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通常测定近震震级M_L均以S波的地动位移为依据。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几何扩散和介质吸收引起的衰减,以量规函数的形式加以补偿。由于地壳介质的地区性差异很大,大范围地使用同一量规函数,显然很不合理。再则,记录到地震波的强弱与台站所处方位关系很大,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得单台之间测定的震级,单台与地震报告之间给出的震级存在着一定偏差,高的达0.5—1级。另外,对于台站附近发生的一些中强震,台站上通常用短周期仪器记录均限幅,无法量取振幅时只好在中长周期仪器上量取计算,用中长周期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波计算M_L已不符合M_L的定义,本台计得的震级偏差较大,给大震速报及日常分  相似文献   

2.
1.前言震级是描述一个地震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在震级测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所测定的震级不统一而且不够精确,尤其是近震震级M_L~I的测定更是这样。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台网测定的M_L可差0.5级。影响M_L测定的因素很多,其中起算函数的区域性影响是主要的因素,因为起算函数表示地震波随震中距的平均衰减的特性,此特性与当地的地壳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1959年中国近震震级标度公式建立以来近震震级研究的进展。在调查分析全国三十余个地方台网(包括传输台网)M_L震级测定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近震震级的统一和标准化,较系统地论述了区域量规函数、台站校正、测定值离散度和误差、仪器影响以及测定近震震级的其他方法、中国近震震级和Richter原始M_L震级的关系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立地方性均匀震级系统使中国近震震级标度进一步完善合理,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本文对东北地区近震震级系统进行了尝试.通过本区近震最大震相的平均衰减特征的估算,得到均匀震级量规函数.初步外推检验结果表明:新量规函数的应用减少了震级测定的离散度,合理地反映了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均匀震级系统量规函数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震级残差法对湖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150次地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修正 M_L 量规函数得到湖北及邻区地方性均匀霞级系统。将其与西南、闽台地区的结果比较,讨论了量规函数的典型区域性特征和仪器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现行测定近震震级公式M_L=logAμ+R(△)对同一个地震而言,各地震台站测定的震级大不一致的原因入手,从地震波的衰减规律探索测定近震震级方法。本文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造成近震震级测定结果不一致。(一)震级起算函数R(△)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二)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存在扩散作用的影响;(三)震源位错方式对辐射地震波能量和能谱具有方向性差异;(四)震源深度影响。这四方面的问题,用简单的台基校正是解决不好的。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近震震级的起算函数并重新测定出适合本地区情况的震级起算函数R(D)值。地球介质本身的性质在各个地区是不同的。它的非完全弹性、非均匀性以及地震波本身的传播还有随距离增加而振幅随之减小的扩散作用,使地震波的振幅实际按: A_μ=A_u·D~(-N)·e~(-a·D) (1)的规律衰减。根据李克特(C.F.Richter)震级公式的原始意义,对(1)右边取对数、移项整理得: M_L=logAμ+NlogD+a·Dloge (2)并设M_l=logA_u,R(D)=NlogD+a·Dloge取N=1则 M_L=LogAμ+R(D) (3)式中R(D)为近震震级起算函数。选用山东省台网记录的11个典型地震,102个台组的数据统计求得衰减系数a=0.011524,因此可根据R(D)=logD+0.005005D计算本地区的任何距离上的R(D)值。在地动位移计算方法上采取三维矢量合成,使共解决能量、能谱辐射的方向性影响和震源深度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区量规函数在河北地震台网近震震级测定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河北地震台网2008—2016年记录的1 714个ML≥0.1地震,采用分区量规函数(新量规函数)重新计算并对比分析ML震级。实际结果表明,采用新旧量规函数计算得到的近震震级一致性较好,ML震级偏差在±0.1的地震共1 556个,约91.8%,且抽样地震近震震级均值和标准方差更小。因此,使用分区量规函数,河北地震台网近震震级测定精度和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广东台网26个测震台站,10种类型短周期地震仪记录的291次地震,1700多组震级资料,研究了不同类型地震仪测定的近震震级 M_L(K)值与台网值 M_L 之间的系统差。还对 M_L4.0级以上的地震做了单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发现①在震中距500km 范围内,用不同类型短周期地震仪测定5级以下中小地震的 M_L 值,一般不出现系统性偏差,一但超越上述检测范围,例如△>600km,M_L>5以后,各类仪器的检测效果将呈现较大差异。②对于 M_L4级以上地震,任何一类地震仪器测定的 M_L(K)值与台网值 M_L之间的单相关性很差,相关系数都比较小。而且台网 M_L 值与 M_s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很低,因此,不宜相互换算。  相似文献   

9.
正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地震学研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影响近震震级M L的因素有震源、地震波通过的介质的地区性差异、接收台站和仪器、使用不同震相和不同方法进行测定等4个方面。量规函数是影响震级测定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内蒙古地形狭长,地震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地区ML近震震级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内蒙古台网中的二十九台短周期微震仪记录的近震资料,分别采用震级残差分析方法和最大震相平均衰减特性估算的方法,对本地区M_L量规函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并计算了本台网内各台站的台基校正值。初步建立了本地区的近震M_L震级系统。通过检验认为,就本地区目前的观测条件和M_L测定方法而言,该震级系统已将M_L测定误差明显减小了。  相似文献   

