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是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结合能值分析理论提出来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它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更能反映区域特征;同时,它将所有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太阳能值进行比较,因而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天祝县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足迹为0.024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7.1hm2,生态足迹未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文登市2005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2005年文登市人均生态足迹为4.554 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26 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3.927 6 hm2。反映出该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秀颖  刘和平 《水文》2016,36(3):50-55
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浑河流域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并基于各评价指标对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3年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流域一直处于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仅在2010年出现盈余;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数低于可持续发展足迹指数范围,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持续下降。总体来看,流域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2010年后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并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年甘南州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甘南州的生态足迹为3.0519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573 hm2/人,生态赤字1.4946,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在具体分析各种土地类型利用和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甘南州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的陕西省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坡  韩新海 《地下水》2011,33(3):177-181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12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12对生态资源的需求.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其次计算了陕西省1990-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实际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陕西省1990~2004年的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在1990~1998年,陕西省年生态适度人口由2898.9万...  相似文献   

6.
董帆  李振平  张菲菲 《地下水》2011,33(2):56-5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陕西省旬阳县生态盈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句阳生态足迹需求小于生态承载力,说明旬阳县生态足迹需求没有对本地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威胁,从生态足迹需求构成来看,耕地、林地、草地等用地占总需求的比重较大,是影响旬阳县生态足迹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从时序上对新疆1990—2006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估,并引入Ulanowicz发展能力和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等指标,考察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6年间新疆生态足迹增长较快,尤其是2001年以后,总量和人均量增长迅速,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导致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到2006年人均生态赤字达3.87hm2,比1990年增大了5.6倍;生态压力主要集中在耕地、化石能源地和牧草地等三种土地类型上,土地多样化利用程度低,发展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生态足迹的增长和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针对性的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进新技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量;加强政策落实力度,提高土地化利用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能值指标和传统指标相结合的耕地资源安全趋势评价指标,采用灰色模型预测法对2010—2020年常德市耕地资源安全趋势评价指标进行预测,计算出未来11年常德市耕地资源安全综合得分。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向。首先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4年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然后利用指数分解法中的LMDI模型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间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稳中有升,贡献大小依次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补水;(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10年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前景不容乐观;(3)4种分解因素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小排序为:结构效应经济效应人口效应技术效应,但经济效应有逐渐赶超结构效应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武城县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得出武城县人均生态足迹是1.66hm^2/人,可利用的全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hm^2/人,全县人均生态赤字为1.12hm^2/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生态赤字最多的是草地,然后依次是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这表明武城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大大地超出了生态环境承载力。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化石燃料消耗和耕地占用的急剧增加是产生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调整的生态足迹方法在辽宁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应用调整的生态足迹方法,对辽宁省1996—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从纵向比较并分析了辽宁省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辽宁省1996—2003年生态超载指数都大于2,有的年份甚至接近于3,这说明辽宁省当前的生物资源的生产和能源的消费的能力远超过其生态承载能力,即生态资源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生态环境有潜在恶化的趋势.辽宁省1996—2003年生态效率稳步上升,从1996年的2 569元·hm-2上升到2003年的4 101元·hm-2,提高了0.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5%.但与其它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辽宁省在提高生态效率方面还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尚海洋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07,29(5):837-844
生态足迹是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之一,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通过展示实际的土地资源在部门间的流动与分配,直接勾勒了部门间的联系.介绍了生态足迹投入-产出的计算方法,以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为8.73×107hm2,接近2002年甘肃省土地总面积的2倍;流出足迹为1.28×107hm2,流入足迹为2.28×107hm2,流入足迹高于流出足迹近一倍;生态足迹流入占生态足迹最终需求的26%,表明甘肃发展对于进口的依赖很大.  相似文献   

13.
