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雷彗星在日彗距较大时出现长而直的主彗尾(尾流),这是很有趣的。尾流一般是指等离子体尾流;但是,当地球接近彗星轨道面时,尘埃尾流可能叠加到主彗尾上。在一般感光波段宽的彗星底片上很难区分这两种尾流。本文选取哈雷彗星在不同日彗距的5条主尾流,作了光度测量和比较分析。得出沿各尾轴及其垂直方向几个截面的亮度分布、亮度半极大全宽、尾轴的视风差角和真风差角及彗尾长度。在所分析的蓝敏底片上,过近日点前的2个尾流肯定是等离子体尾流,而5个尾流的相似性以及其他证据说明它们主要都是等离子体尾流,尘埃彗尾的污染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三维的”粒子运动讨论了尘埃彗尾的结构,为了便于使用电子计算机和讨论各种μ值的粒子的运动,引入哈密顿积分 b,获得了以三维矢量和适用于各种μ值的开普勒运动的各个公式.考虑粒子的三维运动及其运动范围,使过近日点后的尘埃彗尾出现一“颈线结构”.利用此颈线解释向日尾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可能性.最后给出了一种定量分析尘埃彗尾亮度分布的方法,本法的基本想法是在考虑有关粒子抛射的函数条件下,计算取样粒子的运动,并利用计数法求出其数密度.本文结果在所取函数条件下是一严格解.应用时,我们假定两函数N.(t_i),ψ(v;r,t)及 v_0的函数形式,以有关粒子性质的函数 f(r)为参量,分析了阿朗-罗兰彗星的尘埃彗尾(包括向日尾)的亮度分布(图14,15),并得到函数 f(r)(图16).  相似文献   

3.
云南天文台哈雷彗星彗尾的大尺度活动现象的观测自1986年4月3日到18日在思茅设临时观测点进行。本文叙述在云南南部的思茅和西双版纳选址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Halley彗星的凌日效应及其等离子体彗尾中磁场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等离子体彗尾扫过地球时,能导致地磁的爆发。本文不仅分析了这种现象,而且对作为爆源的彗尾,进行了具体的理论上的探讨。文中,得出了彗尾中可以储存很多磁能;进而又分析认为,彗尾和磁层的相互作用,能导致磁爆的发生。文章在最后,还对彗尾引起磁爆的其它可能机制,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自今年3月18日池谷一张彗星过近日点以来,它的总亮度保持在3.5等左右,达十几天之久,至4月10日,才降至4等,而它的彗尾也伸展到6度以上,从而使它成为自1997年海尔一波普彗星以来最亮的肉眼彗星。进入21世纪以来,已出现了3颗肉眼可见的大彗星,其他两颗都叫林尼尔彗星(C/2001A2和C/2000WM1),无论是亮度还是壮观程度,池谷一张彗星都超过那两颗林尼尔。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太阳风最早的实验观测来自于对彗星彗尾的观测。在1943年,霍夫迈斯特(Hoffmeister)发现离子彗尾的方向与彗核和太阳连线方向(径向)有一个系统的且通常小于5度的偏离,起初天文学家们试图用太阳光的光压来解释这一偏离,但光压太弱,不足以造成这么大的偏差。另一个早期使人们费解的现象是在一些彗星中观测到的所谓“断尾事件”,即在彗星的彗尾中有时会观测到彗尾有很明显的不连续性(见图1)。为了解释霍夫迈斯特的发现,德国天体物理学家比尔曼(Biermann)于1951年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用上海天文台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s=5碎片时,发现了类似彗尾的奇异现象。  相似文献   

8.
1994年可能过近日点的周期彗星王德昌1994年可能过近日点的周期彗星@王德昌...  相似文献   

9.
如何根据彗星轨道根素去找彗星广东汕头读者刘克强等来信问,本刊第一期上刊登了“1994年可能过近日点的周期g星”,.t么去仅用它来找昌至?现答复于下:表中T表示当星过近日点的时刻,e表示轨道高心率,q表示近日点区(以天文单位为单位),。表示近日点角里,...  相似文献   

