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家庙子铁矿包括炮台山、茨沟、许东沟、东小寺、哑叭山等几个区段(图1).多年来,有不少单位对这里的鞍山式铁矿做过很多有价值的地质调查.本文侧重谈谈1973~74年勘探实践中得到的几点新认识.一、地层概述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纪古老的变质岩系.矿区西部是广泛出露的辽河群地层,它不整合地复盖在鞍山群地层之上.矿区东部有大面积的混合花岗岩出露.鞍山群和辽河群地层的发育程度,因地而异(图2).  相似文献   

2.
鞍山地区广泛分布着前震旦纪地层.多数人把这套变质岩系划分为鞍山群(太古代)和辽河群(元古代).鞍山群蕴藏着鞍山式铁矿,其研究程度较高.但前震旦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发展史和复杂的地质作用,因此对若干地质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分析鞍山群基底构造入手,对本区铁矿的赋存特点及找矿方向作初步讨论.一矿区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岩石组合为绿泥(绢云母)片岩(千枚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鞍山式铁矿),元古界辽河群,岩石组合为变质火山岩、石英岩、绢云母千枚岩夹磁铁石英岩(灵山式铁矿).二者共同组成本区古老结晶基底,上覆震旦系、寒武系、第四系等.鞍山群、辽河群普遍受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前者尤甚,致使原区域变质岩石多呈  相似文献   

3.
辽东半岛是我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单是采自该区辽河群和鞍山群样品的K-Ar法年龄数掘就有160多个,占全省现有各种年龄数据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和野外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人们对这些古老地层的沉积和变质历史的认识愈来愈趋一致.然而,在辽东鞍山群和辽河群同化素年龄数据中,还存在许多难于解释的问题:1.旅大地区大片鞍山群的K-Ar法年龄数据(100~200百万年)与野外观察不相  相似文献   

4.
歪头山地区是辽东鞍山群出露较好的地区,歪头山铁矿就赋存于鞍山群茨沟组中。对该地区鞍山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查明鞍山式铁矿的层位、类型、空间分布;而且对解决南北鞍山群铁矿对比,鞍山群地层层序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本区变质杂岩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史,不同时期的地质事件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影响的信息。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查明这些作用结果的主要关键之一是变质岩构造问题。 通过一九八○年的野外工作和室内整理,歪头山一带至少经历了三期变形作用,其中以第一期变形最为突出,表现最强烈,我们称为强期变形作用。这次变形是鞍山运动造成的结果,第二期变形可能是辽河群变形期迭加的表现,而第三期变形有可能属中生  相似文献   

5.
罗永国 《地质论评》1965,23(6):483-487
本文论及范围属辽宁省的本溪县和凤城县的一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营口—宽甸隆起之内。区域构造线近东西向。区内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纪地层,其中尤以辽河群为主,鞍山群少见。辽河群包括浪子山组、大石桥组和盖平组。此外尚有零星出露的震旦系及中生界。  相似文献   

6.
辽北鞍山、本溪、抚顺、新宾、清源等地太古宙花岗岩系岩石出露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左右,它侵入、包裹及混合交代了鞍山群地层,使其成为大小不等的包体;它又构成连续分布的下元古代辽河群地层的沉积基底。这个花岗岩基的形成是太古宙最重要的地质事件,它发生于28—25亿年间。在19—20亿年时,它又遭受了下元古代变质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姜春潮 《地球学报》1984,6(2):157-168
<正> 自1938年斋藤林次建立辽河群以来,人们对辽河群的概念始终是它代表着鞍山群和辽东震旦系之间的一套地层。它的层序是下部片岩系(浪子山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后来虽然有些变动,但大体上仍然保持着原来层序的概念。自1974年以来,实施了采用统一地层系统,将辽河群由下到上划分五个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于是就出现两个关键问题:辽吉地区的含硼岩系是在浪子山组之上,还是之下?在辽河群建群的标准剖面地区即大石桥区,大石桥组是在盖县组之下,还是之上?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参加编写辽宁早前寒武纪地层典,对近年来争论的辽河群时代问题有一点粗浅的看法。研究和解决辽河群时代问题,对探讨辽东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讨论。一、辽河群的由来和发展辽东前寒武纪地层最初被划分为太古界片麻岩结晶片岩和前寒武纪层,或者是太古界片麻结晶岩片岩和前寒武纪下部层与前寒武纪上部层。嗣后,斋藤林次创建辽河系,指出辽河系相当于前寒武纪下部层。辽河群是由辽河系演变来的,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见表1。  相似文献   

