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赵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岩 《黄金地质》2004,10(2):17-20
赵沟金矿是继李坝金矿之后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是一受断裂、岩浆活动和蚀变带控制的蚀变岩型(工业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F1断裂破碎带为主要导矿构造,次级的F29断裂破碎带为容矿构造。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今后找矿的重点应在1级导矿及其旁侧的2级容矿断裂破碎带,中川岩体周边5km的热变质圈内和化探异常发育的地段。  相似文献   

2.
甘肃寨上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寨上金矿床产于南秦岭古生代裂陷海槽局限盆地上泥盆统含C、Ca质复理石建造中,矿床规模较大,品位低,成矿元素复杂;受特定岩相沉积环境的含矿地层和后期陆内造山脆-韧性叠加断裂及伴随的成矿流体的联合控制;是西秦岭近2年新发现的较典型的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床;由含As黄铁矿、含As黄铁矿-毒砂、铜-金与锑-金矿石组成;含Au黄铁矿、毒砂具有特征的增生环带结构;矿化带、矿体成矿元素具有Au-As-Hg-Cu-Pb-Zn-Ba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3.
庙山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秦岭中部花岗岩带,属北中秦岭陆表海盆中段。赋存于高桥—洮坪大断裂西段。通过对金矿体地质及矿带特征较为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矿体控矿因素指导深部探矿。经深部坑探,矿体氧化深度较深(最深178m),矿体向深部有变富变厚的趋势。庙山金矿属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4.
锦屏县八瓢金矿是产于青白口系下江群地层中的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控矿的主要因素为地层岩性和褶皱、断裂构造。富集成矿的主要部位为含金石英脉与北东向断层交汇部位;富矿包产于断层上下两盘岩层发生牵引褶皱的地段。根据富集成矿的地质构造条件,提出了找矿探讨Ⅰ区、找矿探讨Ⅱ区和找矿探讨Ⅲ区,三个找矿前景较好地段。  相似文献   

5.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表述寨上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控矿因素。对同成矿构造体系,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的西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为同成矿断裂构造。分析矿区北西西向同成矿断裂,总结断裂构造活动、成矿、控矿及其金矿的成矿和产出规律。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文县阳山特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阳山金矿位于川陕甘交界地带,为近年发现的一特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该矿目前已发现4个矿段,均赋存于泥盆系中,矿体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在剖面上为脉冲,似层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金主要以微细粒金(2~3μm)包裹于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之中,矿石中As、Sb及有机碳含量较高,矿带受安昌河一观音坝断裂带控制,矿体产于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中,泥盆系三河口群粉砂质千枚岩渗透性较好,且碳质含量,金丰度值较高,是矿区最有利的赋矿层位;矿体在时间、时间上与侏罗纪早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稳定同位素分析了表明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关,所以,该矿为受构造直接控制的,与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河坝金矿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侧之白龙江复式背斜北翼,迭部—舟曲—武都砷汞锑金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当多组硅质灰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自然金和黄铁矿为主,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赤)铁矿化为特征。矿石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黄铁矿化蚀变岩型。成矿主要受构造、岩浆岩因素控制,金矿成矿对地层和岩性的选择性不强,金矿化主要产在印支期岩浆岩岩体的接触带上,在断裂构造的走向转弯处、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金矿化较强,一般形成富矿体。金矿化和岩浆岩可能是统一的受深部构造制约的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体系的系列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8.
大横路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老岭群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的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北部有少量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表壳岩残块。侵入岩主要以燕山期基性-中基性为主。铜钴矿床产于含碳绢云千枚岩中,矿体长360-1400m,宽95-800m,厚3-108.7m,呈层状、似层状、分枝状,矿石以浸染状为主,次为脉状、网脉状。矿床属多期多成因类型,主要受大栗子组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和变质作用控制,并有岩浆热液的叠加。  相似文献   

9.
