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世民  赵晶辉  尹章才 《测绘科学》2011,36(4):78-79,42
针对Web2.0地图的开放性和公众参与性给地图信息带来的污染等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地图模型的演化规律,并利用信息生态学原理,结合Web2.0地图的特点,提出地图信息生态概念.在传统地图模型基础上扩展地图信息环境,建立了基于人-图-环境系统的地图信息生态模型,并分析了其特点.从地图信息生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主要Web...  相似文献   

2.
中图故事65     
《地图》2019,(4):18-19
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地图发展史的缩影。其与地图的缘分始于19世纪末,舆图世家,放眼寰宇,丈量山河。细数65载,每一幅地图都是一个故事,诉说中图人的传承与创新;每一幅地图都是一位证人,见证中国地图事业的成长与前行;每一幅地图都是一次记录,记录生态文明与社会文化的累累硕果。每一代中图人都致力于坚守地图的规范与科学,创新地图的技术与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教育文化事业,服务于百姓日常生活。地图有界,文化无疆,中国地图出版社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绘宏图。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图作为入口的真正含义是让地图应该作为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创造力,然后开放数据,引入poi信息,共同创造整个生态体系.从这一点看,移动的地图生意近乎无限大. 对于前不久刚刚度过自己1 4岁生日、并成功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IT上市公司的谷歌来说,似乎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有的基础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理国情、遥感影像、地理框架等数据、标准、符号,制定"一村一镇一地图"(简称一村一图)制图规则,利用GIS、数据库等技术研发一村一图快速化制图软件,实现快速化检索,设定行政村(镇)范围的数据列表,并根据选定的数据、版本、标准模板生成地图,最终达到批量快速化生成行政村(镇)地图,为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应急指挥等提供详细、准确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
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把全省1∶10 000地图的覆盖率由"十一五"的52%提高到92%,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成果提高了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等重点发展区域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及时填补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等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空白,能够满足农业、林业、能源、交通、水利、生态、国土等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对测绘基准和基本地图的需求。本文详细讲解了数字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一期工程成果归档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自然地表指数、地理区位指数、生态覆被指数,对齐齐哈尔市各县、区的地理国情进行综合分析和地图表达。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的总体条件较好,但区域差异较大,自然地表条件与地理区位条件均以中部的齐齐哈尔市辖区为优,而生态覆被条件则以北部和西部地区为优。  相似文献   

7.
郭仁忠  陈业滨  马丁  赵志刚  应申 《测绘学报》2022,51(7):1108-1113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地图表达极大的自由度,地图学的复兴促进了泛地图的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地图定义的演变,适时论述了泛地图的概念,将传统的标准地图与各种创新形式的类地图纳入统一的泛地图框架下,提出并剖析了泛地图表达的标准地图、写实地图和写意地图分类体系,讨论了泛地图类型、风格化、连续性表示对泛地图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图图例位置的眼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例是人们阅读地图的重要工具,是地图使用者认知地图内容的钥匙。针对目前地图图例设计尚未标准化的问题,分析现阶段地图图例位置的设计情况,总结了地图图例位置的设计缺陷,并通过地图使用者对地图上不同位置图例的眼动测试,获取地图使用者读图时的视觉信息,提出地图图例位置的放置原则。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地图制作门槛高、传播效率低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图形式——微地图,以适应自媒体时代对地图的要求。给出了微地图的定义、特点及其与传统地图的区别,阐释了微地图系统的功能。微地图作为传统地图的有益补充,将以其小、快、灵的特点成为面向"草根"阶层的地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地图的功能与用途、地图与社会、地图的主体与客体、地图与文化、地图的读者与作者,以及地图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研究,探讨地图的多重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以《地图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以服务公众和繁荣地图发展为宗旨,创新地图服务模式和机制,设计研发了公益性标准地图服务平台,发布了首批公益性标准地图。平台旨在为公众提供正确的地图数据和实用的地图服务,一方面提供了免费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专题地图等标准地图的下载服务,另一方面实现了公众在线自助制图功能。