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祖钰  谢安 《气象》1980,6(4):8-10
本文对1973年4月30日长江中下游倒槽静止锋上产生的一个气旋进行动力学分析,寻找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这次气旋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29日20时以前为酝酿阶段,倒槽逐渐发展并在槽中形成静止锋;29日20时—30日08时为气旋发生阶段,形成有冷暖锋结构的闭合低压;30日08—20时为维持阶段,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30日20时—5月1日08时为发展阶段,气旋显著加深。图1为气旋在倒槽中形成时的地面形势及其以后的动态。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20日20时到21日08时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出现了暴雪天气过程,这次暴雪是在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中西来斜压槽配合地面蒙古气旋产生的,属强冷空气类。极涡的维持使斜压槽加强,移动缓慢;在印缅槽维持的西南环流场中,700hPa西南槽为华北建立了水汽通道,暖湿的低空西南急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和能量不稳定条件;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了动力抬升作用,大、暴雪就发生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低空急流左侧的耦合区。逆温层和高能舌的存在为暴雪的发生储备了潜在能量。  相似文献   

3.
大—暴雨是三度空间各种要素场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从分析每日08~s 500mb 温压场关键区指数着手,配合单站指标,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预报单站未来24小时大—暴雨的多元回归方程。由于大—暴雨出现前24小时气象要素呈现“量变到质变”的明显转折,把起报日建立在这一关键时刻,在汛期短期预报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预报思路:环流背景,不稳定能量贮备及源源不断地水汽供给是产生大—暴雨的重要条件。我  相似文献   

4.
对2002年4月22日20时至23日08时发生在咸宁市的一次强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发生前出现回暖过程,中低层温度升高、湿度增大,使大气层结形成对流性不稳定,而地面冷空气南侵是造成这种不稳定能量释放的外因。  相似文献   

