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逐月雨量和气温的格点数据资料场建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云南各气象台站的逐月雨量和气温观测数据资料,采用距离平方加权平均的格点插值方法,建立了云南(98.0°E~106.0°E、21.0°N~29.0°N)1951年1月~2002年12月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逐月格点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场。应用该格点数据资料场,分析得到了云南年降水量场和年气温场变化的一些基本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北半球冬季纬向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龚道溢  王绍武 《地理科学》2001,21(2):108-112
冬季对流层纬圈平均纬向风 (u)最主要的模态表现为两个相反符号的极值中心 ,一个在 30°~ 35°N之间 ,另一个则在 5 5°N。与此相联系的纬圈平均高度场最突出的模态也是有两个相反符号的中心 ,一个在 40°N附近 ,另外一个则在 6 5°N附近。因此 40°N和 6 5°N纬圈平均位势高度的差可以很好定义西风指数。西风环流的强弱不仅对北半球的气候有显著影响 ,对我国冬季的气温和降水也有显著关系。在高指数环流盛行的年份 ,我国普遍气温偏高。 16 0个站平均气温与西风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 0 .6 3。同时华北及以南降水增加 ,其中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及以东地区相关最显著。 16 0站平均降水量与西风指数的相关达 0 .38。高指数年份里 ,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都减弱 ,低指数年份则增强 ,因此影响我国冬季气候  相似文献   

3.
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东经73°20′~79°11′,北纬45°00′~46°44′之间。萨雷伊希科特劳半岛把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称西巴尔喀什湖,东部称东巴尔喀什湖,其形态特征见表1。巴尔喀什湖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气温变幅大,蒸发能力强,降水稀少,属于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578-611)×10~3J/cm~2,7月辐射量82.9×10~3/cm~2,12月辐射量(15.1-17.6)×10~3/Cm~2。多年平均气温西部为7.0℃,东部5.3℃。7月平均气温24℃~25℃,1月平均气温-13℃~-16℃。哈萨克斯坦地理研究所根据湖边水文气象站的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4.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介于27°58′—34°00′N和79°22′—102°29′E之间,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28%。境内的山脉为南北走向,系世界上著名的横断山脉。地貌特征明显地具有分野和过渡的表现。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在西北部分,高原和山原面积辽阔,一般高度在海拔3500—  相似文献   

5.
黄渤海地貌特征及形成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渤海及文中所涉及的东海北部(N30°30′以北、E127°以西)陆架,具有我国东部宽阔而平坦堆积型大陆架的典型地貌特征。 本文是作者通过黄渤海地貌调查研究,完成编图任务后的一个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0—2011年中国5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对近52年中国的干旱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中国存在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干旱趋势带,东北、内蒙古中东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东部趋于干旱,而西北地区西部的北疆地区、青海中部以及西藏中北部等地呈显著变湿趋势;华北地区干旱化主要是夏季趋于干旱引起的,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干旱化主要是夏、秋季趋于干旱引起的,西北地区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春、秋季趋于干旱。东北地区20世纪70年代和2000年后轻旱以上日数较多,60年代干旱日数最少;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90年代最多,60—80年代旱日较少;西南地区东部2000年后干旱日数最多,60—70年代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60年代和21世纪后干旱日数偏多,80年代较少。60年代,易旱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中、西部以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70年代,西北西部和东北地区是干旱的高发区;80年代,易旱区位于华北、黄淮、内蒙古中西部以及西南东部等地;90年代,易旱区转移到中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黄淮、江淮以及江汉等地是干旱的高发区;进入21世纪后,东北、内蒙古东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地区干旱高发。  相似文献   

7.
南江县是个山区县,位于106°27′—107°10′E,31°50′—32°45′N,在川北边缘,大巴山南坡。人口52万。全县土地面积3446.7平方公里(517.0万亩),其中宜林地面积2340.0平方公里(351.0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7.9%,大部分分布在海拔800  相似文献   