9.
辽北“辽河群”极为复杂,对其划分方案存在诸多分岐.实际上辽北“辽河群”除由不同时代地层组成以外,尚包含少量二叠纪的超基性岩、花岗质糜棱岩、闪长质糜棱岩.笔者在野外研究的基础上,对辽北“辽河群”进行解体,原则上不另建新的地层单位,“是谁归谁”,共划分了新元古代红透山岩组、中元古代三岔子群、新元古代西保安岩组和奥陶纪下二台群4个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0.
辽河群广布于辽东地区,为一套古元古代层状中浅变质岩系.由于原岩存在沉积相变,加之后期变质变形的改造,各地岩性组合差异较大.经多年野外实地考察,将辽河群大致划分为两区、四相段,并进行较深入的建造与改造的研究,不仅解决了辽河群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与邻区同时代地层对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淮河系的建立——中上元古界层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徐淮震旦地层研究现状 1979年5月,全国震旦亚界科研成果交流会上,《苏皖北部震旦亚界的划分与对比》一文提出,徐淮地区在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上震旦统宿县群、寒武系假整合面之下的一套未变质的地层,建议建立“淮河系”.分下统淮南群,上统徐淮群。《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文,将辽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假整合面之下的一套未变质或局部轻微变质的地层,建议新建“系”一级年代地层单位。本文就淮河系的建立,谈谈我们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2.
周世泰 《地质论评》1983,29(5):456-456
我国北方太古代地层从其原岩建造和同位素年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套。一套是早太古代地层,其原岩为一套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建造,变质年龄大约为31亿年。这套地层包括辽宁的下鞍山群,冀东的迁西群、山西五台的阜平群和龙泉关群、山西吕梁的界河口群、河南的登封群、安微的霍邱群、内蒙古的集宁  相似文献   

13.
姜春潮 《地质论评》2014,60(1):6001052-6001054
正自1972年冬提出建立宽甸群以来,对辽吉东部前寒武纪地质问题引起很大争论。后来辽宁省地质区测队提出辽河群五分,作为1∶20万区测填图地层单元划分的依据。与之同时,笔者提出解体辽河群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宽甸群、草河群、大栗子群和辽阳群。时间已经过去40年了,对这个问题还未取得共识,感到非常遗憾。笔者认为首先分出辽阳群是解决辽吉东部元古宇各类地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辽河(岩)群在辽宁省为十分重要的地层,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还存在诸多有争议的问题,变形期次就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辽河(岩)群中最主要的构造形迹就是东西向展布的区域上透入性面理,它是纵向置换作用形成的,在微观上残留了较多置换过程的痕迹.从辽河(岩)群的的原岩建造来看,它至少经历了类似"大西洋阶段"和"太平洋阶段",不会是夭亡的裂谷.通过全方位构造解析认为,洋盆闭合挤压造山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递进变形过程,在这一漫长的递进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构造形迹皆属同一期构造,即辽河(岩)群可归纳为一期构造.  相似文献   

15.
鞍山地区是中国早前寒武纪铁矿主要集中区之一。铁矿床类型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储量百亿吨,但主要蕴藏在鞍山周围。统称“鞍山式铁矿”。该区铁矿层位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六十年代以来很多地质学者发表过不少论著,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近两年来我们在张秋生教授的指导下,在研究辽宁北部太古宙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对本区各主要铁矿区含铁层位进行了划分对比,尤其对两个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群鞍山群辽河群接触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观察研究。确定了元古宙与太古宙不整合构造界面的存在,进而认为鞍山地区铁矿层位均属鞍山群。鞍山地区主要含铁层位只有一个——茨沟组,原樱桃园组应和茨沟组相当,其铁矿时代隶属早太古宇。  相似文献   

16.
<正>辽宁省鞍山-本溪(简称鞍本)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资源基地,分布有众多大型、特大型BIFs型铁矿床(周世泰,1994;李厚民等,2010,2012;张连昌等,2012;Li et al.,2014)。在鞍本地区存在有两条重要的铁矿带,即樱桃园铁矿带和弓长岭铁矿带(图1)。但关于这两条铁矿带的关系,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樱桃园铁矿带属上鞍山群,而弓长岭铁矿带地层为中鞍山群,二者为上、下层位关系(周世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盖县仰山地区有一处中小型磷矿正在开采,对缺少磷矿的辽宁来说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该地区位于金州大断裂以西,含磷地层为下部震旦系榆树砬子组(1975年前划在辽河群顶部)。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在榆树砬子组地层中开展了磷矿普查勘探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料。本文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不成熟意见,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前人对本区的矿床成因类型曾做过若干工作,有人认为是"矽卡岩型"铁矿,也有人认为是"高中温热液"矿床.鞍钢四○三队,对该区已知铁矿及其外围进行了找矿和矿点评价工作,相继发现了含钴黄铁矿和铜矿,初步查明是一个以铁、铜、钴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此矿化带赋存于前震旦系变质火山岩系中,矿床的形成与喷气-沉积作用及混合岩化后期热液改造有关.区域地质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鞍山群和辽河群古老变质岩系.岩系及厚度变化明显,主要  相似文献   

19.
辽宁海城地区辽海群底部大型韧性滑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定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  相似文献   

20.
辽河岩群南北区域对比的新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辽河群杨树沟岩组叠层石指向研究,盖县亚岩群晚收缩阶段构造样式分析辽河岩群南北区域地层特征对比以及南北区域差异的原始沉积探讨四个方面,进一步说明南北辽河岩群是相变而不上,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