10.
用上海天台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S=5碎片时,发现了类似彗尾的奇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海尔─波普彗星观测有重要新发现设在云南丽江的云台高美古天文观测站,目前在对海尔─波普彗星观测中,观测到彗星彗头的反向喷流,气体彗尾的弯曲、折断、分叉及空洞等重要新现象;并获得一大批对科研有十分重要、珍贵意义的最新观测资料。自海尔─波普彗星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引力理论得到了光引力限制性三个问题的特解,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太阳系天体,探讨了太阳光引力对彗尾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等离子体彗尾只有1个直线平动点L3,对于某些尘埃彗尾可以有2个共面平劝点L6,L7和3个直线平动点L21,L22,L3,并给出了存在共面平动点的范围。由此还可以确定法埃彗尾可能的运动区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十多次等离子体彗尾扭折的资料进行了测算,由此分析了行星际激波的某些特性。由太阳事件导致的行星际激波,不仅时空尺度很大、而且强度也很高;但是由别的原因导致的行星际骚扰,一般产生的,则是时空尺度较小的弱激波。根据彗尾扭折效应的分析,文章给出了行星际激波波面前后的速度差值,其大致范围在100—500km/s。  相似文献   

14.
三个等离子体彗星的实测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整理了我国早期观测的三个彗星的资料,测算了“代表等离子体彗星特征”的基本数据,分析了形态的结构,定性讨论了Ⅰ型彗尾中的许多等离子体过程,以及它们和太阳风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77年11月3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新彗星,定名为紫金山彗星(1977q)。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共42次观测资料,精确计算了这颗彗星的轨道,轨道为近于抛物线的双曲线,逆向运行。1977年7月24日过近日点。文中给出了近年观测历表。最后,考虑全部大行星的准确摄动,计算研究了当此彗星处于日心距约为60天文单位时原始的和将来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彗星情报站     
最新发现2007年4月发现并命名了4颗彗星。2007年4月10日 LINEAR 发现一颗小行星状天体,随后确认为新彗星,编号为 C/2007 G1(LINEAR),亮度17.5等。最初给出的轨道显示彗星于2009年3月8日过近日点,近日距2.5天文单位。最后从更多的观测数据得出精确的轨道,过近日点的时间提前到2008年11月17曰,近日距增加到2.65天文单位。这是  相似文献   

17.
彗星是太阳系的一种奇特天体。在太阳辐射和太阳风作用下,彗星发生一系列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表现为外貌形态(彗发、彗尾)、亮度、光谱及运动特性等多种变化。彗星研究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的重要课题,对于了解太阳系起源、有机分子仍至生命起源、太阳风及等离子体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哈雷彗星将在1985—86年再次回归到内太阳系。它有多种彗星现象,从地面到近地空间及空间会合的各种观测及样品分析,预料会取得彗星研究的新进展。本文先概述国际哈雷彗星联测(IHW)的计划;然后,评述彗星研究的一些进展,包括:(1)彗星的化学组成和化学过程;(2)尘埃彗尾和颗粒;(3)等离子体彗尾;(4)彗发;(5)彗星的亮度、爆发和分裂;(6)彗核的蒸发、寿命及非引力效应;(7)彗核,其中也包括我国的彗星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JPL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和MPC (Minor Planet Center)的彗星观测数据, 对长周期彗星(Long Period Comet, LPC)的轨道进行逆向演化, 得到其原始轨道, 并分析了LPC的观测轨道和原始轨道的动力学特性. 研究表明: LPC观测轨道半长轴倒数(1/a)obs和原始轨道半长轴倒数(1/a)ori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峰值分别位于(1/a)obs~ 2 × 10-5au-1和(1/a)ori~ 6 × 10-5au-1; 大近日点LPC(近日点距离q > 3.1 au)和小近日点LPC (近日点距离q 3.1 au)的原始轨道(1/a)ori峰值位置相同, 均位于1 × 10-4au-1; JPL和MPC数据中LPC的原始轨道(1/a)obs峰...  相似文献   

19.
将作者在变质量天体力学所得理论结果应用于太阳质量损失对流星群轨道根数变化的长期效应上。太阳质量损失包括光子辐射和太阳风造成的质量损失。利用G—M型变质量天体轨道根数变化方程的一阶和二阶解对15个流星群轨道半长轴、近日点距离、轨道周期和近日点经度因太阳质量损失造成的每世纪的长期改变效应做了数值计算,并得出计算结果。其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质量损失使流星群轨道半长轴每世纪的改变效应较明显,它们同太阳距离的扩大影响值得关注,但对轨道周期的拉长每世纪的影响甚小,对近日点经度只有量级变化小到可以略而不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彗星轨道统计研究的概况,以及它在彗星起源研究中的应用。其中,关于近日距、近日点的角矩的统计表是作者根据1982年由Marsden公布的彗星轨道表重新作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