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吕洪波教授等(2011,2012)首先对山东青岛胶南市灵山岛的发育了多尺度软沉积变形构造的沉积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灵山岛这套特殊沉积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吕洪波等(2011,2012)认为这套地层是一套远源浊积岩,并把它的地质意义延伸到了昭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并指出期间还发育有洋盆.但笔者认为这是一套以三角洲相为主体的较浅水沉积,主要为(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三角洲前缘或侧缘斜坡,而不是远源浊积岩.这套沉积岩是一套陆内体制下的三角洲沉积,与板缘无关,更与碰撞造山无任何牵连.特提出几点证据与吕洪波教授等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扬子地台东南的浙西、皖南地区,晚奥陶世晚期地层具有鲜明的沉积学特征。它对认识本区加里东晚期古构造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尹文(1959)、李继亮(1978)、吕洪波(1987)、余素玉(1986)先后在临安、宁国、绩溪等地对其韵律结构、沉积构造及矿物岩石学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关尹文、吕洪波称之为浅水复理石。李继亮认为是深水浊流沉积。笔者(1989)在江山一带对相应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沉积相研究,结合浙、皖浊积岩系特征的对比,对浊积扇的构成及其发育的构造古地理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冰臼”成因争鸣-——以克什克腾旗青山岩臼群为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章雨旭 《地质论评》2005,51(6):680,712-680
近年来,韩同林研究员、吕洪波教授多次报道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现冰臼群(韩同林等,1999,韩同林,2004;吕洪波等,2005;吕洪波等o);韩同林等(2001)、韩同林(2004)甚至报道在广东发现冰臼群。吕洪波教授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学讨论会上的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人们对这种臼的成因一直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如,崔之久等(1999)认为这种臼是风蚀而成,称为壶穴。田明中等9认为是“由于岩石的差异风化以及风、水等综合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形成的”,称为岩臼。笔者在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学讨论会期间,与一百多位华人地质学家一道,考察了克什克腾旗的青山岩臼群,经短暂考察和认真思考,认为这些岩臼应当是近现代差异风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孟元库  李日辉 《地质论评》2019,65(2):385-388
正灵山岛位于苏鲁造山带中段,青岛市西南约35 km的南黄海之中,总面积约7.66 km~2,最高峰海拔513.6 m,是中国北方第一高岛。据山东省区域地质资料,岛上的岩石主要由早白垩世河湖相碎屑岩及其上覆的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宋明春和王沛成,2003;钟建华,2012)。吕洪波等(2011)对青岛灵山岛碎屑岩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其属于典型的深海—半深海沉积而非传统的河湖相沉积,进一步指出灵山  相似文献   

5.
王照波 《地质论评》2019,65(3):6503588
正2019年5月10日至12日,由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组织召开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龟蒙景区顺利召开。南京大学杨达源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吕洪波教授,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宋明春研究员,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周登诗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徐兴永研究员,青岛大学张建伟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苏德辰研究员,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张忠慧教授级高工,河南地矿技术学院张先教授,庐山世界地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早白垩世复理石及大量的滑塌沉积现象披露(吕洪波等,2011,2012)以来,国内很多地学同行先后前往考察.在为壮观而奇特的地质现象所折服的同时,同行们也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其中,中国石油大学钟建华教授最近撰文明确质疑笔者等的认识,指出这套发育多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复理石不是深海沉积的浊积岩,而是以三角洲相为主体的陆内浅水沉积,与板块边缘或碰撞造山带无关(钟建华,2012).  相似文献   

7.
<正>沙麦钨矿床位于内蒙古东乌旗沙麦苏木,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兴蒙造山带中段。矿区已探明350条含钨矿脉,其中76条已达到了工业开采价值(胡朋,2005)。矿区地层主要出露泥盆统安格尔音乌拉组浅变质岩和中下侏罗统马尼特庙群火山沉积岩。矿区大面积出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还可见伟晶岩、细粒花岗岩、石英正长斑岩等呈岩墙或岩脉侵位其中。矿区矿化类型主要为伟晶岩型和云英岩型两种,伟晶岩型矿石品位较高于云英岩型矿石。伟晶岩型矿石成分主要有黑钨矿、石英和白云母,伴生有萤  相似文献   

