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姜伟  巩鑫  梁琼  袁睿  张世帆 《贵州地质》2019,36(3):274-279
荔波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且降雨量丰富,具有形成地质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地质及外部条件。荔波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地质景观旅游资源单体特别丰富。通过贵州省荔波县旅游资源大普查,对荔波县下属8乡镇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全方面、全领域调查和研究,共新发现单体1 106个,其中入级单体856个,涵盖除康体养生旅游类的11个主类。优良级(三级及以上)资源单体共132个,占入级单体总量的15. 42%,主要为地文景观、建筑设施、水域风光、乡村旅游及生物景观等大类。其中地文景观及水域风光入级资源单体共计381个,占入级单体总量的44. 51%;优良级资源单体79个,占优良级单体总量的59. 85%。本文以大普查成果为基础,重点对荔波县地质景观资源单体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后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实事材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孟庆田  兰安平  郑志勇  张坤  袁彬 《贵州地质》2017,34(3):210-213,222
本文依据贵州省榕江县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对榕江县旅游资源禀赋特征进行了归纳。同时结合榕江核心旅游资源分布、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85-87
基于资阳市雁江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依据《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标准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对资阳市雁江区旅游资源进行特征总结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资阳市雁江区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8个主类、21个亚类、75个基本类型,分别占标准中主类的100%、亚类的80.8%、基本类型的57.3%。查明全区旅游资源1037个,其中优良级(三、四、五级)旅游资源186个,占17.9%;普通级(一、二级)旅游资源851个,占82.1%。雁江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数量较多、类型丰富、优良级资源少。雁江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呈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景观区可分为保和生态康养景观区、城市主题文化景观区、丰裕宗教文化农业观光景观区、临江-老君人文景观区、沱江自然生态景观区、丹山自然与历史人文景观区、堪嘉-石岭自然与人文景观区等7大景观区。资阳市雁江区位于成渝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旅游资源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开展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对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43-150
基于巴中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市级成果编制服务项目,依据《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对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展开红色旅游资源特征总结归纳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4个主类、8个亚类、18个基本类型,分别占人文景观类中主类的100%、亚类的61.5%、基本类型的22.8%。巴中市共有红色旅游资源578个,其中优良级(三、四、五级)旅游资源185个,占32%;普通级(一、二级)旅游资源393个,占68%。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数量多、类型丰富、优良级资源多。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呈以区县驻地和通江县王坪村为中心集中的特征。巴中市位于南北旅游圈最佳的对接带,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具备典型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稀缺性。巴中市红色旅游开发应以"将帅故里、川陕苏区"为主线,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营,实施精品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贵州剑河县内地质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2处主要地质旅游资源进行类型与特征的分析,将其归为7类5个亚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定量等级评价,得出在12处主要资源中有Ⅰ级地质旅游资源2处;Ⅱ级地质旅游资源2处,Ⅰ级、Ⅱ级占总数的33. 3%;Ⅲ级地质旅游资源8处,点总数的66. 7%。通过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分析与分级评价,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其价值并为后续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若尔盖县582个地质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分为4个主类,12个亚类和39个基本类型,优良级旅游共104个,在主类中均有分布;(2)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聚集分布,在乡镇尺度上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北部多,西南部边缘少,中部多”的分布特征;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线性特征明显,具有公路指向性和河流依赖性;(3)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人口经济等因素是影响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对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能更好地提升若尔盖县地质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98-103
在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其分为10主类、3个亚类、92个基本类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其具有类型丰富、品质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特征。围绕称多县7大特色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对其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在称多县旅游发展"1234"总体空间结构下,策划了"3廊4环"旅游线路布局,开发了"3+6"旅游产品体系,并对下一步的重点开发景区进行了谋划,将称多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万年县神农宫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溶洞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奇、险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旅游开发。科学、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万年县神农宫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神农宫的评价得分为87.38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神农宫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分为高开发价值和中低开发价值两个层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65-173
