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探讨脉冲星PSR2217+47分米波段流量变化的星际折射闪烁解释。利用衍射闪烁测量所获得的星际介质参数和连续介质的折射闪烁理论,计算了多频率(0.31,0.42,0.61和0.75GHz)上的折射闪烁结构函数,并与观测结构函数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如果星际介质电子密度不均匀性具有幂律谱,那么幂律指数β=4要比β=11/3(即Kolmogorov谱)能更好地符合观测。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脉冲星星际闪烁观测研究的进展,对脉冲星星际闪烁现象,星际介质中电子密度涨落谱,散射等离子体在银河系中的分面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作了介绍。星际闪烁现象和昨际介质的深入理解,使脉冲星星际闪烁已成为研究诸如脉冲星辐射区结构和脉冲星速度等脉冲星本身性质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张喜镇 《天文学报》1996,37(4):421-429
本文用比较严格的理论讨论了由连续介质和散射薄屏组成的星际介质对河外射电源的折射闪烁.对折射闪烁引起的流量变化的结构函数D(τ)(τ为迟后时间)的计算表明,结构函数的幂律部份的指数P(D(τ)(∝τP)依赖于上述两个成份的相对散射强度,即在连续介质散射为主的情况下;而在薄屏散射为主的情况下;若两个成份的散射可相比较时,1<P<2.因此本模型可以用于解释在河外射电源和脉冲星中观测到的折射闪烁的结构函数具有不同幂指数的情形,特别是P~1.5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钱善 《天文学报》1994,35(4):362-370
本文分析类星体0917+62在波长6cm和11cm上快速变化(时标1天)的结构函数.讨论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快速变化可用星际折射闪烁来解释.结果表明,折射闪烁解释对星际介质和射电源结构提出了相当明确的限制:散射介质应为连续介质,其有效距离应0.4kpc;射电源应包含0.05—0.1mas的致密结构.对快变射电源方向上脉冲星的测量以确定星际介质特性和用VLBI测量快变射电源中的小角径成分,将是检验星际折射闪烁解释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星际介质的折射闪烁解释在BL Lac天体0716+71中观测到的射电快速变化的结构函数,确定了对射电源的结构和散射介质特性所提出的条件,为了解释这个源内观测到的射电变化的“快模式”和“慢模式”的转换,必须考虑射电源内致密结构的角径或运动状态的快速变化,射电变化和光学变化的相 性仍然是折射闪烁解释的难于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利用星际介质的折射闪烁理论解释在BLLac天体0716+71中观测到的射电快速变化的结构函数,确定了对射电源结构和散射介质特性所提出的条件。为了解释这个源内观测到的射电变化的“快模式”和“慢模式”的转换,必须考虑时电源内致密结构的角径或运动状态的快速变化。射电变化和光学变化的相关性仍然是析射闪烁解释的一个难于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以类星体0917+624中1989年5月以的IDV事件为实例,尝试提出一个4成分模型(1个稳定成分和3个闪烁成分)以充分解释在6cm波长上观测到的偏振变化。包括流量和偏振流量的相关性和反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快速转化,对于20cm波长上观测到的偏振变化,3成分模型(1个稳定成分和3个闪烁成分)已足以解释全部现象,中提出的闪模型在解释IDV事件的偏振变化方面改进了以前的模拟拟合。  相似文献   

8.
从ROSAT PSPC观测数据中我国发现了与PSR0355+54相关联的脉冲星X射线喷流存在的证据。这是一个与脉冲星自行方向相反的长度为12′的近似线性的辐射特征。假设喷流具有PSR0355+54相同的距离和星际吸收,而其能谱是谱指数为-0.5的幂律谱,可导出喷流的光度为2.48±0.83×10^24J/S。喷流中的平均磁场约为7.9×10^-9T,典型的电子能量为2.1×10^7MeV。  相似文献   

9.
以类星体0917+624中1989年5月观测到的IDV事件为实例,尝试提出一个4成分模型(1个稳定成分和 3个闪烁成分)以充分解释在 6 cm波长上观测到的偏振变化,包括流量和偏振流量的相关性和反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快速转化.对于 20 cm波长上观测到的偏振变化,3成分模型(1个稳定成分和3个闪烁成分)已足以解释全部现象.文中提出的闪烁模型在解释IDV事件的偏振变化方面改进了以前的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10.
侯金良 《天文学进展》1997,15(4):352-363
给出并解释了星际介质中轻元素D^3He,^4He和Li的最新观测数据,星际介质中轻元素的丰度观测结果可以用来检测标准大爆核心合成理论,因此对这些元素的丰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到目前为止,轻元素丰度的观测结果基本上支持开放宇宙的观点,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在本地星际介质中D丰度可能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而对类星体吸收云的观测表明不同观测者所获得的原始D丰度结果最大差别可达一个量级,如果观测是可  相似文献   

11.
给出并解释了星际介质中轻元素D,3He,4He和Li的最新观测数据.星际介质中轻元素的丰度观测结果可以用来检验标准大爆炸核合成理论,因此对这些元素的丰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到目前为止,轻元素丰度的观测结果基本上支持开放宇宙的观点.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在本地星际介质中D丰度可能存在小尺度不均匀性,而对类星体吸收云的观测表明不同观测者所获得的原初D丰度结果最大差别可达一个量级.如果观测是可靠的,那么在目前的标准大爆炸核合成理论和星系化学演化模型框架下还不能解释这种结果.另外种种迹象表明太阳系丰度可能不代表45亿年前本地星际介质的丰度.  相似文献   

12.
张丽云  高煜 《天文学报》2008,49(2):144-158
利用青海站的13.7米射电望远镜对河内24个与水脉泽源成协并有红外Spitzer数据的巨分子云核进行12CO(J=1→0),13CO(J=1→0)和C18O(J=1→0)的同时成图观测,平均的成图范围为81×81.并全部探测到了C18O的谱线发射,其中11个源有较大范围(51-81)的C18O成图,这些分子云核均观测到C18O(J=1→0)谱线积分强度极大值的一半处,其余的13个源由于信噪比低或者成图范围较大等原因,没有进行如此大面积的成图观测.对样本中的11个已成图的稠密核进行了云核特性的分析并统计比较了CO与13CO,13CO与C18O及CO与C18O谱线积分强度之比(R12/13,R12/13,R12/18),结果是,C18O是光学薄的,可以探测到云核更加细致的结构.从核中心到边缘,3种谱线积分强度比是逐渐增加的.CO与13CO的谱线积分强度比R12/13的范围在2-6之间;13CO与C18O的比值R13/18范围在4-20之间波动,中心区域其值大部分集中在6-12之间,变化范围波动不是很大;CO与C18O之比R12/18在13-90更大的范围内,在更加致密的云核中心该比值集中在13-5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