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冻土蠕变的光粘弹性模拟实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廷栋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5,17(2):159-163
本从冻土蠕变参数的确定,光粘弹性实验材料的制作及平面问题求解的原理诸方面,进行了冻土蠕变的光粘弹性模拟实验可行性研究,结论是可以实现所要求的条件,进行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2.
王廷栋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6,18(4):312-318
从线性粘弹性理论出发,在满足Boltzmann叠加原理的情况下,给出了模型实验应满足的一般相似条件,进一步讨论了冻土蠕变模拟实验的相似条件。确定了冻土及光粘弹性模型的蠕变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有圆孔的冻土蠕变进行了光粘弹性模拟实验,得到了孔边应力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冻土的蠕变及蠕变强度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马巍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4,16(2):113-118
基于试验,本本讨论分析了冻土三轴蠕变规律及温度和围压对冻土蠕变强度的影响,给出了土蠕变及蠕变强度随时间降低的方程式,进而提出了冻土蠕变强度的物型屈服准则。通过改变参数可将冻土的瞬时强度准则与冻土的瞬时强度准则与冻土的蠕变强度准则统一为同一个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4.
冻土蠕变的渐进屈服准则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王正贵  马巍 《冰川冻土》1996,18(2):155-161
基于冻土蠕变的现象分析表明,冻土蠕变的破坏是由于冻土中非弹性变形积累的结果,在冻土的任何变形阶段都存在着非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的积累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了冻土渐进屈服的出现,渐进屈服反过来又促进了冻土蠕变的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5.
高温冻土的蠕变特性试验及蠕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岁桥  王宁宁  张虎 《冰川冻土》2020,42(3):834-842
为了研究高温冻土蠕变变形特征以及各影响因素对蠕变的作用, 分别在含水量15%、 25%及35%, 荷载100 kPa、 200 kPa及300 kPa, 温度-1.5 ℃、 -0.7 ℃及-0.3 ℃的条件下开展了室内单轴蠕变试验, 分析在无侧限条件下高温冻土在不同温度、 荷载及含冰量条件下的蠕变变形特性。结果表明: 在当前试验条件下, 冻土蠕变变形非常可观, 且蠕变曲线都没有出现渐进流阶段; 温度是影响冻土蠕变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 而含冰量是影响冻土蠕变的关键内在因素; 在高含冰量条件下温度及荷载的改变对蠕变速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甚至引起量级上的差别。在现有试验条件下, 高温冻土蠕变过程可利用Burgers黏弹性模型来较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6.
地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模型的相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地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模型抽象为动力相似问题进行讨论,用相似理论分析导出了地质构造物理模型的相似准则并给出了相似比,认为几何相似、动力相似、材料相似和边界相似是反映地质构造现象的主要相似条件,时间相似、运动相似和其他相似条件是反映地质构造现象的次要相似条件.地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能够直观定性的解释基本的地质构造现象,有针对性地模拟特定的地质构造现象并给以定性分析解释.由于地质构造尺度的宏大,经历的久远和形变的复杂性,地质构造物理模型设计时几乎不可能完全满足相似原理的适用条件,因此,各种地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还不十分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无外荷载作用下冻土模型试验的相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朱林楠  李东庆 《冰川冻土》1993,15(1):166-169
  相似文献   

8.
盐岩蠕变相似模型及相似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松  郭松涛  姜德义  杨春和 《岩土力学》2011,32(Z1):106-110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是研究岩土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相似理论,应用量纲分析法,推导考虑盐岩蠕变特性的相似模型,得到相关参数的相似判据,并以不同粒径的工业盐、精铁粉为骨料,环氧树脂、乙二胺为黏合剂构成相似材料,经过大量的材料配比力学试验,得到了一种基本满足金坛盐岩蠕变相似模型要求的材料配比,为开展盐岩地下油气储库建造及运营期的变形、破坏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冻土蠕变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不同温度、不同加载应力作用下冻结兰州黄土、黏土、砂质黏土的蠕变试验,分析了蠕变曲线、初始应变、流变起始应变与流变起始时间、破坏应变与破坏时间及相对蠕变指标.结果表明:3种土质冻土的蠕变曲线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加载过程中,应变非线性增加,且加载应力越大、温度越高,初始应变越大;流变起始时间与破坏时间都与加载应力、温度有密切关系,加载应力越大、温度越高,越先出现流变和破坏. 对于相同的土质,加载应力和温度对流变起始应变、破坏应变的影响不大;对于不同土质的初始应变、流变起始应变和破坏应变,都是黏土最大、砂质黏土次之、兰州黄土最小. 3种土质冻土的初始加载段和非稳定蠕变段所占的时间较短,但产生的应变却较大;同时,温度越高,相对流变时间越短、相对破坏时间越长,说明非稳定蠕变阶段所占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稳定蠕变阶段所占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  相似文献   

