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志青 《台湾海峡》1998,17(A12):178-182
本文综述了抗菌药物在鱼类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产药物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动物疾病发生日益严重,水产药物是随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同时得到开发的。现用水产药物基本上都是直接借用现成的兽药,而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于水中的变温动物,与陆生动物存在较大差别,因此,水产药物开发应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特性,包括其使用方法进行研制,使其实用、普及。本文综述了水产药物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在水产药物开发时引起重视。一、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为使药物产生疗效,要求药物被养殖动物吸收后,能分布到预定的靶器官,或且在这些靶器官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水平,维持一定时间。这就需…  相似文献   

3.
前言     
现代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60~70年代,并形成热潮,8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于90年代末形成第二次高潮.新发现不断拓展着研究领域,新技术不断提升研究水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迄今,已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分离鉴定出20000余种海洋天然产物,发现了40余种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的药物先导化合物,进入了临床或临床前研究,其中一些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新药.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病害及其药物控制与水产品安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发生的病害多采用药物控制极易造成因药物使用不当或盲目用药等原因,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水产品中出现药物残留、养殖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最终会影响食品安全的现状。从常见病毒病、细菌病,以及寄生虫病等论述开展对药物残留毒性研究,重视专用渔药研制、加强用药指导,减少用药盲目性等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复方新诺明在鲈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首次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鲈鱼口服复方新诺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鲈鱼单次口服剂量为200×10-6的复方新诺明后 ,其血液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符合一室开放动力学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 (ka)为0.096h -1、达峰时间 (Tmax)为21.479h,峰浓度 (Cmax)为50.768μg/ml、吸收半衰期 (T(1/2)Ka)为7.250h、消除半衰期 (T(1/2)K)为38.299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为4138.400(mg·h)/L。鲈鱼口服药物0.5h后在肌肉、血液、肝脏、肾脏4种组织中就可以检测到药物的存在。药物在16h采样点4种组织里的浓度达最高。药物在肌肉、血液、肝脏中的平均回收率约80%~90 % ,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05×10-6。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渔用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渔用药物的研制和生产规模取得较大发展。本文对渔用药物的定义,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描述,对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药物进行了简单分类,并对渔用药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渔用药物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抗生素首先在人类中投人使用,随后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在动物保健和畜牧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对这些添加剂的长期使用及滥用,其弊端日益得到广泛的认识。抗生素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药物残留、耐药菌株的产生和环境污染以及二重感染等问题倍受全球关注。有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水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水产养殖中药物的滥用和非法使用问题严重,药物在水产品中大量积累,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伴随中国加入WTO。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对中国水产品中抗菌药物的残留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水产品出口在短时间内多次遭遇“绿色壁垒”。自2002年1月25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实行禁运后,中国水产品出口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对水产品中抗菌药物的残留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国外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较早,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水产养殖中各类常用的抗菌药物在鱼、虾体内的残留研究现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中国水产养殖中药物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马志华 《海洋信息》1994,(12):19-20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人民群众在应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具有悠久的历史。 1 我国在海藻药用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 30多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和科研单位在海藻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开发上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有些已在医药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1 抗肿瘤 在海藻中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发现萱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上海洋药物研究的热潮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筛选,迄今为止发现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系统等活性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5000余种。海洋天然产物的药理活性侧重于抗肿瘤方面,从海藻中发现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海藻具有较好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其多变的生态环境和原始的进化地位使其拥有许多结构独特的活性物质,其研究始于巨大鞘丝藻的脂溶性提取物抗白血病活性的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开始系统地筛选海藻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合物,如从松香藻中分离的Halomon,Scytophycin B目前已进入临床前药理评估阶段。 海洋药物的发展首先应着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研究,而海藻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药源物质,随着现代化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本上解决了药源藻类的养殖问题,为海藻抗肿瘤物质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可行性,迄今海藻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着重就海藻中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以及相应的活性化合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多和陆地资源的日趋缺乏,人类需要探索新的领域、开发新的资源,海洋以其广阔和丰富的资源而成为现代科学开发的重点。自60年代以来,人类从认识海洋、探索海洋转向研究、开发、利用海洋。30多年中,随着现代电子、生物、遥感、海洋工程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生物活性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强 《海洋科学》1995,19(3):10-11
被称为“生命元素”的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近代科学研究表明,钙对维持人体的循环、呼吸、神经、消化、内分泌、肌肉、骨骼、泌尿及免疫等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缺钙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导致儿童佝偻病、盗汗、惊厥、影响生长发育;孕妇的抽搐,新生儿各种疾病以及中老年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肌肉痉挛、手足麻木及老年痴呆症等。虽然地球上存在着大量钙元素,但由于难被人体吸收,所以人类普遍存在钙缺乏。作者以海洋生物为原料,利用生化及生物激活技术开发出了生物活性钙及其制剂,该制剂中同时所含…  相似文献   

