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赵保钧 《山西地震》2005,(B09):15-15
目前,国内的地电台大都位于盆地或裂谷边缘,断裂下盘,洪积冲积扇上部,第四纪覆盖层巨厚,断层垂直断距较大。而地电台供电极距大都为A8/2-500m左右,因而其探测深度(部位)基本上都在第四纪覆盖层中。在第四纪覆盖层中,什么样的电性层对“压电效应”反应较好、产生的异常较大一些,这正是本课题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地电阻率前兆与地电台台址-装置条件的关系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第四纪地层对地电阻率前兆有着较大的屏蔽作用;提出了台址-装置系数的新概念和台址-装置校正的新的资料处理方法.本文观点得到了大量观测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介绍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原理、现场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和沈阳2个城市的活断层探测实例,探讨了采用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进行活断层探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对地下构造的重现性好、探测结果可实时分析解释等特点,在第四纪覆盖层较薄、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采用该方法可快速对被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地电阻率前兆与地电台台址-装置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晓东  关华平 《地震学报》1992,14(3):337-342
对地电阻率前兆与地电台台址-装置条件的关系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第四纪地层对地电阻率前兆有着较大的屏蔽作用;提出了台址-装置系数的新概念和台址-装置校正的新的资料处理方法.本文观点得到了大量观测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1.观测概况从一九六八年开始,甘肃省内先后布设和改建的地电台共有十七个。采用的基本都是四极对称法;供电极距最长为一千五百米,多数在一千米左右;观测仪器大都是DDC—2A型电子自动补偿仪,仅在兰州和临夏两台长期使用精度在万分之五的直流数字电压表;多数  相似文献   

6.
盆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是地震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早期的盆地地震动模拟主要采用二维模型,不能反映真实的盆地地震波传播.近年来,三维盆地地震动模拟成为盆地效应研究的主要方法.合理的三维盆地速度结构模型是研究的必要基础.施甸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典型小型盆地,其地震动研究对于探讨小型盆地地震动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施甸县城小区化的研究基础上,基于盆地内24个钻孔的土样和波速测量结果,探讨了盆地覆盖层的分布规律,给出了盆地内典型的第四纪覆盖层剖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施甸盆地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为研究历次地震中施甸盆地地震动异常和分析小型盆地地震动放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勘探中,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苏里格西地区的第四纪小型河湖沉积盆地会产生一种强干扰波.为了探索该干扰波特征及形成机理,通过对大量的试验资料对比分析,综合研究了该沉积体的沉积规律、岩性特征及干扰波速度特点,频谱特性和时距曲线.结果表明,该干扰波形成机理有如下特点:(1)该干扰波能量强,呈"八字胡"状;(2)该沉积体为第四纪河湖相沉积,岩性、速度成层分布,是形成该干扰波主要原因;(3)该干扰波频谱在0~300 Hz,近道主频在50 Hz,中道主频在65Hz,远道主频在20Hz,第270道高频主瓣在870ms,中低频主瓣在920ms;(4)干扰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  相似文献   

8.
1986年7月10日和8月12日在盐源县城南西方向相继发生M_S=5.1级和M_S=5.4级地震。这两次地震距地电台分别为16至20千米(宏观震中仅距几千米),震源深度均为15千米左右。在距地电台如此近的地方发生5级以上地震,不但我省是首次,在全国也属少见。其观测结果对孕震信息的反应如何,必然为全国地震系统地电工作者注目。总结这一震例,对今  相似文献   

9.
地电台测区介质的岩体力学条件是地电阻率法台址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和实验结果研究了第四纪浮土层对地电阻率正常变化和地电阻率前兆特征的影响,并对浮土层下伏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岩体电阻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由此得到,地电台探测区的岩体力学条件应该是浮土层较薄,下伏小孔隙度(或小裂隙率)的岩体。  相似文献   

10.
用地震反射法对玉溪盆地普渡河断裂的探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玉溪盆地用地震反射法探测普渡河隐伏断裂的实例, 阐述了在覆盖层很厚、 人口密集、 环境干扰强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 本次勘探针对场地条件使用了大型可控震源和小检波距、 长排列、 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 获得的高信噪比时间剖面清晰地揭示了玉溪盆地内普渡河断裂的产状和规模. 勘探结果表明, 玉溪盆地覆盖层(N+Q)最大厚度超过820 m; 基岩面西陡东缓, 呈北北东走向的箕状分布; 普渡河断裂分两支穿过玉溪盆地西部, 主断裂为正断性质, 走向约N20°E, 倾向东, 视倾角75°—80°; 断裂规模由南向北逐渐变大, 基岩断距在盆地南部的大营街附近为40 m, 而在盆地北部的九龙池东部, 基岩断距增加到280 m左右, 穿过玉溪盆地西部的普渡河断裂错断了新近系上新统中上部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