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不同比重海水对海带游孢子的放散、附着,胚孢子的萌发,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和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海带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对比重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高比重和低比重的海水中虽然死亡率很高、生长发育缓慢,但总有一部分个体能生活下来。配子体对比重的适应范围是1.01010-1.03510;(2)海带的幼孢子体对比重的适应能力较小。其适应范围是1.02000-1.03510.尤其是低比重海水能引起泡烂。本实验结果对指导海带苗种生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盐度对海湾扇贝幼虫附着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在室内控制温度和盐度的条件下,海湾扇贝幼虫附着与变态的适宜范围和最适范围;幼虫附着、变态时间及附着行为与温、盐度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软体动物的人工育苗中,单细胞藻类是主要的饵料品种之一。在人工育苗试验中,如何筛选出其幼虫或幼体最适宜的饵料种类和研究这些饵料种类的适宜培养条件,历来是水产实验生态学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在研究双壳类幼虫、稚贝的饵料和食性试验中证明:从厦门海区分离培养的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Panlsen)Takano]是多种双壳类幼虫的理想饵料之一。如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幼虫摄食单一投放的这种藻类,幼虫变态成稚贝的存活率可达40%左右。假如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 相似文献
4.
刺参幼虫的变态和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承义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7,17(1):85-95
刺参幼虫的发育可分为浮游和底栖两个阶段.浮游生活阶段包括三个幼虫期。它的特征是体表具有分布不同的纤毛。在囊胚期为周身纤毛,耳状幼虫期为纵行纤毛带,樽形幼虫为五条围绕幼虫身体的环形纤毛带.自五触手幼虫开始,原来的纤毛环逐渐退化.即进入第二阶段底栖生活阶段.从耳状幼虫期至樽形幼虫期.幼虫的体长发生急剧的缩短,形成了幼虫发育的一种特殊生长曲线(见图表)。从樽形幼虫变态成五触手幼虫的时间很短(在水温为20-24℃下为卜2天),这是幼虫发育的最关键时期。水体腔的变化是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水体腔的变化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指出了它在幼虫发育中的意义.特别是在人工育苗中可作为鉴别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廖承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1)
刺参幼虫的发育可分为浮游和底栖两个阶段。浮游生活阶段包括三个幼虫期。它的特征是体表具有分布不同的纤毛。在囊胚期为周身纤毛,耳状幼虫期为纵行纤毛带,樽形幼虫为五条围绕幼虫身体的环形纤毛带,自五触手幼虫开始,原来的纤毛环逐渐退化,即进入第二阶段底栖生活阶段。 从耳状幼虫期至樽形幼虫期,幼虫的体长发生急剧的缩短,形成了幼虫发育的一种特殊生长曲线(见图表)。从樽形幼虫变态成五触手幼虫的时间很短(在水温为20-24℃下为1-2天),这是幼虫发育的最关键时期。 水体腔的变化是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水体腔的变化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指出了它在幼虫发育中的意义,特别是在人工育苗中可作为鉴别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广泛存在于海中基质表面的微生物粘膜对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研究了不同年龄微生物粘膜 ( 1 ~ 6 d ) 对杂色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 ~ 6 d微生物粘膜均显著地诱导幼虫附着,其中 3, 5 和 6 d 微生物粘膜还显著地诱导幼虫变态;幼虫的附着率和变态率分别与微生物粘膜中的藻类密度和细菌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推测藻类和细菌可能在幼虫的附着和变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垂直基质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90 % 以上的幼虫附着在具 23 d 微生物粘膜的载玻片表面且变态率达 70 % 以上,进一步证实了微生物粘膜可以诱导杂色鲍幼虫的附着和变态,同时也证实了幼虫具备选择附着基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延迟变态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 ,如贝类、棘皮动物、藤壶、多毛类和苔藓虫等在发育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延迟变态(Delayedmetamorphosis)现象。所谓延迟变态 ,是指当幼虫具有附着变态能力后 ,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附着变态能力。对于不同海洋无脊椎动物 ,延迟变态时间短则1d甚至几小时 ,长则可达上百天。本文重点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延迟变态形成的原因和延迟变态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并对如何防止延迟变态的发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延迟变态形成的原因1.1空间原因延迟变态在一定程度上是海洋无脊… 相似文献
8.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9.
