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海珠江口海区人工放射性核素90Sr, 137Cs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  陈炽  梁谦林 《海洋科学》1989,13(1):62-64
  相似文献   

2.
海水中~(90)Sr的测定、富集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过去使用的常规方法虽然都比较准确可靠,但操作手续冗长复杂,而且使用发烟硝酸亦有害人体健康。 1964年,在调查海洋污染状况时,根据前人的经验和海洋污染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个测定海水~(90)Sr的方法,并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有关因素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3.
李培泉 《海洋科学》1986,10(5):62-65
在海洋环境中,放射性核素~(90)Sr和~(137)Cs的测定占有重要的位置。 研究~(137)Cs/~(90)Sr比值,有助于了解这两个核素的地球化学过程、分馏现象以及在海洋中的归宿。同时,还可以根据其比值和其中一个核素的含量,推算出另一个核素的浓度。 一、核爆炸后的~(137)Cs/~(90)Sr比值 1965年,Harley等人根据百万吨级的核  相似文献   

4.
徐明德 《海洋科学》1981,5(3):36-38
目前,在大气中实验核武器的次数虽已人为减少,但估计还会有700万居里的~(90)Sr存留在30公里的高空中,此量足以沉降到本世纪末;近年来,由于核动力船只和沿海核企业大量增加,致使更多的放射性废物进入海洋。因此,海水中一直存在着溶解状态的长寿命的~(90)Sr。这样,对于~(90)Sr的分析,就仍然是海洋放射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海表层海水90Sr和总β放射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进行核武器试验以来,不少国家开始了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研究:1954—1956年,日本对太平洋海域进行了两次放射性调查;其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所属组织对比基尼岛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加拿大等国对大西洋海域进行了调查;日、美、法等国对太平洋赤道海域进行了调查。在这些专业性调查中,日本的两次调查最为全面,获得了太平洋海水、海洋生物等各种物质污染的资料,并发现了一些重要规律。从那时起,日本建立了许多专业组织从事海洋放射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海近海水中U,90Sr,137Cs,3H和总β放射性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进兴 《海洋科学》1993,17(1):69-70
1 水样的采集和分析 1.1 水样的采集和预处理 在1988~1990年间,我们对南海近海(包括大亚湾核电站周围海区)进行了放射性本底监测。共布设11个采水站位(见表1),每年3~4月份采水样一次,每站均采其表层海水100L,将所采海水装入塑料桶,并按每升海水加1ml浓HCL的比例进行酸化处理。 1.2 海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洋环境中90Sr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0—1981年间渤海放射性调查获得的资料,探讨了渤海环境中~(90)Sr的含量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大陆径流以及~(90)Sr、~(137)Cs两核素被土壤吸附和从土壤中解吸的能力差异,是影响渤海环境中~(90)Sr分布及造成~(137)Cs/~(90)Sr比值严重反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亚湾不同介质中137Cs和90Sr的 含量及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9.
人工放射性核素及其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海洋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90)Sr是重要的裂变产物,在沉积化学、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中都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故各国均比较重视。据统计,关于海水中~(90)Sr问题的研究最多,而沉积物较少。1981年,我们对渤海湾沉积物中的~(90)Sr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所获资料,讨论了其分布规律和转移方式以及造成不同放射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环境样品中90Sr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2003,22(3):395-406
本文综述了环境中90Sr的来源、含量水平和在陆地环境介质中的转移.重点介绍了环境中90Sr的分离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预处理、化学分离及计数测量方法.最后介绍了与90Sr相关的海洋学研究进展, 通过测量海洋环境中的90Sr可以进行水体涡动扩散、沉积物沉积速率、生物对90Sr的富集、生物和沉积物对90Sr的吸附,以及核设施运行或核事故放射性排放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东海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和磷酸盐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中SiO_3-Si和PO_4-P的含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的消长过程。研究其分布规律对促进海洋水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为海洋地球化学研究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关于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SiO_3-Si和PO_4-P的分布情况,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1958—1961年,我国海洋工作者对124°E以西我国沿海各海区进行了全面调查。日本  相似文献   

12.
铀和铀系元素在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质学以及资源利用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海洋铀化学的研究。四十年代,主要的任务是寻找适宜的化学测试方法;五十年代之后侧重于调查和研究其分布规律和存在形态,筛选各种提铀的吸附剂以及发展先进的物理测试技术和方法——中子活化技术、α谱仪和同位素稀释方法等。目前,在化学分离方法和核子测试手段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精确地测定了不同海  相似文献   

13.
东海表层海水中微塑料分布与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2015年夏季在东海水域进行采样,对东海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和组成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中广泛存在微塑料,微塑料的分布密度在0.011—2.198piece/m3之间,平均含量为0.31piece/m3。微塑料的长度多在500μm至5mm之间,占88.6%;其形态多为泡沫状(54.8%),其次是块状(21.4%)和薄膜状(11.8%);其外观多呈现为白色(71.9%)和彩色(18.5%);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聚乙烯(45.5%)和聚丙烯(34.6%)。对形态、颜色和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这些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地,在沿海通过海岸或河流进入海洋。河流和洋流的运动是影响微塑料迁移而导致其分布不均状况的主要因素。与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东海微塑料的分布密度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东海海域水团发育对底质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东海海域底质沉积物中的细粒级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和全粒级碳酸盐含量分析、对比上覆水团和悬浮体资料,探讨研究区水团发育消长对底质沉积物分布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可以划分为长江冲淡水影响的长江型物质沉积区;黄海水影响的黄河型物质沉积区和黑潮水以及东海次表层水影响的残留型物质沉积区。而水团发育消长可直接影响下伏底质的分布特征。黄河型物质沉积区与残留型物质沉积区的分界相应于黄海冷水向东南扩展与黑潮次中层混合水向陆架爬升互为消长的长期综合平衡位置,而黄海冷水向东南的扩展范围代表着黄河物质在陆架向东南扩展沉积的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东海海樽类数量分布及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方差贡献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东海海樽类的数量变化和相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海樽类是东海浮游动物第二大类群,在数量上仅次于桡足类,其丰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冬、春和夏季的东方双尾纽鳃樽(Thalia orientalis)和冬、秋季的小齿海樽(Doliolum denticulatum)是影响海樽类数量分布的主要优势种;海樽类高丰度区常位于暖流与各水团交汇处的偏暖流一侧,其数量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暖流势力的消长。海樽类在东海出现率较低,集群性强,较高丰度的分布仅局限在暖流势力范围内,其高丰度水域是东海暖流锋面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东海沉积物中226Ra的分布特征及近岸区沉积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同位素分布特征的研究,不仅是了解它们在海洋环境中的地球化学性质(如存在状态、沉淀机理、分布过程的动力学等),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作为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天然示踪剂,以探讨海洋化学演化和沉积物的形成进程。因此,积极地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3H(氚)有三个来源:宇宙射线与大气的作用、热核武器的试验、核电站及其它核动力设施的排污。由于达三个来源的累积结果,使北半球的江湖中~3H的浓度高达100—200T.U.(氚单位),雨水的~3H含量高达100—1000T.U.。现在世界各国的核电站与日俱增,估计到本世纪末核电站产生的氚将此现在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