10.
冻土单轴蠕变过程中结构变化的CT动态监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吴紫汪  马巍 《冰川冻土》1996,18(4):306-311
CT为岩土材料非破坏的持续检测和内部结构的定量描述提供了可能,利用这一手段观测分析了冻土单轴蠕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蠕变过程中结构缺陷的增生与扩展制约着土的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作用,控制着蠕变过程形态特征。易破坏区首先发生于样品的低密段,在软弱段的某一薄弱层面形成一环状低密带,然后向外扩展,最终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冻土中几类力学试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获取寒区工程设计中冻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冻土本构模型中的模型参数都离不开冻土的力学试验.随着对冻土力学性质研究的深入,需要考察更多加载路径下冻土的力学行为,这也是检验已有冻土本构模型的有效途径.因此,精确的冻土力学试验是认识冻土力学性质的基本手段.为进一步考察冻土的力学性质,提高冻土力学试验的精度,应用MTS-810低温...  相似文献   

12.
沈忠言  苗丽娜 《冰川冻土》1995,17(2):144-151
本以为依据揭示饱水冻结黄土拉伸蠕变过程的若干特点。拉伸蠕变同样具有两类三阶段性质,与压缩蠕变相比,拉伸非衰减蠕变的总变形小,第Ⅲ阶段变形的比例不大,历时短,不论土温高低最终均发生脆性破坏,根据应变速率-时间曲线特征提出拉伸蠕变方程,对第Ⅲ阶段变有较好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冻土三轴蠕变过程中结构变化的CT动态监测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马巍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7,19(1):52-57
利用CT手段观测了分析冻土三轴压缩蠕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蠕变过程中围压的作用抑制了冻土体中裂隙的增长,加强了结构的强化作用,致使冻土在不稳定蠕变阶段和稳定蠕变阶段表现出结构强化占优势,随着非弹性变弄的进一步累积,如果结构强化仍然占优势,则变形具有衰减特征;如果弱化作用克服了围压效应占主导,则发展以破坏而告终的非衰减蠕变,破坏首先发生在样品低密段的薄弱区,在样品表面形成拉伸裂缝,然后向  相似文献   

14.
粘弹塑本构模型及用于冻土数值计算的柔度矩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栋伟  汪仁和  林斌 《冰川冻土》2007,29(2):322-326
随着寒区经济发展及冻结法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对冻土蠕变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冻土单轴流变试验结果分析,用非线性牛顿体替代线性牛顿体,从而对西原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了冻土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本构方程;并利用D-P屈服准则推导出应用与数值计算的柔度矩阵.通过有限元程序的二次开发,将本构模型添加到大型非线性程序ADINA中.用三轴蠕变试验检验了粘弹塑本构模型,获得相应的试验拟合曲线.结果表明:三轴蠕变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说明粘弹塑本构模型可以描述冻土在高应力下反映的非衰减性蠕变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用钻孔旁压试验原位测试冻土力学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首次利用钻孔旁压仪对青藏公路沿线典型地段多年冻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原位测度和平面弹性体理论和Lame提出的无限弹性介质中的圆柱孔穴径向膨胀方程试验进行解译。结果表明,冻土的旁压模量、旁压比例界面、极限压力随着温的降低而增大;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冻土的旁压模量、旁压比例界限、极限压力与之呈正相关,当其超过一定限度时它们之间呈负相关,容重与冻土的旁压模量,旁压比例界限、极限压力呈正相关,低温冻土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适用于冻土的广义非线性强度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汀  罗小映 《冰川冻土》2011,33(4):772-777
冻土与融土的主要区别是冰,温度变化影响着孔隙冰含量,进而影响着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广义非线性强度准则用一个表达式描述了材料在“平面及子午面上的非线性强度特性,其在主应力空间的π平面上的破坏函数为介于SMP准则和Mises准则之间的光滑曲线,子午面上的破坏函数为幂函数曲线.在该准则的框架下,通过国内学者已取得的冻土材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