5.
严世荣 《气象》1983,9(12):11-13
今年5—8月我站利用北京气象台广播的30个探空站08时资料和北京探空报及本站8次地面资料,绘制了500毫巴等压面简易能量天气图、总温度时间剖面图、单站能量廓线及能量曲线等几种预报用图,在日常预报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4年7月19~20日钦州市出现的一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揭示了这次大暴雨天气的一些特征,为今后钦州市的大暴雨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1)环流形势分析7月18日08时500hPa图上,我国的新疆东北部为一强大的高压脊控制,河套附近有一闭合低压,从该低压中心到北部湾海面为一阶梯槽。副热带高压稳定,呈南北块状分布,位置偏东、偏北。高空槽前西南气流与副高西侧强盛的偏东南气流在我区的东南部交汇,这为此次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从7月18日08时开始,副高逐渐加强西伸,使得500hPa低压槽东移缓慢。7月19日08时对流层低层出现两个辐合区中心,其中一个在钦州沿海,而高层则处于反气旋环流的右侧,属于相应的高度场的高值区和辐散区,在这种低空有较强的辐合、高空有较强的辐散的有利形势下,20日钦州出现了大暴雨。21日08时副高继续加强西伸北抬,500hPa低压槽西退减弱,强降水中心也随之西移,此次强降雨过程趋于结束。(2)物理量分析1水汽条件分析在大暴雨过程中,暴雨区上空维持了深厚的湿层,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密集带内,暴雨的出现与维持,和存在有深厚的水汽通量输送带有密切关系。2涡度、散度场暴雨发生前一天,对流层中低层广西沿海为强烈辐合区,而在对流层高层对应负的涡度区,这样有利于在暴雨区上空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它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所需的动力条件。3θse场θse是反映大气对流不稳定和温湿条件的一个物理量。分析7月19日和20日08时700hPa、850hPa的θse水平分布,发现700hPa能量锋区叠加在850hPa高能区上,在广西沿海建立起了中尺度位势不稳定区,有利于暴雨的产生。随着高空槽的东移和副高的加强西伸,激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大暴雨过程随之产生。7月20日08时850hPa仍为θse高能区但θse值减小,但700hPa的能量锋区明显减弱,表明这种位势不稳定已经被打破,21日强降水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1.0°×1.0°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6月9日08时—10日08时(简称9日,下同)和6月26日08时—27日08时(简称26日,下同)贵州出现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暴雨均集中分布在20时准静止锋附近及其偏南一侧,跨越纬度约1°,其分布与环流垂直结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②9日暴雨落区主要集中在贵州西南部,呈团状分布,降水时段比较集中;26日暴雨落区位于贵州南部一线,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降水时段偏长;9日08时准静止锋位于滇东,26日08时准静止锋位于贵州东北部,结合两次暴雨落区与准静止锋位置变化,暴雨落区与滇黔准静止锋摆动有极大的关系。③9日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西南气流;26日暴雨的水汽受孟加拉湾偏西气流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共同作用。9日暴雨位于反气旋底后部东南气流与偏西气流交汇处,26日暴雨发生在低涡前部偏西南气流与偏南气流的交汇处。④9日暴雨垂直上升运动大值中心位于贵州西南部,26日暴雨垂直上升运动大值中心分别位于贵州西南部和东南部,暴雨落区与垂直上升运动大值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9日暴雨在贵州西南部上空存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高层辐合的配置,26日暴雨在贵州东南部上空存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高层辐合的配置,高、低空抽吸作用对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衢州"6.24"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3年6月23~24日衢州大暴雨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特征及其分布,表明水汽、热力条件在降水开始前有明显的反映:23日08时850 hPa衢州地区已处在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边缘;20时500hPa相对湿度>85%;同时位于θse500-θse850≤-5℃的强位势不稳定区域的北缘及假相当位温场密集带的南侧;23日08~20时本站K指数持续上升.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发现强降水落区发生在降水前期的高能舌北部能量锋区边缘与日本传真图FXFE572狭窄的湿区、FXFE782垂直速度中心三者相重叠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9.
2013年8月21日08时—22日08时,青海省东北部地区普降小到中雨,其中大通县气象测站8月21日18时至22日07时出现特大暴雨,降水量达144.9mm,不仅创该站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日降水量(08—08时)极大值,同时也创本省单站日降水量(08—08时)历史极大值。特大暴雨引发山洪,致使2714人受灾,1人死亡。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资料,对青海省大通县特大暴雨致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归纳了特大暴雨致洪气象指标与预报技术难点,旨在为今后的预报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高空、地面及自动观测站资料,对ECMWF、T639等数值预报产品在2011年4月30日—5月2日贵州发生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检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影响时间、影响区域等都进行了较准确的预报,其中24 h预报场普遍精于48 h预报,且20:00时初始场的48 h预报较08:00时的更准确。在日常预报工作中,可结合前日及当日08:00时起报场进行分析,是跟踪影响系统和分析系统影响时间的必备条件,对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富山 《气象》1979,5(3):18-20
一、特点概述 7805号台风是一个历史上很少见的异常路径台风。1978年7月11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一热低压,后发展成台风。中央气象台于15日02时编号为7805号台风。15—18日,台风一直在137°E以东洋面上回旋,后来一度向东北方向移动,19日08时移到了146°E以东,19日14时又折向西北方向,从20日08时起,台风在28—30°N之间快速西行。23日08时前后在浙江象山县南田登陆,登陆后12小时减弱为低气压。这个台风低压自24日08时开始,大致沿115°E北上,直到26日才在冀北填塞消失(见图1)。  相似文献   

12.
14时探空在改进北京地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晓农  俞小鼎  谭一洲 《气象》2007,33(3):28-32
为了探讨增加14时探空对于对流天气短时临近潜势预报的作用。用1995—2005年北京地区22个人工观测站资料统计了夏季常见的对流天气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1.6%的雷阵雨、61.3%的冰雹以及58.5%的雷暴大风发生在15—-20时之间。利用探空资料计算并对比了出现在2006年7—9月14时探空释放后到20时期问11个雷暴个例的08时和14时BCAPE、DCAPE、CIN等对流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多数个例,在判断对流是否发生时14时探空优于08时。因此,增加14时探空对于提高对流天气有无预报准确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惠来县2016年6月11日08:00—13日08:00的连续性大暴雨过程,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暴雨的成因。分析表明:"两槽一脊"、稳定的南支槽是大暴雨发生的大形势环流条件;高低空急流耦合、弱冷空气渗透是主要触发机制;过程前期粤东始终位于高能高湿区内,整层大气增温增湿明显,强盛的西南气流提供的充沛水汽以及两次降水主过程发生前惠来县上空强辐合或者由辐散转为弱辐合是该次过程有力的水汽和动力条件。另外,过程前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增强该区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积聚,揭示地面自动观测资料在强降水发生前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2013—2014年28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均为北京时间17时,出现频率在20%以上。日最低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为08时,频率在30%以上;(2)城郊年平均气温差异即城市热岛强度在夜晚较大,07时左右达到最大,在1.5℃以上,白天较小,16时左右最小,仅有0.3℃左右;(3)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城区基本一致,但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差别,冬季郊区最低气温出现滞后城区1 h,其他季节保持一致;(4)城区逐小时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08—17时为下降时期,17—22时为迅速上升时期,22—08时为稳定的强热岛时期;(5)候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年内变化,最大值发生在年终的第72候,为1.53℃,最小值发生在秋末第67候,为0.33℃;(6)综合来看,各季代表月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春季(4月)夜晚较强,夏季(7月)夜晚和白天都相对较弱,秋季(9月)夜晚最强,但白天最弱,甚至白天部分时刻(15—18时)出现了负值。冬季白天和晚上都比较强,是四季代表月份平均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日内变化即日变化,大家公认的。  相似文献   

