温金成矿作用。(4)后碰撞早期挤压–伸展转换环境,早期SN向持续缩短和后期NW向构造作用使构造体制转换,诱发深部岩石圈拆沉作用和软流圈地幔底侵作用,是斑岩型铜金成矿作用和控矿火山构造演化的重要机制。(5)控矿模式明确接触带和斑岩型为主要矿化部位和勘查类型,外围北东侧岩体与接触带是重要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