用KCl、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L—DOPA和GABA(γ-氨基丁酸)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 )幼虫变态诱导实验。结果表明,KCl、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DDOPA对硬壳蛤幼虫的变态均有诱导作用,而GABA的诱导作用不显著。KCl的最佳诱导浓度随处理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处理时间为1~24,48,72h时KCl的最佳诱导浓度分别为33.56,20.13~26.85,13.42mmol/L。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诱导作用与浓度和处理时间均有关。肾上腺素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00μmol/L,最佳处理时间均为8h,此时幼虫变态率提高最大,为36.97个百分点。当去甲肾上腺素的诱导浓度为100μmol/L,处理时间为8~16h时,幼虫变态率提高也较大,均大于18个百分点,死亡率增加,但均低于30个百分点,当去甲肾上腺素诱导浓度为500μmol/L时,虽然在8~16h的处理时间范围内,幼虫变态提高率也较大,均大于18个百分点,但当处理时间超过8h,在16~48h范围内,幼虫死亡率提高明显增大,均大于50个百分点。L-DOPA的适宜诱导浓度为10~50μmol/L,适宜处理时间为8~24h,此时幼虫变态率均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最高可提高79.43个百分点。GABA的诱导作用较弱,最佳诱导浓度随处理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处理时间为24h和48h时,最佳诱导浓度为0.1μmol/L;处理时间为0.5~16h时,最佳诱导浓度为100μmol/L。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比了5种不同类型的附着基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烯网片、红棕帘、波纹板附着基的附苗量显著优于尼龙窗纱和棉布附着基。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附苗量优于水平放置,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中、下三层苗种附着量也有显著差异,下层苗种附着量显著优于上层和中层。此外,通过比较三种不同颜色的附着基上毛蚶幼虫的附着量,表明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黑色)较浅颜色的网片(绿色和白色)吸引更多的幼虫附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并将其放置于水体的中下部将会提高幼虫的附着量,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生态、高效的扇贝幼虫附着和变态诱导技术,采用底栖硅藻生物膜附着基对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开展了附着和变态诱导的现场实验。实验围绕底栖硅藻在扇贝幼虫培育池内的数量变动、存活状态、在栉孔扇贝食谱组成中的贡献以及其对两种扇贝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开展。结果表明,底栖硅藻附着基能极显著提高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幼虫的附苗量和变态率(P<0.01)。在海湾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220.19%(P<0.01),变态率和壳长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栉孔扇贝实验中,底栖硅藻处理组比对照组附苗量提高43.02%(P<0.01),变态率提高87.31%(P<0.01),底栖硅藻处理组壳长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附着基比对照组早3d检查到变态的稚贝。底栖硅藻附着基在进入幼虫培育池的黑暗环境后光合作用受限,对于扇贝幼虫的日常管理导致底栖硅藻脱落,数量有一定的下降,但丰度最终能保持为56.0—183.9个/mm2。使用基于混合模型对栉孔扇贝稚贝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对稚贝的食物贡献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研究海水升温对石珊瑚幼虫存活及附着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海洋暖化背景下幼虫的扩散和种群补充动态.探究了海水升温(+3℃)对壮实鹿角珊瑚(Acropora robusta)幼虫存活和附着的影响.两个温度下孵育7d后幼虫的存活率均大于90%,升温对珊瑚幼虫的存活并无明显的影响;在孔水石藻(Hydrolithon onkodes)诱导下,3℃的升温使珊瑚幼虫的附着率提高了75%,同时升温改变了珊瑚幼虫的附着选择:30℃下孵育7d的幼虫中附着在塑料六孔板表面的比例是27℃条件下孵育的幼虫的13倍,然而二者中附着于珊瑚藻表面和侧面骨骼的幼虫比例相近.研究表明环境温度3℃以上7d的升温处理并不影响壮实鹿角珊瑚幼虫的存活,但会促进幼虫的附着进而缩短幼虫的浮游期,升温会限制珊瑚幼虫的扩散并对排卵型珊瑚种群间的遗传连通性产生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真江蓠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 Zhang & Xia)在我国分布较广,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藻。本试验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培养研究,了解到真江蓠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和生长适温,对自然海区生长幼苗的三个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配子体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在三十年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它关系裙带菜的发生、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因此日本的海藻养殖学家先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试图对人工增殖、养殖提供理论根据,并阐明夏季裙带菜在微观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曾有日本的木下虎一郎(1933)、斋藤雄之助(1956)和任国忠等(1963)都进行过专门的工作。此外,日本的木下及柴田(1934)、川名(1937)、高山(1938)、木下及石粟(1940)等人还研究过裙带莱孢子放散期的温度与产量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大体了解裙带菜配子体的生 相似文献
18.
19.
海水温度影响生物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世界》2007,(1):68-68
科学家可以通过海水温度的变化来预测海洋生物幼体在海水中的迁移距离,以此来达到对海洋鱼类、贝类和其他生物进行检测、保护和管理的目的。这听起来很玄乎,海水温度的高低、升降与海洋生物的生存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盐度及饵料对马粪海胆幼体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马粪海胆为研究对象 ,对其成熟卵的受精率与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以及其浮游幼体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在 2 7~ 35间的受精率可达95 %左右 ,最适盐度为 31,受精率可达 10 0 % ,盐度高于 35或低于 2 7受精率都将明显下降 ;以角毛藻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的饵料效果最好 ,成活率可达 6 0 % ,体长可达 76 9μm ;早期投饵密度为 10 4 cell/mL ,后期投饵密度为 8× 10 4 cell/mL ;三角褐指藻饵料效果略差于角毛藻 ,扁藻适宜作为马粪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