8.
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位于山东青岛胶南市东南海域中的灵山岛出露有晚中生代浊积岩,而浊积岩中发育大量的滑塌沉积及其相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揭示了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还存在着残余洋盆(吕洪波等,2011).这一重要发现打破了以前地学界对苏鲁造山带的传统认识,为华北板块东部南北黄海形成、胶莱盆地演化、郯庐断裂活动、苏鲁造山带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最近本文作者等又在灵山岛南端老虎嘴景点下方盘山路西北边(靠近观景亭)的浊积岩剖面中识别出巨大的砂岩滑积岩块,进一步揭示了该盆地的西北侧在晚中生代紧靠着强烈活动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9.
<正>沙麦钨矿床地处于中蒙边境的东段,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伊尔施早古生代增生带,查干敖包至五叉沟深大断裂的北侧。矿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统安格尔音乌拉组浅变质岩和中下侏罗统马尼特庙群火山沉积岩,出露的岩体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次为石英二长斑岩和细粒花岗岩,另可见伟晶岩、石英正长斑岩和基性脉岩。沙麦钨矿床已探明350条含钨矿脉,其中有76条达到了工业开采价值(胡朋,2005)。矿区主要矿化类型为伟晶岩型和云英岩型,主要矿石矿物为黑钨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地质论评》2006,52(6):842-842
吕洪波编著.An Outline of Earth Sciences(《地球科学概论》).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16开,367页。该书是专门为地学类相关专业大学生或研究生编写的地质学基础双语教学用书。也作为地学基础英语的入门读本。书的主体为英文,但所有专业术语后面都直接加注了中文参考词汇,并在索引中列出1500多个地球科学英文词汇及其中文翻译。全书共19章,包括宇宙与行星地质学、元素与矿物、岩浆作用与火成岩、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地质年代与地球演化史、地震与地球层圈、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与…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2003,49(6):666
包志伟金之钧才群李李芳文曹陈陈从喜陈庆春陈庆春陈孝红陈跃军代世峰戴金星5 96 53537646286622 661 964393221 13486374冯希杰233高柏316龚一鸣379顾连兴261管树巍464郭俊锋567郭宪璞 4吕5,5 51何斌572黄雄南138季强1江思宏355金晓辉217‘O:李本亮李建平李守军李素梅李祥辉李晓峰李永安李永峰刘昌实445 932012252981 325 13525652 28刘鹏举刘晓春刘正宏柳永清卢双舫卢欣祥吕洪波雏昆利毛景文孟祥金苗建宁阂茂中5224224于71 872921 46449383610660330238牟传龙倪志耀戚学祥齐金忠钱家忠秦善屈红军沈渭洲石玉若史卜庆舒良树宋传中3 153614 …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2005,51(6):728-735
蔡元峰92曹剑591陈柏林138陈柏林718陈天虎713代世峰42邓平557狄永军528丁兴382董树文275杜乐天174杜乐天639范洪海86高春玲694高林志373郭盛乔423郭泽清656胡健民621胡瑞林649华仁民633黄智龙443季强609金章东672康明452李才353李大华163李厚民539李基宏201李善芳243李伟507李文渊120李文忠225李晓峰334李辛子517李亚林493李艳霞77林春明698林玉石435刘昌实193刘军锋189刘军熙719刘亮明325刘文中470刘晓东151陆松年169吕宝善640吕洪波608吕君昌458吕晓霞212罗金海409罗群156马永生477蒙启安46潘云唐606彭翼550乔海明257全成10申维208史仁灯…  相似文献   

13.
王照波  吴耕云 《地质论评》2021,67(6):67061678-67061784
由江西省地质学会主办、庐山世界遗产处承办,江西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和山东指南针矿产勘查有限公司协办的纪念李四光先生发现中国东部冰川遗迹100 周年暨第二届中国东部冰川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江西省庐山市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赵松龄研究员,南京大学杨达源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吕洪波教授,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徐兴永研究员,河南地矿技术学院张先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王进欣教授,东华理工大学彭花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伍铁牛讲师,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平邑县明光寺林场王照波高级工程师,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刘文全研究员, 山东指南针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李宝杰工程师,江西省地质局朱永刚研究员, 江西省地质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吴耕云先生等40余位地质科研部门专家出席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第1期山西天镇晚白里世晰脚类恐龙一新科···········································································……庞其清程政武‘1)新扭罗布泊Kl孔徽性地层及古纬度初析·····一··········~~一王弧力黄兴根刘成林浦庆余李清海赵振宏(10)苏丹白蟹纪碎屑岩中的柱状节理与裂谷肩旋转························……吕洪波卢华复().M.Abdullatif M.Kheir(19)河北平山小觉地区阜平群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同位紊年代…  相似文献   