8.
铁凤山区是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仅取一段作为研究区(图1),位于108°03′50″—108°19′15″E,30°46′35″—30°58′16″N,地跨四川万县和开县两县,土地面积约325.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1°×1°分辨率格点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86-1990年多年平均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多年平均降水(Pcp)、多年平均净辐射量(NetRn)、多年平均辐射干燥指数(RD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ND-VI与降水、辐射干燥指数总体上存在对数关系,NDVI与净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暴)雪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毅  钱维宏 《地理学报》2003,58(Z1):38-48
利用1961年10月~1998年3月期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内蒙古111个测站日降雪量≥5 mm的资料,经统计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阐述了内蒙古大(暴)雪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1)内蒙古大(暴)雪的异常发生区与降雪量高值区一致.(2)降雪异常最突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40~45°N,105~123°E范围内.(3)前冬期(10~11月)的降雪异常变化对冬季(10~次年3月)总降雪异常变化贡献最大,后冬期(2~3月)次之,隆冬期(12~次年1月)最少.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note shows how the rate of ice crystal growth during temperature gradient metamorphosis can be calculated using irreversible thermodynamics. The method describes the transfer of mass as a consequence. of heat transfer. The main heat transfer is the latent heat change by condensing and freezing. Local equilibrium and no convection is assumed. The transport equation, with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s the force of transport, predicts mass transfer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3.
14.
15.
亮温与地表温度表征的城市热岛尺度效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STER数据反演亮温和地表温度,并对二者差异进行对比;利用地统计学界定采样的最大尺度范围,并分别将亮温和地表温度影像以原分辨率为基础进行尺度下推分析,在多尺度分割基础上,构建热岛面积百分比、热岛强度两个指标,用于表征城市热岛尺度效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亮温和地表温度在数量结构、表征地物温度变异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像元尺度增加,用亮温和地表温度表征的城市热岛面积百分比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且前者明显强于后者,但二者表征的城市热岛强度的尺度效应不明显,且后者稍强于前者;二者表征的城市热岛面积百分比和热岛强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亮温表征城市热岛的欠合理性。鉴于以上不同,在相关研究中应谨慎选取研究尺度和温度类型。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地理学》2013,34(6):476-491
Extreme temperature days for the period from 1947 to 1998 in Hong Kong were investigated.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of both warm and cold days were discovered. Warm days were more variable than cold days. It is found that extreme days were less persistent in the last decade. In winter, cold days were related to the intensified Siberian anticyclone bringing a cold, polar air mass and Northeast monsoon to south China, while zonal flow would create more frequent warm days. In summer, apart from the influence of tropical cyclones to the east or southeast of Hong Kong, the effect of strong and persistent southerly flow was another prominent factor producing extreme temperature days.  相似文献   

17.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释放CO2 的过程,它所释放出的CO2 是生物圈向大气圈释放CO2 的主要来源之一。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许多大尺度碳循环模型中都涉及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这一问题,因此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提高对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估算和对 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就目前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从温度、水分、呼吸底物的数量和质量、酶促反应动力学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概述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异范围较大的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影响的机理。土壤呼吸是酶促的化学反应,因此其温度敏感性不仅取决于呼吸底物的质量,同样也取决于底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时空地统计是传统地统计学结合时间维的扩展,其行业应用非常广阔,然而目前时空地统计模型的计算实现研究较少,时空变异函数是时空地统计的核心,研究时空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的实现是时空地统计技术突破的关键。该文探讨了时空变异函数的积和模型理论,讨论了时空变异函数的两种实现方法和数据时空平稳化的预处理方法。以东北三省月平均气温数据为实验数据,检验了两种时空变异函数构造算法的效果,分析获知东北三省月平均气温时空结构性显著,空间结构性比时间结构性更为显著。基于现有实验数据,发现在空间48km内和时间3个月内东北月均值气温是相关的,超出这个范围则相关性逐步消失。该文工作提供了一条实验可行的时空地统计计算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Growth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s between 12.5 [degrees] C and 25 degrees C were determined for five photosynthetic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the Ross Desert cryptoendolithic community. Among eukaryotic algae, two strains of Trebouxia sp. have an upper temperature limit of 20 degrees C, and two strains of Hemichloris antarctica of 25 degrees C. The cyanobacterium Chroococcidiopsis sp., in contrast, grows at temperatures above 25 degrees C. These and earlier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eukaryotic algae of the Antarctic cryptoendolithic community have an upper temperature limit near 25 degrees C.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全新世气温序列的集成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修琦  侯光良 《地理科学》2011,31(4):385-393
从文献中搜集整理1 397条古气温记录,建立全新世古气温记录数据集,该数据集多数时间段每百年的记录在10个以上。利用经剔除奇异值后的1 140条有效记录,采用单样本区域订正-多样本平均集成法,定量重建中国全新世百年分辨率气温集成序列。集成重建序列表明:全新世中国气温可以明显划分为三个阶段,早全新世(11.5~8.9 ka B.P.)为波动升温期;中全新世(8.9~4.0 ka B.P.)暖期的气温高出现代1℃上下,8~6.4 ka B.P.的暖期鼎盛期高出现代1.5℃左右;晚全新世(4.0 ka B.P.以来)为变冷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