红土型金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逐渐被地质勘查工作者重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在老挝那乌东金矿的野外勘查工作,详细阐述了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划分及主要控矿因素,指出几种重要的找矿标志。研究表明,根据红土型金矿风化壳剖面结构特征及与原生矿的关系,主要分为残积型和迁积型;风化壳剖面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矿体主要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硬(铁)壳层、杂色黏土层、网纹状黏土层及含砾亚黏土层中;红土型金矿通常受构造、古气候、水文地质和地貌等控制;化探异常、富Au地质体或金矿体范围及其附近的红土层、红土风化壳剖面中的铁质带为红土型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红柳金矿床位于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西部,属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对红柳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为岩性特征、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并总结出矿化富集规律:1)金矿(化)体总体分布在中、高级变质带及其接触部位;2)中级变质岩(片岩)中的金矿(化)体的矿脉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矿脉延伸长度大,但Au品位相对较低,常形成规模较大的低品位金矿体;3)分布在高级变质岩(混合岩)中的金矿(化)体的矿脉展布与地层走向近垂直,矿脉延伸长度较小,但Au品位相对较高,常形成小而富的金矿脉;4)当矿带中出现NW与NE两组矿脉交叉时,常形成小而富的矿体即富矿包.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西秦岭龙得岗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和区域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升有 《地质与勘探》2012,48(6):1077-1086
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甘肃西秦岭龙得岗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研究了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印支、燕山期沿岷县-合作断裂带以北的中秦岭前陆盆地构造区岩浆频繁活动,岩浆携带了较丰富的成矿物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演化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使其不断富集,在岩体冷凝成岩过程中,因固结收缩,边部产生裂隙,成矿物质不断富集的残余岩浆沿边部裂隙贯入,充填及富集沉淀,在成矿有利部位交代形成"斑岩型"铜矿(化)体,部分富Cu流体在有利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热液型"铜矿脉。系统总结了找矿标志,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及接触带,有自然重砂及Cu、Pb、Ag、Zn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为找矿有利地段,对西秦岭地区同类型矿产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北山南金山金矿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金山金矿床产于北山岛弧构造带内海相火山碎屑岩之中.矿床的岩矿石微量元素组合为Ba、La、Ce、Sr、Nd、Sm、zr、Hf、Y等不相容元素,各类岩石样品的分布曲线非常相似,都具有明显的Pb正异常,表明有较多的地壳物质的加入,并有明显的La,Ce,Ti负异常.稀土总量∑REE(不包括叶蜡石)变化范围为(9.91~221.86)×10-6,其配分形式均为明显右倾曲线,轻、重稀土分馏,轻稀土相对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稀土总量较高,说明矿区内稀土元素在随岩浆迁移的过程中,上升到地壳时有一定的损失.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压力、气相成分等特征研究表明,南金山金矿床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中低盐度,且有大量大气降水加入为特征,为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是我国隐晶质石墨最主要的矿产区,其隐晶质石墨的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主要是由煤系地层受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本文以湖南省涟邵煤田北段寒婆坳石墨矿床为例,分析研究区内石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控矿因素。结果表明,矿石固定碳含量较高(>80%),矿石构造以块状为主,距花岗岩由近到远,石墨粒度逐渐变小。由上向下,接触热变质及石墨化的程度逐渐变大。寒婆坳石墨矿床碳质砂岩Al2O3、TFeO、Na2O、K2O、TiO2含量相对较高,而围岩大理岩MgO、CaO含量相对较高;二者均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碳质砂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平均值为212×10–6,大理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平均值为11.18×10–6;碳质砂岩具有明显的Eu、Pb、Sr负异常, U、Th、Ba正异常, Ce异常不明显。大理岩Cs、Pb为负异常, U为正异常, Sr异常不明显。寒婆坳矿区碳质砂岩主要形成于缺氧还原的环境,原岩沉积环境属于陆源海相沉积,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4.
高银虎  尹刚  龚泽强  郭明春 《现代地质》2021,35(6):1523-1535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金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与区内发育的中酸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Au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矿体中黄铁矿Co/Ni特征显示黄铁矿的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稀土元素分析发现,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而与地层围岩有明显差异.对矿...  相似文献   

15.