安宝晟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13,35(5):1292-1300
青藏铁路的开通, 在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同时, 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运用生态足迹法, 从铁路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计算2006-2011年青藏铁路开通带给西藏的生态足迹的变化及趋势, 探讨了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 铁路客运产生的生态足迹主要体现在旅游生态足迹方面, 主要包括铁路入藏游客的住宿、餐饮和购物产生的生态足迹;货运方面主要包括货物运入和运出两个方面. 结果表明: 铁路客运产生的旅游生态足迹中, 住宿比重最高, 购物次之, 餐饮最少. 总体铁路输入的旅游生态足迹仅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1%左右;而铁路货物运入的生态承载力逐年上升, 且占不考虑铁路开通时西藏总生态足迹的比重较大, 最大达到51%, 对西藏生态足迹产生重要影响;铁路开通输入的生态足迹远远小于铁路为西藏增加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吴昊  张兴奇  都金康 《中国岩溶》2019,38(5):696-703
基于水足迹理论构建区域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贵州省2000-2017年水足迹时间变化,并采用LMDI模型探讨人口、经济和技术等驱动因素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贵州省总水足迹经历了先波动增长后减少再逐渐增加的过程;水资源自给率年均达到97%以上,对外依赖程度较低;水足迹经济效益值逐年增加明显,水足迹土地密度与总水足迹变化趋势一致,而万吨水足迹人口密度则与总水足迹变化趋势相反;水资源压力指数整体维持在40%以上,其中偏枯水年和枯水年水资源压力指数大于70%;人文驱动因素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经济效应>技术效应>人口效应,自然驱动因素中降水量是导致水足迹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区土地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分析评价千岛湖生态旅游区所在的浙江淳安县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991年和2003年研究区林地和水域的生态承载力均属盈余,而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出现生态赤字,其中耕地生态赤字最多。其结果与研究区经济发展、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化相一致。生态承载能力从生态盈余到生态赤字,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需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方法.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用旅游生态足迹定量反映出来.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以湖南娄底市为实证对象,对2005-2012年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05-2012年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都逐年增加,但二者增幅差异大,2010年是旅游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的拐点,当前娄底市旅游发展以生态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状态. 从旅游消费结构看,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的7项分足迹中,以交通和餐饮生态足迹相对较大,而住宿、游览、娱乐、购物和废弃物排放产生的生态足迹相对较小. 实现娄底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发展低碳旅游,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控制旅游生态足迹的需求;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提高旅游生态承载力;加强旅游生态安全控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GRNN模型的岩溶地区城市水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岩溶地区城市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与机制,评估和预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根据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与水生态足迹的相关性,分析了贵阳市2002-2014年水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并利用GRNN模型对其进行了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贵阳市水生态足迹由2002年的12.79万hm2上升至2014年的15.74万hm2,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水量生态足迹变化特征主要由工业用水量决定,水质生态足迹变化特征主要由氨氮排放量决定。水生态承载力波动变化明显,且小于水生态足迹需水量,导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数介于0.31~0.63之间。对贵阳市2015-2019年水生态足迹进行GRNN预测,表明水生态足迹呈现先升后降得趋势,水生态承载力变幅在4.315~8.038万hm2之间,但水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的缺口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数偏低。因此,在水生态承载力有限的贵阳市,降低水生态足迹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基于SPA的喀斯特地区水安全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苏印  官冬杰  苏维词 《中国岩溶》2015,34(6):560-569
根据目前公认的水安全内涵,将水安全分为三个子系统。水资源子系统、水环境子系统和水灾害子系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时变的水安全系统。基于水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喀斯特区域特有的水循环机理,依据 “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模型建立了贵州省喀斯特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引入能够体现系统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同异反联系度计算公式,建立了城市水安全的评价模型。将集对分析法运用到水安全的评价中, 可以先通过计算评价样本与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度对样本作初步的排序, 再对样本作进一步的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以判断出评价样本的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资源安全状态方面,贵州省9个州市中4个处于安全状态,2个处于基本安全状态,2个处于不安全状态,1个处于危机状态;(2)在水环境安全状态方面,2个处于安全状态,4个处于基本安全,3个处于不安全;(3)在水灾害安全状态方面,1个处于非常安全,4个处于安全,1个处于基本安全,2个处于不安全,1个处于危机;(4)在水安全综合状态下,有3个处于安全状态,有4个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有2个处于不安全状态,没有处于非常安全和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