大构造孕育大交通,大交通孕育大文化。锦江构造带、沱江构造带、长江构造带孕育着成渝古驿道,成渝古驿道孕育着巴蜀文化,如三星堆、资阳人、锦官驿、朝天驿、北周文王碑、资中文庙、隆昌石牌坊、大足石刻、三毛故居。结合"古道学"、"线性旅游",本文研究了成渝古驿道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特色。成渝古驿道属长江所在的扬子板块,与长江中下游链接,经过成都-资阳-内江-重庆4个市的16个地区,有三大地质地貌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形成旅游资源单体119个,主类8个,亚类17个,基本类型36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7个,四级旅游资源33个,三级旅游资源达49个。成渝古驿道旅游资源数量与类型丰富,山水与人文旅游资源相辅相成,体现着"天人合一",为不可多得的了解巴蜀文化的旅游主路线。本文建议成渝古驿道结合巴蜀文化走廊带建设实行"三区三江"开发,编制精品旅游路线,已编制的《千年古驿道,一脉双城会-巴蜀文明地学研学6日游》获得了首届"双城杯"比赛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小芊 《中国岩溶》2014,33(1):111-117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洞穴研究的重点,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收集二手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西溶洞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探讨了旅游开发模式和相应对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在全省9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溶洞形态与结构类型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洞内景观形态奇特;部分溶洞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溶洞的资源特色、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开发主导因素,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和依托型3种类型;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将溶洞观光旅游与科考探险相结合、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是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扬州旅游地学资源类型丰富,特色分明,自然性保存好,旅游市场潜力大,在国内具有一定代表性。主要包括火山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与古文化遗址、观赏石、矿产、水体景观、地质工程景观和地质灾害遗迹资源8大类。其中尤以新生代地质火山石柱林、雨花石和龙虬庄古文化遗址为代表,积极地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温泉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大,利用历史十分悠久,在温泉资源开发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其分布、类型、开发利用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的科技成果而进行科学开发与综合利用,建设既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册亨县秧庆万重山喀斯特景观旅游资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佳丽  宋普洪  陈伟 《贵州地质》2018,35(3):251-256
为把贵州建成"公园省",提高贵州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同时为了给"研学旅行"建立必要的基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工作。依据2016年旅游普查成果,如何筛选适宜做地质公园的地区,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对册亨县秧庆万重山喀斯特地貌景观区旅游资源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为册亨县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幕府山地区的旅游资源 ,摸清了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各自的资源特点和开发潜力 ,采用半定量的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 ,结合其开发前景划分了 3大类旅游资源 ,提出了旅游资源的总体保护与开发设想及其空间格局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16,33(4):295-299
贵州凯里亘古存在的活像饱经沧桑慈祥老人容貌的人面山和奇丽险峻雄伟香炉山及其多处人脸模样的象形地质景观,形态逼真罕见特殊,自然状态保存较好,环境优美协调,具有极高的拟生态和美学观赏价值,充分体现了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精彩魅力,应当成为"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及凯里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核心旅游资源(地质)景观之一,加强与旅游资源大普查相关成果的整合开发,或将加快和提升凯里地区国际旅游城市的影响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作者对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四个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并对公园各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方法。在定性评价中, 从美、古、奇、名、特、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定量评价方面, 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选取旅游地中的旅游资源、资源环境条件等作为评价对象, 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 对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作出评价和鉴定, 划分了四个景区的等级, 并详细分析其结果, 从而揭示了该公园旅游资源的潜力和吸引力, 为该其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牛晓春  杜忠潮 《地下水》2012,(3):173-176
旅游业日益成为各国各地区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旅游环境竞争力的研究是旅游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构建了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定量评价了西北五省区旅游环境竞争力,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区域旅游环境竞争力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能勇  蔡让平 《江苏地质》2003,27(3):168-170
飞天山地质公园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尚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成功开发应着眼于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旅游形象的系统设计及其创意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金明英 《湖南地质》2001,20(1):65-69
本文介绍了注浏阳市主要的旅游资源,并对境内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