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于2006年11月1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等单位的研究生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代表经过热烈的讨论,向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发出以下倡议:  相似文献   

2.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F0002-F0002
2006年8月19~21日,“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中国地理学会为支持全国各地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特开设了研究生分会场,暨“首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和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委派师华定、钟赛香、蔡国田、王开泳等博士研究生作为代表,具体策划和组织了这次年会,为“首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Geographical Postgraduate Union of China,GPUC)简称全国地研联,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学研究生(硕士、博士)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为全国地理学研究生提供各种学术信息和服务的交流平台,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全国地研联的常务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全国地研联是全国第一个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以"为地理学研究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  相似文献   

4.
第四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2009年10月16-1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和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研究生会共同承办,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四十多家高校院所协办.于贵瑞研究员、樊杰研究员、邬伦教授、蔡运龙教授、周尚意教授、宫辉力教授等著名地理学者担任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5月23-24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地研联)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地理资源所研究生会承办,第十届全国地研联各理事单位协办的"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第九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启动,来自全国各地4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0余名研究生们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传承与创新",先后收到120余篇论文,专家评选出了25篇优秀论文,《地理科学进展》编辑部将优选发表。  相似文献   

6.
顾婵 《地理学报》2007,62(12):1339-1339
第二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2007年11月2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各所等34家单位协办,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赞助了会议礼品.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2008年7月13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于2006年11月1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由北京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主办.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研究生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研究生会、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协办。郑度院士、刘先林院士、蔡运龙教授、宫辉力教授等23位著名地理学者担任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地理学会郭焕成理事长、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主席王开泳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王文利老师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粱育填担任组委会主席.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王蕾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团总支书记李诗朦担任组委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9.
王文刚  陈英 《地理科学》2008,28(4):586-586
第三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2008年7月13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和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生会联合承办,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各所等30多家单位协办,ESR 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对本次年会提供了赞助,同时东北师范大学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执行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王文刚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教授、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张柏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饶从满教授、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梁育填博士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本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并对所有与会研究生提出殷切希望。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姚允龙主持了年会主题论坛。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阎百兴研究员做了"东北黑土水土流失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报告;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丁四保教授做了"关于区域问题和区域地理研究"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宫辉力教授做了"对地观测技术与国家减灾需求"的报告。这些精彩的报告赢得了与会学子的阵阵掌声,现场反响热烈。  相似文献   

