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穿透地球内核的SKKS震相的传播路径、走时以及随深度变化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对银川台记录SKKS震相的特征和震相识别做了研究总结,同时给出了SKKS震相求极远震深度列线图。经过震例检验,用SKKS震相测得的深度在单台定位中相对比较准确,为应用SKKS震相测准极远震深度,提高银川单台月报质量,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地震台记录的2001-2018年13次6级以上极远震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进行震相分析,总结归纳典型极远震震相记录特征,以期提高震相分析水平和测震分析工作质量,为其他地震台站极远震分析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和浅源极远震的震相特点。由不同震中距的地震反映在三分向地震记录图上的初至震相振幅比的差异,归纳出由地震初动判别地震类型的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得出如何判别PKS震相、如何由PP推S、由SS反推PP震相,以及根据地震面波的到时,通过《Rm-P》表来验证震中距等几种识别极远震及其震相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0—2020年呼和浩特基准地震台记录的195个6.0级以上极远震事件波形,分析震相特征。按照震中距由小到大的顺序,挑选出9个典型极远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分析波形记录特征,以期提高地震台站的震相分析水平及资料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0—2020年呼和浩特基准地震台记录的195个6.0级以上极远震事件波形,分析震相特征.按照震中距由小到大的顺序,挑选出9个典型极远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分析波形记录特征,以期提高地震台站的震相分析水平及资料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6.
地震波在地球表面的反射波PP、SS由于需经地球表面的一次反射,因此属于远震记录观测到的震相.而2003年吉林松原发生的小震群和2005年大庆市林甸发生的5.1级地震记录中,发现松原台井下摆和大庆台网中的部分井下摆记录到了一些特殊震相(图1).  相似文献   

7.
震中距100°左右地震震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中距100°左右的地震,位于远震与极远震之间,特征既像远震又像极远震,震相较难分析。为了提高对该震中距地震的速报能力,对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地震台记录的该震中距的地震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震相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8.
地震波在地球表面的反射波PP、SS由于需经地球表面的一次反射,因此属于远震记录观测到的震相。本文利用井下摆观测数据,对2003年吉林松原震群和2005年黑龙江林甸地震震相进行认真研究,根据台站附近的测井资料确定的上地壳速度模型,对选定的地表反射点进行地震波的走时计算,初步判定在特定的震中距内井下摆可以记录到地方震的地球表面反射波。为和远震记录的PP和SS震相相区别,本文暂定此震相为PgPg,SgSg。  相似文献   

9.
银川地震台地震波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银川台具有代表性的100个典型地震记录图的震相分析,按震中位置不同分区展示了银川台地震波记录的“影区不影”、灵武地震方位异常,东北方向的近震PN波缺失以及极远震的SNKS波记录,文章还分区概述了银川台对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地震所记录的地震波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CDSN兰州地震台1990-2000年间31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得到了Pdif震相在CDSN宽频带数字地震仪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给出了兰州地震台Pdif震相走时便查表,以便分析时查询比较.所得结果有助于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有助于对核幔边界物理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成都遥测台网速报和极远震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地震局要求各遥测台网速报7级以上的极远震。可是,成都遥测台网以短周期的速度量和位移量记录为主,只有两套千倍级电容延长周期的中长周期地震仪,没有各基准台为分析处理远震,极远震而配备的763地震仪。因此,速报极远震一直是成都遥测台网速报工作中的一个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改则台2014—2017年间极远震记录的分析,简要讨论P_(diff)震相在100~110o范围内深源地震的记录特征。所选取改则台记录的震例M≥6.5,震源深度400km≤h600km。对比大连台和改则台对P_(diff)震相的记录特征发现,只要满足条件,P_(diff)震相在短周期也有良好的响应,而非通常所认为的P_(diff)震相仅具有长周期特征,这与传统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如能进一步分析P_(diff)震相的短周期记录特征,将有助于我们丰富对该震相的产生、传播机制的认识,对以后的地震分析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地震台1990-2008年间63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简要讨论Pdif震相在CDSN 宽频带数字仪器上的记录特征.目前,北京地震台观测到的Pdif震相的记录范围约101.87°—172.18°,最小震级为6.0级,最浅震源深度为9 km,最深为631.3 km.所得结果有助于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  相似文献   

14.
泉州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的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泉州台数字地震仪对全球地震的监测能力,利用目前各类仿真记录的震级计算公式及近年泉州台台基的地动噪声有效值,结合各区域震相识别经验等设定了可检测地震的首至P波震相振幅、S波和面波的最大振幅与台基地动噪声有效值的比值,并分别计算和分析了泉州台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仿短周期(DD-1仪)记录的近震监测能力、仿中长周期(DK-1仪)记录的远震监测能力及仿长周期(763仪)记录的远震和极远震监测能力。结果表明在100 km、1 000 km、130°和全球范围内,一般可分别可监测到ML1.5级、ML3.7级、MS6.1级和MS7 6.1级的地震。有关研究结果对寻求提高泉州台测震观测质量的技术途径等方面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寨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的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目前各类仿真记录的震级计算公式及近年金寨地震台台基的地动噪声有效值,结合各区域震相识别经验等设定了可检测地震的首至P波震相振幅、S波和面波的最大振幅与台基地动噪声有效值的比值,并分别计算和分析了金寨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仿短周期(DD-1仪)记录的近震监测能力、仿中长周期记录的远震监测能力及仿长周期(763仪)记录的远震和极远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系列地震距太原基准地震台约1000km,介于近震与远震之间,震相特殊,识别困难。本文通过对汶川主、余震和四川其他地区远震波形的对照,及对主要震相周期、幅度及波形特点的分析,认为PN、SG两个震相是太原地震台记录四川汶川地震的主要定位震相。  相似文献   

17.
张宏 《地震工程学报》1987,9(S1):145-145
本文用远震的S震相与Sp震相的走时差来测定喀什台附近的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比较了三分量台站测定NORESS台阵记录的短周期P型震相的方位角和慢度的能力。对于垂直台阵数据,可由宽频带频度-波数(f-k)分析得到方位角和慢度,而对于三分量数据,用偏振分析就可以了。使用从NORESS简报上获取的到时和优势频率,数据处理过程是自动化的。将取自NEIS或区域台网简报上的方位角和慢度的独立测值作为参考植。我们分析了多次地震,包括远震和近震。它们有着不同的距离和方位角,且信噪比(SNR)的取值范围很大。三分量台站测定方位角和慢度的能力关键是依赖于SNR。当SNR小于阈值(约2)时,方位角与慢度的测值离散性很大,而且对于远震事件的慢度估计过高。NORESS台阵结果也具有场地依从性。在考虑到的SNR值水平上,用宽频带f-k法获得的台阵测值受噪声的影响不大,而当SNR充分大时,两种方法相当,f-k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南平台DD-1地震仪所记录到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PcS测定震源深度。结果表明,用这些震相测定地震震源深度,提高了台站测定远震震源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南平台DD-1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PcS测定震源深度。结果表明,用这些震相测定地震震源深度,提高了台站测定远震震源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