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用于松散破碎地层、深厚砂卵石层、第四系覆盖层取心钻进的植物胶无粘土冲洗液的流变性质,提出了描述其流变性质的流变模式及合适的流变参数。  相似文献   

2.
魔芋胶液性能及其应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魔芋胶胶的流变特性和降解特性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并与其它常用的聚合物性能进行了对比,证明魔芋具有优良的流变特性及降解特性,认为魔芋是一种良好的水文水井液处理剂和煤层气井压裂液用胶凝剂。  相似文献   

3.
钻井液流变模式的合理选择和流变参数的准确计算是钻井液优化设计的前提。针对目前比较常用的5种钻井液流变模式,分析了流变参数的常规计算方法并指出了其不足;利用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对5种流变模式下流变参数进行了数据处理;开发了计算机软件,对流变参数的2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充分体现线性回归的先进性和准确性。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流变参数,输出各流变模式的流变曲线,从而实现流变模式优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绳索取心钻探的特点,并对PAM-KHm冲洗液、LBM泥浆进行了试验和施工探讨,给出了2种冲洗液的配方、试验性能指标、流变性能参数,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SM植物胶冲洗液具有较强的护壁防塌能力,能维持覆盖层(含砂砾石层)、破碎层、水敏性地层的孔壁稳定和岩心的完整性,甚至能在松散层中取出柱状岩心;很好的减振作用;良好的滑动性;加工、配制简单,无毒、无污染,是适合于金刚石钻进的新型洗井液。  相似文献   

6.
为了反映岩石变形全过程,通过改进Harris函数,假设岩石微元强度服从改进的Harris概率密度分布,结合连续损伤理论,考虑损伤变量修正,建立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模型。采用YSJ-01-00岩石三轴流变试验机进行红层泥岩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基于红层泥岩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阐述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分析累积损伤的扩展过程。引用相关文献中二长花岗岩和砂岩的试验数据,利用本文模型对3种岩石材料的试验数据进行辨识验证,给出初始损伤系数的约束范围,对比3种岩石材料的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证明本文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五极中心排列是“聚焦法”的一种。本文主要介绍该装置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改变几种规则几何形体的参数进行了水槽模型和电阻网络模拟实验。将模拟与常规装置的结果作了曲线对比。  相似文献   

8.
植物胶类冲洗液在地质灾害防治勘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地质灾害勘察工程的复杂地层进行钻探取心,特别是深厚砂卵石覆盖层取心,采用植物胶类无固相冲洗液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文章简要地论述了植物胶冲洗液在地质灾害防治勘察工程中具有的特殊功效。在实践及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取心率应控制的主要性能。即亲水性与可溶性、粘结性、降失水性、流变性及润滑性等。特别强调浆液粘弹性及表面张力的控制是提高松散破碎地层取心的重要因素。现场应用表明,KL植物胶冲洗液,护壁效果好,取芯质量好。无毒无污染,是一种能适应松散破碎地层钻进,提高取芯质量的新型钻进冲洗液体系。完全可以在地质灾害勘察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润滑冲洗液的性能好坏,对人造金刚石钻进的影响很大,有的地区甚至成为影响人造金刚石钻进的主要矛盾。为探讨乳化剂的性能,对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乳化剂(包括皂化油、松香酸钠、癸二酸下脚脂肪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酸钠等)进行了室内对比试验,并将一部份乳化剂投入现场使用,同时参考了一些其它资料,证明这几种乳化剂配制的乳化液在其性能上各有差异,适应性不尽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对乳化剂的润滑性、稳定性、抗破乳能力等方面的探讨,为今后试验研究更理想的乳化剂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VES-18清洁压裂液性能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阳离子季胺盐和有机盐等复配制备VES-18清洁压裂液,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VES-18具有很好的耐低温性和时间稳定性;在常温、170s-1剪切速率下,表观粘度为11mPa·s;在200~1000s-1区间内,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粘度缓慢下降,且下行粘度高于上行粘度;在应力扫描范围内,粘弹曲线中弹性模量一直大于粘性模量,属于弹性流体;模拟动态沉降时间大于粘度高的胍胶基液和丙三醇,体现了很好的携砂性能;少量的原油和自制破胶剂PJJ都可使VES-18在4h内完全破胶,破胶液粘度小于3mPa·s,破胶液表面张力较低,无残渣,破胶效果好,与地层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流体是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在成岩、成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流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体对先存矿物岩石进行的交代作用方面,而对流体直接结晶形成的矿物领域研究较少。文中根据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从流体直接结晶而成的矿物——流体晶以及流体晶矿物组合、流体岩等的定义、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岩浆中可以含有大量的流体,这些流体来源既可以是岩浆演化富集、岩浆与围岩相互作用产生,亦可以是外部来源。因此,流体晶矿物、流体岩在自然界应该是普遍存在的。流体晶矿物的提出将深化人们对地质过程的理解,发展岩石学及矿床学的研究新领域,有利于矿床勘探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2.
辽宁高家堡子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家堡子银矿床经历了沉积—变质期和热液叠加期。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沉积—变质期不发育可供研究的流体包裹体,热液叠加期发育大量原生流体包裹体,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主要发育型气液两相、型含CO2三相、型单CO2及型单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6~359℃,盐度为3.1%~15.9%NaCleq,成矿流体属NaCl-H2O-CO2体系;独立银阶段主要发育型气液两相和型单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114~190℃,2.0%~5.5%NaCleq,属低温、低盐度NaCl-H2O流体体系。通过与矿区新岭岩体中流体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表明成矿阶段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经历了早期阶段不混溶作用到晚期阶段地下水的混合过程。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到混合过程对银的沉淀成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观测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成矿流体不混溶的热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三大类,并以富含CO_2-H_2O包裹体为特征,CO_2-H_2O包裹体可进一步划分为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加热时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H_2O相;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CO_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完全均一压力一致,说明它们是同时期捕获的CO_2-低盐水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它们形成时的热力学条件是:形成温度236℃,形成压力324 bar(1bar=10~5Pa);共存两相流体密度:低盐水相0.900 g/cm~3,CO_2相0.314 g/cm~3;共存两相中CO_2的摩尔分数:低盐水相0.0376,CO_2相0.7337;水溶液含盐度w(NaCl)约为1.3%。  相似文献   

