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爱霞  梁平德 《气象》1994,20(9):14-19
分析了京津唐水资源与海滦河流域40站夏季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资源总量与降水量的逐年变化是相当一致的,降水对京津唐水资源有显著影响的区域在滦河中下游、永定河、大清河上游及滏阳新河。建立了显著影响区域降水量与水资源量的关系方程,复相关系数达0.96。还指出,受气侯变化影响京津唐水资源逐年代递减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尤以入境水的减少最为突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探讨了水资源的预测方法,以冬季南支急流指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利用华北地区1951~2000年80个观测台站的降水、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京津唐地区、华北西部、华北中南部和胶东半岛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在1951~1965年、1966~1976年和1977~2000年3个时期年代际变化特征。京津唐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和降水蒸发差从1977年开始减少得比较明显;而胶东地区和华北中南部地区从1965年开始减少,1977年之后减少的更加严重,但4个区域5、6月的降水和降水蒸发差却出现明显的增加。分析还指出,胶东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最多。另外还利用欧洲中心(ECMWF)1958~2000年的700 hPa风场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之后明显减弱,造成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早在1958年就作出了电力是国民经济先行官的指示。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最近对发展电力也作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我们注意开发和利用电源问题,把电搞上去。山西雁北地区(驻大同)煤炭资源极其丰富,李先念副总理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加强山西省煤炭的外运,还要就地发电,建电站,把电输送出去。本工程是我国首批建设的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下称输电线路),是积极贯彻落实华主席和李副总理指示的一项重大工程。工程建成后将纳入京津唐地区电网,线路所输送的电力约相当于目前北京全市的总用电量。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现代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解决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作者应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计算了在南水北调背景下,华北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方案。在此方案实施的条件下,华北地区中长期的缺水问题将基本上得到解决,且经济仍能保证安全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再造一个河西”的有利气候资源及其开发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金南  邓振镛 《气象科技》1998,(4):60-63,F004
河西地区气候资源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冷热悬殊、昼夜温差大,温度垂直分布明显,降水稀少、变率大,山区水资源较丰沛等特点。该地区农牧业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灾情较严重,防灾减灾刻不容缓。水资源贫乏是制约河西开发的最主要的因素,文章中提出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历史纪录的西北环境变化与农业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中国西北地区的现代气候状况和古气候记录来回溯过去时期的气候变化,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论述过去时期农业开发活动的规模、效益与温度、湿度背景之关联。文中指出:西汉和唐前期气候适宜,河西地区大规模农田开垦成功;唐后期和明朝中叶的气候转寒导致河西屯垦凋敝;公元初塔里木盆地的繁荣和后来的衰落与水资源变化有关。历史上的垦后抛荒行为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进程,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和较温暖的13世纪降尘事件频繁发生即为此类不良后果的两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近10 a来对祁连山气候及其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发现以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及水资源方面。气候变化研究主要是古气候及近代气候的年际变化;水资源研究,则在陆地水资源方面的成果最多。近几年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成果日益增多,这将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关系着国计民生。太原市水短缺和水污染已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水资源的特性和太原市水资源现状出发,探讨了太原市水资源问题的成因,提高实施节水战略,加大治污和污水回用力度,是最大限度发押有限水资源社会、经济、环保效益的保证。指出开发空中水资源和实施跨区域调水,是解决太原市水资源总量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保护和改善太原市水环境使其步入良性循环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是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之一,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在很大程度制约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尤为重要。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影响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进入80年代,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气候持续干旱,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污染日益严重等情况。特别是北方和沿海地区,有些城市和地方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水已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水的问题,已经不单是农业问题,它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水资源问题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遍关注。现根据已有文献资料[1][2]就黄河中下游地区80年代的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从现实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初步归纳了全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评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简要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高效率利用的科学对策。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方面的某些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水资源状况的降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水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水资源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资源和气候降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选取河北省区域较均匀分布的39个代表站、45 a的月降水资料,对降水特征分区域做了初步分析。发现河北省近45 a降水具有总体减少的特性,期间发生过2次突然变干的过程,平原降水减少速率要远远高于山地。这种情况形成了河北省水资源的补给量不足,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高效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宁夏农业案例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夏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和贫困区之一,以宁夏为例开展农业适应行动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根据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未来气候干旱风险将增加,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加大.未来宁夏北部灌区农业应以发展节水灌溉和高效种植为主,中部以设施农业和牧业为主,南部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气象部...  相似文献   

14.
As the incorporation of probabilistic climate change information into UK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gathers apace,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ve scales of the uncertainty sources in projections of future water shortage metrics is necessary for the resultant information to be understood and used effectively. Utilising modified UKCP09 weather generator data and a multi-model approach, this paper represents a first attempt at extending an uncertainty assessment of future stream flows under forced climates to consider metrics of water shortage based on the triggering of reservoir control curves. It is found that the perturbed physics ensemble uncertainty, which describes climate model parameter error uncertainty, is the cause of a far greater proportion of both the overall flow and water shortage per year probability uncertainty than that caused by SRES emissions scenario choice in the 2080s. The methodology for producing metrics of future water shortage risk from UKCP09 weather generator information described here acts as the basis of a robustness analysis of the North Staffordshire WRZ to climate change, which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making decisions despite large uncertainties, which will follow.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和利用不合理已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实现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建立节水型社会,而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指标体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大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节水型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宁夏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和贫困区之一,以宁夏为例开展农业适应行动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根据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实施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未来气候干旱风险将增加,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加大。未来宁夏北部灌区农业应以发展节水灌溉和高效种植为主,中部以设施农业和牧业为主,南部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门对适应技术的适应效果持乐观态度,农牧业部门和林业部门则态度谨慎。适应措施能否实施的首要条件是措施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方针,其次是成本效益;在实施条件中,要求相对比较弱化的是公众对气候风险的认知程度以及措施的灵活调整性。在适应措施选择上,气象服务和种植结构调整成为首选的适应技术,而覆盖技术、节水技术由于更倾向于传统的技术范畴,虽然效果较好,但对其适应优先性选择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中心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处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区的庆阳市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水资源在开采方面又存在很大的难度,可利用水资源极其缺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水资源总量、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当地的地理和经济特点,分析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用水的估算方法研究和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生态用水”概念及使用混乱的现象,本研究对生态系统的需水、用水的概念进行描述和界定,并对背景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用水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生态用水的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生态用水的机理上研究方面的可能突破。最后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亏缺的背景下,生态用水的时间变化及与之相应的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将会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Mining activities induce profound changes to societie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y inhabit. With global extraction of metal ores doubling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pressures related to mining hav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where growing global metal extraction has particularly taken effect. Using fine-grain data, we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ining of nine metal ores (bauxite, copper, gold, iron, lead, manganese, nickel, silver and zinc) across approximately 3,000 sites of extraction worldwide between 2000 and 2019. To approach the relate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we intersect mining sites with terrestrial biomes, protected areas, and watersheds categorised by water availability. We find that 79% of global metal ore extraction in 2019 originated from five of the six most species-rich biomes, with mining volumes doubling since 2000 in tropical moist forest ecosystems. We also find that half of global metal ore extraction took place at 20 km or less from protected territories. Further, 90% of all considered extraction sites correspond to below-average relative water availability, with particularly copper and gold mining occurring in areas with significant water scarcity. Our study ha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global and local polic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responses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expected expansion of metal m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