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该教学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创设情境“日本赏樱”,以赏樱之旅为线索,首先引导学生对前往日本的交通方式进行选择,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樱花品种和开放的时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最后联系衣、食、住、行等生活情境进行课堂检验,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问题探究”栏目的设置是湘教版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该栏目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由表及里地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地理。充分利用“问题探究”栏目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文基于情境类型学,对湘教版新教材的“问题探究”栏目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辨别参数、内容参数和装扮参数三大维度总结其特点,以期为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提出参考性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指引,2012版地理教材随着课标的修订应运而生。本文详细对比了"认识国家"部分的课标要求,总结了2011版课标在删除部分要求、修订行为动词以及精简表述方式三方面的优化;同时,以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2012版)"巴西"一节为例,深入对比分析教材在科学安排框架、增删文字内容、调整图片编排以及提升活动能力方面的同步优化;最后,提出本节教学重点的参考和教材在添加图片经纬网、保留部分"自然灾害"知识以及关注自然环境对民俗影响等方面的进一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教师该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呢?首先,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在形式、内容上,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体现层次性、递进性;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本课探究的重点内容,既具有探究性又不偏不怪,既要少而精又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教师设计的问题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联系乡土地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实现“教师提问,学生探究”向“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转变。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一节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查仲于 《地理教学》2013,(15):32-33
正一、课标有关本节的要求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出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环境、引发兴趣、推出课题 导人新课:上周六,洋洋洒洒的一场瑞雪,给我们可爱的家乡披上了一层银妆,雪过天晴后,我们的家乡更加妖娆。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降水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聂仲芹 《地理教学》2011,(16):15+38-15,38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将其列为八年级《地理》下册中的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的第一节。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课程标准分析1.相关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2.对课标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灵活选取相关地理案例,拓宽课本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二、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教材内容按照湿地的概念、重要价值、利用  相似文献   

13.
顾珺 《地理教学》2008,(8):24-27
一、教学背景 上海“二期课改”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新教材的编写中,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增加了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认识国家或地区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自觉地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摸索组织自主探究的多种有效形式,以充分体现这部分教材设计的意图,成为我在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的关注重心。  相似文献   

14.
陆梅 《地理教学》2013,(9):31-33
正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是继学习"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后,教材安排学习的第六个国家案例,其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巴西及拉丁美洲突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习国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课标解读本节教材体现了以下几条课程标准要求(见表1)。  相似文献   

15.
卫松香 《地理教学》2010,(19):26-27,17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合作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被采用,用得恰到好处时可以使学生获益匪浅,使课堂和谐融洽。通过合作学习,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在商量讨论中可以迎刃而解,可以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地理》2007年2月第2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章第五单元。”  相似文献   

17.
王波儿  何美珑 《地理教学》2009,(10):19-20,30
一、教材分析 上海新课程初中教材在“农业及其地区差异”这一章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具特点的四大农业区,②北方早地农业区与南方水田农业区,③西北干旱农业区与青藏高原农业区。教材中通过配置四大农业区的景观图以及“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饮食与地理”、“辨证地看待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图表说一说我国北方和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差异,并讨论我国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差异在自然条件方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胡春波 《地理教学》2009,(10):21-23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9.
季萍萍 《地理教学》2011,(17):22-23,13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的内容,在第三章中,与前一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起,都是对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与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李云吾 《地理教学》2009,(12):18-19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大基本特征,进而阐述了它们对我国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