15.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洪波  章雨旭 《地质通报》2008,27(6):917-922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tg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kettle”译为锅穴,代表冰川沉积区因冰体融化而形成的洼地。②对于“冰臼”、“岩臼”的使用,两作者亦未能达成共识:吕洪波建议继续使用“冰臼”,等同于“冰川壶穴”,对应于“glacial pothole”,摒弃“岩臼”这一新的提法;章雨旭建议修改“壶穴”的原始定义,不再强调其快速旋转水流成因,仅强调其“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特征,同时摒弃“冰臼”和“岩臼”等术语,仅用“壶穴”一词,若强调“壶穴”的不同成因.可在其前面加注成因术语,如“冰川壶穴”、“河成壶穴”、“风化壶穴”等。③对于其他凹坑,有专用名称的用专用名称,如风化穴(tafoni)、风蚀凹槽、风龛(alcove)等;没有的则用一般词汇,称为“坑”、“穴”、“洞”(pit,hollow,cavity)等。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2001,47(6):664-664
卜昌森(405)卜文瑞(108)陈斌(361)陈荣(602)陈柏林(111)陈炳辉(88)陈小明(317)陈衍景(261)程裕淇(1)崔军文(157)代世峰(383)单新建(648)董申保(356)董永观(397)费安玮(596)冯有良(278)葛宁洁(184)顾家裕(201)顾连兴(188)桂和荣(321)韩非(102)韩同林(382)贺义兴(82)赫英(500)洪友崇(345)侯增谦(344)黄思静(301)黄小龙(542)黄智龙(27)贾建业(250)江思宏(438)金章东(42)匡耀求(119)雷振宇(415)BU Changsen(410)BU Wenrui(108)CHEN Bin(367)CHEN Binghui(94)CHEN Bolin(111)CHEN Rong(607)CHEN Xiaoming(321)CHEN Yanjing(271)C…  相似文献   

17.
AO 安全系数(l).67 成矿机制(4):365Ba 坝基(l)。67 成矿流体(4):381Ban 板块(5):487 成矿模型(4):405 板块碰撞(5);463 成矿热液(2)。179 斑岩铜铂矿(6):-559 成矿演化(4):414Bed自云岩化-(4):365 成矿系列(4):375Bac 包体(3);241,249 成岩特征(3);285Bet 北京(l):15;(2);113 成岩作用带(3):311 北京平原(l):49 成因(3):249 北京湾(1):49 成因分类(6):57Bian变化性勘探分类(4):425 Chu 储邑(6):621 变形机制(1):31 Ci 次盆地 O\337 变质岩(3);321(5):559 C。cV*Z比值(6):明9Biao表层构造(5):543 Da 大别山(5):495B。剥离断层(5):535…  相似文献   

18.
新矿物报导     
我国自1984年9月到现在为止,经国际矿物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批准的新矿物又有6个,它们是: 二连石Erlianite(Fe_(9.90)~(2+)Mgo_(0.66)Ca_(0.40)Mn_(0.21)Ti_(0.13)Na_(0.08)K_(0.04))_(11.42)(Fe_(7.11)~(3+)Al_(0.10)P_(0.02))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关键金属(critical metal)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热点。关键金属是指现今社会必需,安全供应存在高风险的金属, 包括稀有金属:锂(Li)、铍(Be)、铌(Nb)、钽(Ta)、铷(Rb)、铯(Cs)、锆(Zr)、铪(Hf)、钨(W)、锡(Sn)等; 稀土金属:稀土(REE)、钇(Y)、钪(Sc)等; 稀散金属:镓(Ga)、铟(In)、锗(Ge)、铊(Tl)、硒(Se)、碲(Te)、铼(Re)、镉(Cd)等;  相似文献   

20.
华南花岗岩两个成岩成矿系列的演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华南花岗岩成岩成矿类型划分的研究,由来已久,如翁文灏(1920)、谢家荣(1936)、闻广(1950—1962)、徐克勤(1975—1981)、胡受奚(1976)、莫柱孙(1977—1981)、郭文魁(1979)、程裕淇(1979)、张炳禧(1980)、涂光炽(1980—1981)、杨超群(1981)、郭令智(1981)、李春煜(1981)等教授及江西地科所(1977—1981)、江西冶地所(1979—1981)、浙江地科所(1981)、章崇真(1980)、李逸群(1981)、周维勋(1980)、李宗裕(1981)、吴永兴(1981)等都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初期的工作,多属一般性的论述,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