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1,(11):5-5
如果选取几个词语来形容极地世界,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会是寒冷、冰雪等,这对于从未踏足于极地的人来说,应该是十分恰当的描述。寒冷和冰雪当然是极地环境的主题,但绝不是极地生活的唯一处境,前往极地的旅行,以及在极地的生活,同样是充满了各种色彩和乐趣。  相似文献   

2.
4月8日,在经历了163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考验后,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在位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曹路院区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3.
地球两极,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地域,即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里对于普通人来说依旧陌生。为了发展极地事业,2007—2008国际科学联合会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发起了《2007—2008国际极地年研究计划》。2007年,我们将向您介绍一些有关国际极地年的知识,为您揭开冰山的一角,带您领略冰雪世界的瑰丽神奇。  相似文献   

4.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生物学研究室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极地海洋生态学领域(主要是海冰区生态学)的有关主导过程、主要机制、重要环节、循环特性和动力学研究;极地生物资源(主要是极地微生物菌种和藻种资源)的调查研究、种质资源平台构建、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源战略软科学研究;极地低温生物(主要是极地低温微生物)的重要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活性产物及其应用基础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极地生态环境(主要是极地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研究和相应管理战略软科学研究;极地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装备技术整合和科学规划战略分析等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球两极,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地域,即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里对于普通人来说依旧陌生。为了发展极地事业,2007-2008国际科学联合会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发起了《2007-2008国际极地年研究计划》。2007年,我们将向您介绍一些有关国际极地年的知识,为您揭开冰山的一角,带您领略冰雪世界的瑰丽神奇。[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leithian 《海洋世界》2014,(12):36-39
<正>冰雪既是极地的美丽风景,也是通往极地的一道阻碍。普通船只很难穿过冻冰的海域。而破冰船,正是为攻克冰雪而建造的利器。今年年初,俄罗斯科考船在南极被浮冰困住,依靠救援才能够顺利脱身。俄罗斯科考船被困的事件引发了大量的关注。我国"雪龙"号破冰船行进到距现场只有6.5海里的地方,也无法继续前进。原因是极厚的冰层超出了破冰船的能力,"雪龙"号只好调头返航。最后,虽然"雪龙"号利用直升机救出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受极区冰雪覆盖的影响,南极海洋环境调查通常采用船基调查方式,并且在南极夏季进行,无法获取长期连续实时数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极地海洋科学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在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的支持下,研制了极地岸基海洋环境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水下测量系统、数据传输及供电系统、数据接收系统组成,能够监测温度、盐度、深度、p H、有效光合辐照度(PAR)、氧化还原电位(ORP)、叶绿素、海流等要素,并实时传输到岸基数据处理系统,数据经处理后可传回国内。自布放在南极长城湾以来,该系统已累计获取了近18个月的实时连续观测数据,为极地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8.
两极地区是地球上地理环境很特殊的区域,低温、高光照和强辐射是其环境的主要特点。冰雪大地的温度从来不超过0℃;由于阳光的直射、冰雪的反射和散射,使得光照强度极高,被称为地球上光照最强的地方。近几十年来臭氧层的破坏日益严重,致使两极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幅增高,一般生  相似文献   

9.
1月1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通过视频和电话连线,向正在冰雪极地和辽阔大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的科考队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并考察了海洋预报和卫星应用工作。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  相似文献   

10.
<正>极光是人类用肉眼唯一能够看到的超高层大气物理现象,是自然界的最大奇迹。通常人们对南北极的印象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天地,在那里充满了美丽雄伟壮观千姿百态奇异的冰山、白色寒冷的冰洋景观。其实,南北极的夜空中充满了色彩,数十万米的高空上炫舞着一种神奇之光,可以把人类的思维带入到一个五光十色的奇美世界,它飘逸在极地广袤苍穹之中,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最大奇迹——极光。极光用斑斓的色彩装点着寂寞孤独的冰雪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