10.
薛冰 《地理学报》2006,61(9):1007-1008
中国地理学会首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18日在兰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会、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34所高校和研究所协办。陆大道院士、李吉均院士、程国栋院士等42位著名地理学者担任大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张国友秘书长、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重点实验室陈发虎主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石培基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王开泳、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生薛冰、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李一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地理专业博士生钟艳霞担任组委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理学二级分支学科细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内容融合化的背景下,整合优质资源、集聚优势师资打造《地理学理论基础与前沿》研究生优质课程,对提升研究生的基础能力、研究探索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多年的传承与积累,河南大学地理学厚植学科优势,依托国家级地理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形成"6+x+学术沙龙"的授课模式,即团队成员的基础理论核心课+团队成员和校外合作专家的学术前沿讲座+地理学研究生的学术沙龙.在该授课模式的支撑下,不断凝练教学特色,集成了"学科融合、优质优育、方法多样、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学科优势、平台支撑、地域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办第五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之际,隆重召开了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成立五周年庆典暨第一次历届理事代表大会,来自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中科院成都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报》2021,(1):F0003-F0003
2020年12月27日,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简称地研联)成立15周年纪念会议暨第16届理事会换届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80余家理事单位的领导、老师和学生300余人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参会。会议由地研联第15届理事会秘书长田巍主持。第15届理事会主席顾伟男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15周年发展历程总结"报告,完整回顾了地研联的发展历程。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戴尔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刘卫东研究员、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执行院长乔家君教授。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地理学是“探索自然规律,昭示人文精华”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理学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成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起源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并结合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代表了新时期地理学发展的方向。当代地理学研究方法已经从勘察、观测、记录、制图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向空间统计、对地观测、GIS、室内外模拟、建模、决策系统等现代科学方法转变,逐渐走向综合性、定量化;随着地理学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综合,地理学研究议题变得更为综合和多元,吸引了更为广泛的学科参与,地理学视角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重视,概念和工具所属的学科边界正变得模糊。新时期的地理学正在走向地理科学。中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理想的地理科学试验场所,中国地理科学未来的发展需要以综合的角度加深对人地复杂系统全面而综合的理解,需要加强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全面提升中国地理科学国际化水平,普遍提高先进技术解析地理现象的能力,系统实现地理科学的社会服务价值,促进中国从地理学大国走向地理学强国。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K92005031915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的发展形势:视察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时的讲话=Currentdevelopmentsituationongeographical sciencesandresourcesresearch/路甬祥∥地理学报.—2005,60(3).—355~360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于2005年2月22日视察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并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路院长在讲话中就地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问题;当前地理学研究中的水资源、城市化、区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以及地理学研究中的研究所发展方向、科研管理体制、地理信息技术发展、野外观测实…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然地理学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立以来一直是立所的核心学科,长期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使命,在综合自然地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地理、生物地理、化学地理等各学科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进展,奠定了自然地理各分支学科在国内外的优势,为国家科技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的创新发展历程,总结了自然地理学取得的学术成就与标志性进展,并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提出以陆地表层要素—过程交互作用机制,陆地表层格局动态研究,陆地表层系统过程的综合集成与模拟,陆地表层系统有序人类活动的可持续范式和调控机制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理学内容的复杂性,地理学界对地理学性质的认识,长期来是不一致的。我国地理学界五十年代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以及苏联学术观点的影响,流行着一种割裂地理学的观点,即否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存在本质联系,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截然分为两个没有本质联系的部分,把地理学截然分割为属于自然科学的自然地理学和属于社会科学的经济地理学,并且这两门科学不可能组成一门整体的地理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地理学强调过程与演变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热衷于建立各种模型时,地理学的特点或性质却被忽视,这在国内尤其明显。认识地理学的本质特点,对于学习地理学、发展地理学科和从事地理学研究非常重要。地理学的特点可概括为4方面:即地理学是“研究行星地球表面的科学”、“研究关系的科学”、“强调位置的科学”和“考察分布的科学”。这4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反映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科的地理学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杰  赵鹏军  周尚意  邓祥征  王琛 《地理学报》2021,76(9):2083-2093
本文属于《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学科规划的系列成果之一,写作组在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判研的基础上,在本文中侧重介绍未来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形成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发展临近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类活动的经济社会过程对人文地理分布规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已成为探讨和理解变化的人文地理过程和格局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也呈现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集成的特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产出,揭示了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和演变的科学规律,成为调控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科学基础,在国土空间规划、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制定、空间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应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根据学科发展现状、趋势及主要产出结果,中国人文地理学可按照5个分支学科群进行学科战略布局,包括综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在新时期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下,具有其优先发展领域与重点方向,相互协调,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地理研究》1991,10(3):98-104
今年是我国学位制度创建十周年。同样,十年来在地理学领域内研究生培养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在此,我们向那些为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导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也为能看到地理科学战线上增添了一大批新生力量而由衷地高兴。 地理学学位论文是广大研究生存导师精心指导下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我国地理科学文献库中十分宝贵的财富。人们并不希望这些劳动成果,特别是那些新技术、新方法及与生产实践有紧密联系的研究项目完成之后束之高阁,而是期望这些劳动成球能及时走向社会,间接或直接地服务于我国的建设事业。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从1984年起,本刊创办了“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这个小小的栏目,为广大导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同地和窗口,并起到了信息交流与沟通情报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学位论文只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第一步。你们的名字已经记录在地理科学的史册上。当今地理科学的发展需要你们,人们期待着你们为中国现代地碑科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近几年,广大地理科学工作者不但深入各有关研究领域,而且在进行地理科学发展问题的讨论,同样,我们期望未来的地理科学工作者也能积极投入这一讨论中,也从讨论中充实发展自己。 今后我们期望在广大导师和研究生的支持和协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