高永伟 《甘肃地质》2013,22(4):58-62
甘肃岷县耳阳沟铅锌矿处于西成矿田西延地段,茶埠一沟脑里帚状构造撒开部位,铅锌矿体主要分布在耳阳沟背斜北东翼的中泥盆统榆树坪组地层中,主要岩性为硅化灰岩、板岩、钙质粉砂岩,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均为泥灰岩.矿体与围岩界限比较明显。矿床平均品位Pb+Zn为5.13%;伴生组分Ag、Cd等。文章通过探讨该矿床地质特征,从地质、化探等方面分析成矿条件,认为泥盆系是本区的矿源层;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蚀变带中,断裂为导矿、容矿构造,区内化探异常均与已知矿体相对应,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标志。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狼娃山铁矿位于红石山蛇绿岩带南侧,矿体产于下石炭统白山组火山凝灰岩中,属火山岩型矿床.因前人对于该矿床的基础地质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对于矿床的勘探和进一步找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从矿区的基础地质入手,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岩和矿体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矿床成因.结果表明,从围岩到蚀变岩,再到矿体,较之于地壳更加富集于地幔的微量元素(Sc、Co、Ni、Cu)均数倍乃至于数百倍的富集于矿石中,而相对富集于地壳的元素(Zr、Nb、Ta、Th)则更富集于围岩和蚀变岩.根据围岩、蚀变岩和矿体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其配分图,发现围岩和蚀变岩为右倾型,并具有明显负Eu异常,而矿石较特殊亏损轻稀土并具有显著的正Eu异常,S同位素结果显示δ34S值的变化范围为+0.6‰~+3.4‰,平均值为+1.82‰.北山地区在早石炭世时曾发生大规模的岩浆事件,而同时期区域上为岛弧环境,综上结果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亏损上地幔部分熔融的含矿岩浆,在近地表侵入下石炭统白山组沉积成矿,据此可认为,狼娃山铁矿为火山岩型铁矿.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略阳县徐家沟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福让  王瑞廷  高晓宏  陈荔湘 《地质学报》2009,83(11):1752-1761
徐家沟铜矿床位于勉(县)-略(阳)-阳(平关)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中部的铜厂矿田西北部,矿体产于中上元古界郭家沟组中的片理化细碧岩带內,已圈定铜矿体13条,多为盲矿体.矿石主要自然类型为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片理化细碧岩型,属于火山沉积-构造、岩浆改造型铜矿床.郭家沟组中的细碧岩为铜的主要矿源岩,细碧岩中的近东西向构造片理化带为矿质富集提供了富集通道和空间.铜厂闪长岩体为成矿提供了动力、热源和主要硫源,成矿受上述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因素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玉门市三白墩硅石矿石英纯度高,杂质少,可以用作高纯石英的加工原料。通过对硅石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因素和矿石质量的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硅石矿严格受华力西期侵入岩及接触带构造控制,属于岩浆伟晶岩型石英脉矿床。伟晶岩分带结构比较明显,其中石英核(带)SiO2含量最高达99.71%,具备高纯石英—云母等岩浆型伟晶岩系列矿产的成矿条件,对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高纯石英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肃礼县杜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沟金矿床位于秦岭华力西褶皱带北亚带西段,赋存于中川岩体外接触带的李坝群中,受岩体和断裂双重控制。矿床自然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规模已达大型。笔者从赋矿地层,控矿构造,脉岩与成矿关系、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通过对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的研究,阐明了杜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硫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小,均一性强,显示与中川花岗岩体侵入活动有关。氢氧同位素在δD-δ18O图上投落在岩浆水和大气水之间,说明成矿热流体为混合热液。铅同位素研究属铀铅混染形成的异常铅,中川花岗杂岩体为一富铀岩体,说明成矿与中川岩体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根据铅同位素、锶同位素测定结果,杜沟金矿的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早期(171.6~173.4Ma)与中川岩体的成矿年龄接近(181.5~219Ma)。中泥盆李坝群在其沉积成岩过程中形成金的初始富集。断裂构造控制着金矿的分布与定位,岩浆岩是成矿的重要热动力源,是金矿形成的主导因素,也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沿断裂形成的富含成矿物质的热卤水,最终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和地下热卤水溶滤复合型金矿床。岩体周围1~5km构造热动力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找矿地区。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对甘肃境内礼(县)—岷(县)成矿带上寻找同类型矿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肃天水柴家庄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根生 《西北地质》2007,40(4):36-42
柴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柴家庄-庞家河金矿带上,赋存于柴家庄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丹凤群中,严格受NE向及NNW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丹凤群、印支-燕山期酸性侵入体及断裂构造3种因素控制.岩体外接触带0~2km范围内的NE向、NNW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