14.
<正>第十届中国海洋药物学术研讨会2009年11月7日-9日在青岛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为"海洋创新药物——人类健康的新希望"。科技部"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有关领导、国内海洋药物及相关研究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到会。与会代表围绕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及新资源开拓,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发现与结构优化,海洋多糖(寡糖)及  相似文献   

15.
关于对虾幼体对常用药物,如:士霉素、氯霉素、新诺明、痢特灵和呋喃西林等的耐受能力,以及这些药物对幼体的变态是否有影响,目前国内外报道很少。冷本芝等曾就糠虾幼虫对磺胺脒、痢特灵、高锰酸钾、土霉素和四环素的耐受能力作过介绍。我们在1990年对虾育苗期间进行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对土霉素、氯霉素、新诺明、痢特灵和呋喃西林的耐受能力,以及这些药物对幼体变态影响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时代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8,(8):8-8
目前,阿兹海默症在全世界大约有2600万病患;专家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亿6D0万。人类对阿兹海默症治疗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最近阿兹海默症的治疗又取得重大进展。英国阿伯丁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药物Rember可显著减慢阿兹海默症的发展,其药效至少相当于目前药物的2倍。阿兹海默症患者每日服用3次Rember,坚持50周后,患者的记忆衰退速度明显减缓。专家对这项研究大加赞扬,认为这一进展“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8.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敏  严小军  林伟 《海洋科学》2005,29(11):73-76
糖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逐步揭示出糖苷酶作为多种反应的催化剂在体内所起白守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功能包括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糖蛋白和糖脂的加工,尔后二者又涉及到免疫反应、肿瘤的转移、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以及神经细胞的分化。因此糖苷酶不仅是生命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酶,同时又是许多疾病(如糖尿病、爱滋病及癌症)的相关酶。目前通过抑制酶活的方法进行疾病的治疗已经成为药物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而对高专一性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不仅可以用于研究酶活性中心的结构、酶的作用机制、疾病的产生原因,同时也使它们有望成为许多疾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斑马鱼具有体积小,产卵量多,发育迅速,胚胎透明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同时,斑马鱼胚胎体外发育,小分子化合物渗透性强,这些优势使其成为大规模小分子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近年来,随着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大量的转基因斑马鱼和突变体被构建出来,成为模拟人类疾病的良好模型,这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的多个方面。利用斑马鱼进行药物筛选,不仅具备高通量、低成本的优点,还能够比较准确的评估药物效果以及药物毒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斑马鱼的特点以及其作为疾病模型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旨在帮助人们了解斑马鱼药物筛选的研究进展以及阐明斑马鱼在新药研发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的普及,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对虾幼体的疾病逐渐增多和日趋严重,我们以长毛对虾无节幼体作为材料,通过单种药物与混合药物不同浓度的试验,观察其幼体的变态速度、变态率、活力等,为对虾人工育苗使用药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