14.
张振亮  吕新彪  饶冰 《地球科学》2008,33(2):259-265
为详细了解流体的形成机制, 对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合成实验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在合成流体包裹体实验中, 广泛存在流体的均一化和沸腾作用; 流体的均匀与否, 与流体p-t轨迹在TP (H2O)-CP(H2O)-CP(NaCl-H2O) 曲线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p-t轨迹在曲线上部的流体为均匀流体, 反之则为沸腾流体.但也有例外, 如在溶解曲线上被主矿物捕获的流体.这为本次研究一定条件下流体的形成机制、探讨成矿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石窑沟钼矿床的矿床成因,本文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根据矿脉穿切关系,将热液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石英-钾长石-黄铁矿-辉钼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研究发现,成矿早、中阶段产出的石英中有水溶液包裹体、纯CO2包裹体、H2O-CO2类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而成矿晚阶段产出的石英中仅有水溶液包裹体;对不同阶段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成矿流体以高温、高盐度、高氧化性、富CO2为特征;中阶段流体发生沸腾,导致CO2逃逸,还原性增强,成矿物质沉淀;晚阶段流体以低温、低盐度、贫CO2为特征。流体沸腾可能是引起辉钼矿沉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主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 2 2~ 30 6℃ ,存在两个区间分别为 1 30~ 2 2 0℃、2 5 0~ 2 70℃ ,均一温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存在规律性变化 ,盐度主要集中在3%~8%NaCl范围内 ,密度为 0 .80~ 0 .95g/cm3 ,流体包裹体具有相对稳定的气液比 ,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与典型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不同。结合氢氧锶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 ,认为墨江金矿成矿流体曾发生过部分地幔流体、大气降水等多种类型水不充分的混合 ,水岩反应和多种流体混合可能为墨江金矿矿质迁移沉淀主要机制。结合哀牢山金矿带成矿流体类似性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认为墨江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有含金石英脉型矿体。  相似文献   

17.
流体底辟构造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莺歌海和渤海盆地为例,总结了新的构造类型-流体底辟构造的特点;根据流体底辟破碎带中泥质混入程度,将它分为断裂破裂带、混杂破裂带、混合岩带和泥火山4种类型;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流力破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流体底辟形成的和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8.
向阳  向丹 《矿物岩石》2001,21(4):71-74
本文通过矿物使用的钻井液和酸化解堵液对储层岩石所作的损害评价试验证实,该区储层产能低的原因之一是钻井液和酸化解堵液使储层渗透率损害达35%-75%造成。针对该区储层实际,采用作者研制的酸液解堵模拟试验证实,可使储层渗透率恢复到原始值的89%-185%,平均恢复至原始值的110%,适用于该区储层的酸化解堵。  相似文献   

19.
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张文淮  张志坚 《地学前缘》1996,3(4):245-252
根据成矿流体样品——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目前已知的成矿流体主要有下列四种类型:(1)硅酸盐熔融体+M(金属);(2)H2O+NaCl+M;(3)H2O+CO2+M;(4)H2O+有机质+M。这里所说的H2O,实际上是含有一定溶质的盐水;CO2则还包含有CH4、CO、N2、H2、H2S等等其它组分。不同的矿种、不同成因的矿床与一定种类的成矿流体有关,也就是说,成矿流体具有一定成矿专属性。通过成矿流体研究,我们认为成矿作用主要有下述几种形成机制:(1)不同种类流体混合成矿机制;(2)单一流体不混溶分离成矿机制;(3)流体+有机质成矿机制;(4)水—岩交换成矿机制;(5)流体物-化条件改变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双王金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矿床赋存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双王金矿床8号、9号、7号、5号、6号、2号矿体内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成矿早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范围分别为300~463℃、220~340℃和100~279℃。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2.1%~22.7%NaCleqv)、富CO2和含有N2、CH4等气体的特征。从矿区东部向西部成矿压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体系趋于开放。成矿流体来源较为复杂,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包裹体的多样性及演化特征和角砾岩型矿化特征显示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不混溶性特征,成矿压力约为100~170 MPa。流体的减压沸腾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