15.
由GMS资料估算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地表净辐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4年6月、7月上海和北京地区08—17时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GMS卫星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资料,用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地表净辐射与卫星测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用卫星资料计算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的估算模式,并分别以1994年7月1日14时的云图和济南地区为例作了检验。结果表明用卫星数字云图资料估算地面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沙坪坝基本气象站2005~2010年逐日08,20时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不同类型雾日期间边界层逆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季节上来看雾日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雾日期间不论是08时还是20时均有多层逆温存在,各类型雾日逆温温差均为08时大于20时,而逆温强度表现为20时大于08时,不论是雾日,轻雾日还是浓雾日,08时逆温层厚度都比20时要厚。总的来说,浓雾日的逆温层各要素都体现逆温特征较为明显的特点,逆温温差越大,逆温层厚度越厚,也就更容易形成浓雾,同时08时的各逆温要素均高于20时,08时逆温特征也更为明显,在这时段也就更容易形成雾。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观测编报时遇到这样一个事例:3日气薄一1现象栏的降水现象为:·20—313。02时至05时的降水量为0.0mm。在编08时的天气报时,观测员输入(计算机)了02至08时的降水量0.0mm。08时天气报中的6RRRI组及7R24R24R24R24组均无误。4日元降水现象,但在05时的天气报中,计算机自动打印出了“79999”组。这与电码GD一off中3.21.l规定前一日5时至当日5时有降水才编发7R24R24R24R24组不符。因为前一日5时到当日5时无降水,可见此组为多编组。自从计算机的程序改为AMDX—A。后,要求05时、08时输人计算机的降水量分别为2至5时及5~8…  相似文献   

18.
周成  王宁  杨学斌  张园园 《山东气象》2018,38(3):128-136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5月4日浮尘和5月5日扬沙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3日20时—4日08时,蒙古气旋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迅速发展,配合冷锋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形成大范围的强沙尘天气;4日20时—5日08时沙尘通过高空气流输送到华北地区,在自身沉降和较强下沉气流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沉降形成华北地区大范围的浮尘天气;5日08—14时由于西北路冷空气影响,横槽转竖,冷锋加速南下,将大量沙源地的沙尘输送到德州造成扬沙天气。通过HYSPLIT模式对本次过程中气团后向轨迹的模拟,证实以上两个阶段沙尘天气过程中的输送方式及路径。通过分析影响系统、物理量和气象要素发现,蒙古国、我国内蒙古中部沙源地天气系统强度、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沙尘天气的类型,高层气流变化与沙尘天气的类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1天气实况2016年11月13-14日黑龙江省发生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过程系统移动速度快,降雪强度大,最大降雪量出现在龙江,降雪量为18.0 mm。过程出现东西两个降雪中心,西部中心位于齐齐哈尔附近,东部地区降雪中心位于鹤岗附近, 6 h最大降雪量西部出现在龙江(14 mm),东部出现在鹤岗(7.6 mm)。2形势分析2016年11月13日08时-14日08时,500 hPa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15年1月6日冷空气到达广州前局地异常增温现象,利用逐时实测气温、MICAPS天气图分析天气背景发现,5日广州处于深厚的暖湿气流控制条件下,6日20:00后冷锋过境,则6日20:00前属于冷锋逼近时期。选用5日08:00—20:00和6日08:00—20:00时段的NCEPFNL再分析资料,借助热力学能量方程估算局地气温的平流项、垂直项大小,并由实测气温经过计算获得非绝热项的估算值。分析结果表明,冷锋逼近广州时非绝热项的贡献比例明显大于暖湿气流控制该地时非绝热项的贡献比例。通过对比分析这2个时段的非绝热项中天空状况、地形、下垫面性质、低空相对湿度和冷锋锋面移动5个影响因子的贡献情况,得出6日广州气温的异常增温与冷锋锋面的逼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