11.
近震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near)震震级或地方性震级,也有称区域性(regional)地震震级。一般指震中距2000Km以内的地震而言。由于地区性结构的差别,近震震级不能像远震震级那样建立全球性的统一标度。1935年Richter在南加利福尼亚引入的近震震级标度M_L,作为原始的震级标度。世界其它地区再根据本区域的特征建立本区域的近震震级标度,这种标度必须通过某种  相似文献   

12.
近震衰减特征的地区差异及近震震级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玮琼  金严  胡荣盛 《地震学报》1982,4(4):337-349
本文研究了京津和川滇地区近距离地震S波最大振幅随距离衰减及地震波尾波随时间衰减的特征.指出两个地区介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提出在作近震震级估算时各区应使用自己的起算函数R(△).另外讨论了近震震级估算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地震震级与诸多地震研究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精确测定震级是非常重要的。我台测定的近震震级与《山东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震级存有较大的偏差。本文对影响震级偏差的R_1(△)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适用于本台的新的量规函数R_3(△)。用R_1(△)和用R_3(△)计算的震级平均偏差分别为0.09和0.01,其相应的标准误差分别为±0.182和±0.150,已提高了我台测定震级M_L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980—1986年在宁夏及邻区发生400次M_L=1.8—5.1级地震的统计分析,修正了现行测定震级M_L的量规函数,并得到了新的量规函数R_s(Δ),同时计算了宁夏台网  相似文献   

15.
在测定近震震级 M_L 方面,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过去我国这方面的工作着重于观测资料的分析、解释和统计方面,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 M_L 的原始定义,首先讨论原始量规函数 R(△)本身存在的问题,指出在△<100公里范围内,R_O(△)运用在南加州亦有系统误差。然后讨论了我国目前 M_L 的测定中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建立各个不同地区的量规函数的问题,我国 M_L 的零点和原始定义的零级地震相衔接的问题及各种 Wood-Anderson 地震仪对测定 M_L 的影响的问题,同时讨论了近场综合地震图方法对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昕可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徽台网M_L震级偏差主要是由于现行量规函数不适合本地区地壳结构,及一部分台站台基校正值偏大所引起的。通过对1976—1984年282次发生在安徽及附近地区M_L4 .8—4.5级地震统计分析得到:目前单台测定M_L震级精度为±0.284、经量规函数校正后精度为±0.246,再经过台基改正后精度提高到±0.225,当采用四个以上多台平均震级其精度为±0.112。由于原始量规函数的地区差异及系统偏差,建议各省区域台网有必要进行量规函数校正,求出适合本地区的高的量规函数。关于地震波穿过郯庐断裂后对测定震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四川台网的一些单台记录,探索了中强地震前的某些测震学指标的变化。主要有:假想应力的变化;近震震级M_L与尾波持续时间关系曲线的变化,K_S—K_P、值的变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测定地震矩的简便方法,並测定了一些地震的地震矩。最后,探讨了地震波包络比预报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震级量规函数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因此就难于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统一的震级量规函数。本文参照陈培善等人介绍的方法,对短周期地震仪测定近震震级的量规函数进行了修正,以建立青海地区的震级量规函数。经初步修正使用的青海地区震级量规函数和台站校正值,能够提高震级的测定精度。其标准差由0.312降到0.235,离散系数由13.9%降到9.5%。基本上可以使测定震级的偶然误差不超过过0.7级,而台网的平均震级精度为±0.1级。研究结果还表明,利用新的量规函数R_3(Δ)测定的震级相对于原量规函数R_1(Δ)没有系统误差。即测定的精确度没有降低,R_3(Δ)基本上是适用于青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今人们估算震级主要还是利用体波和面波振幅。从这角度看震级还只是反映某种频率范围内地震波的能量。现广泛使用的近震震级公式M_L=lgA_μ+R(△),A_μ为二水平分量最大地动位移算术平均值,R(△)为起算函算,即考虑振幅随距离变化对震级的补偿。目前近震震级测定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原因很多,如仪器类型,放大倍数测量误差、台基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震震级标度系统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实际观测资料,本文通过震级残差统计分析和近震最大震相平均衰减形态的研究,确立了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中国近震震级量规函数R_(LE)(Δ)和R_(LW)(Δ),并约定了它们的使用区域。 中国东部地区:(Δ≤120km) (Δ≥120km) 中国西部地区:(Δ≤120km) (Δ≥120km) R_(LE)(Δ)和R_(LW)(Δ)的确立,突出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震和地壳介质的地区性差异,是对中国近震震级标度系统的完善,它保持了近震震级测定的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它的应用将减少震级测定值的离散度,提高区域台网测定近震震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