笔者以构建国家级公益性标准地图服务平台为目标,对如何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公益性地图服务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在国民经济和政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各行各列对地图的应用是越来越多,地图已经作为一种普通的日常商品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地图要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地图需要有一定的精度,因此研究地图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意义的。地图的不确定性分为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本文从地图的理论基础、地图的编制和地图的使用等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地图的不确定性,并对地图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空间认知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地图出现了三维地图、影像地图、虚拟地图等新的形式,同时带来了地图认知适用性不清、认知负荷差异缺乏量化的问题。本文针对面向城市结构形态认知问题,以二维地图、三维地图、影像地图、航拍地图图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眼动试验和量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地图的认知作用,同时关注其中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地图类型与性别两个变量均对地图认知负荷产生一定影响,组间差异显著;二维地图适用性较好,男性认知负荷与认知效果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张在GIS业务系统中将地图分组为工作地图和背景地图,运用不同方式实现对地图有效的分类与组织。详细阐述了地图在GIS业务系统可视化过程中的分组表达,使地图数据能直观有效地应用于GIS业务系统之中,让用户在地图应用中具有流畅的地图操作和快速的地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从丝艺地图、布艺地图到唐卡地图、青花瓷地图、剪纸地图……地图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令人惊叹:从地图书签到地图鞋帽、地图围巾、地图背包……地图与日用品的巧妙融合让人耳目一新。地图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致力于地图文化产品研发十余载,以地图文化为设计元素,生产的地图文化产品突破了传统地图的概念,将各类有益的文化形态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创了地图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地图研究精于技术,忽略了美学问题的探索。简要阐述地图美学概念,归纳总结地图美学特征。通过对比传统地图和信息时代地图,指出二者美学因素的不同之处。分析预测未来地图的发展趋势,对美学因素如何指导未来地图创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和传递渠道,也是空间认知和图像思维的工具。纸质地图只能展现地物和地理现象的静态信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媒体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通过地图对空间信息进行交流、探索和理解的途径,也对地图制图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系统回顾了地图定义的发展、现有的各种地图分类方法、基于地图制作和显示的过程,对实地图、虚地图、地图函数和地图对象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地图载体的改变带来地图对象的变化,最终改变了地图本身的功能与显示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形状轮廓对于事物的认知十分重要,是决定事物类别的关键属性,对于借助虚拟地图表达非空间数据的隐喻地图,其轮廓具有可操作优势,可用以增强其地图相似度,促进其与真实地图间联系的建立。但目前隐喻地图研究多侧重地图制作生成技术,较少关注地图认知设计,对制图过程掌控性差,导致地图轮廓形态随机性较强。以Gosper地图为基础进行改造设计,依据真实地图轮廓设计隐喻地图轮廓:基于转角函数法构建目标函数,衡量隐喻地图轮廓与目标轮廓的相似性,通过目标函数对地图轮廓进行筛选,并利用优化算法控制筛选流程,获得满足需求的地图轮廓。使用真实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取与目标轮廓近似的地图轮廓,并能基于此轮廓框架开展地图设计表达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文本地图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将文本地图分为纯文字地图和标签地图两大类,并指出了两者的差异性。其中,标签地图又被分为层叠式标签地图、关联式标签地图、内置式标签地图和变体式标签地图4类。从布局算法、功能和用户体验3个方面指出了文本地图的设计优化方向。其中,布局算法需进一步改进执行效率,顾及标签位置与语义关联;功能优化需改进标签地图的时序表达;用户体验需进一步加强文本地图的可用性与易用性研究。这能够为地理文本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信息表现方式,因特网与地图的结合,产生了网络地图这一新的地图形式。旅游网络地图就是网络地图的一种主要应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相关的地图网站。地图作为网络旅游信息的一种信息资源,虽然在旅游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地图网站的开发和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妨碍了地图资源的深入应用。因此,如何从深度上对网站地图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就成为必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