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申锐莉  鲍征宇 《地质通报》2005,24(10):988-996
湖泊湿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重点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植物营养元素及一些有机污染物,评价标准体系相应地包括水质基准、营养物基准、水体沉积物质量基准、饮用水卫生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湖泊湿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重点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植物营养元素及一些有机污染物,评价标准体系相应地包括水质基准、营养物基准、水体沉积物质量基准、饮用水卫生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标准等.  相似文献   

3.
生态地球化学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78,自引:6,他引:72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大力推进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揭示了微观世界中大量未被发现和认识的现象,进行生态环境研究和评价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和探讨了关于生态地球化学及其评价问题,包括定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全球的、区域的与局部的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4.
在以生态系统为单元,以来源-成因-迁移转化-生态效应-预测预警为主线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进一步突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地位和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研究.地球化学异常是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体对象,充分挖掘与利用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农业、环境、资源服务是评价的目标,地质背景因素分析是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食品安全。通过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总体综合评价,系统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47954 km2(包括10 m水深以浅的近岸海域)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按照双层网格化方法系统采集了陆域土壤、近岸海域和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沉积物表层和深层样品,测试了71项元素和指标,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首次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全面查明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区内一级和二级土壤分别占总面积的19.9%和57.3%,三级和三级以上土壤占22.8%。定量计算了镉、铅、汞等主要异常元素经河流、成土过程等自然来源和大气干湿沉降、施肥、灌溉、使用农药等人为来源贡献量,阐明了其迁移转化途径及生态安全性。结合研究区特点,系统开展了三角洲形成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制定了符合地区特点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环境质量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按照盖子的阻隔效应,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分为盖上循环、盖下库内循环和盖子网眼及边缘的库内外开放性循环三大部分内容.城市化进程就是盖子的扩张与修补过程.按盖子模型进行的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利于预测和防治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灾害,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按照盖子的阻隔效应,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分为盖上循环、盖下库内循环和盖子网眼及边缘的库内外开放性循环三大部分内容。城市化进程就是盖子的扩张与修补过程。按盖子模型进行的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利于预测和防治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灾害,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按照盖子的阻隔效应,将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分为盖上循环、盖下库内循环和盖子网眼及边缘的库内外开放性循环三大部分内容.城市化进程就是盖子的扩张与修补过程.按盖子模型进行的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有利于预测和防治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灾害,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地球化学景观与普查和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地球化学特征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内蒙古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和深层沉积物的研究分析,对乌梁素海的湖泊沉积物特征有着明确的了解。乌梁素海深层沉积物中各元素与河套平原深层土壤中基本一致,而表层沉积物中各元素则具有明显的特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富集C、lCd、S、F、Sb、C、B、iAs、Li、MgO、CaO、Cu、N、iSn、W、Zn、Co、Mo、Au、Sc、Tl、Hg、I、Mn、U、Ce、La、Be、Se、Th等。湖泊表层沉积物与深层沉积物相比,在表层富集S、orgC、N、Se、I、Br、Sr、C、U、Mo、C、lCaO、Hg、P。在湖泊表层富集上述元素说明了黏土极易吸附这些元素,有些元素的富集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结果。同时在表层土壤中pH明显低于深层土壤和河套地区土壤的pH,这与工业排放等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垂直剖面结果也表明,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乌梁素海已出现富营养化和Hg、F污染,需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洞庭湖平原与周边丘岗山地区深、表层土壤中54项指标的地球化学分析对比,研究成壤过程中元素的自然分异和人为叠加作用造成的土壤元素含量在垂向上的差异;以深层土壤为参照,求解区域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并以此为标准提出表层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的地球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土壤Hg污染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城市土壤Hg异常/污染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文章对北京市近1000km2范围内的地表土壤、壤中气、大气干湿沉降、大气颗粒物、大气中的Hg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查明北京地表土壤Hg平均含量为0.41mg/kg,大气干湿沉降物中的Hg平均含量为0.194mg/kg,壤中气Hg的平均含量为559.65ng/m3,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的Hg含量分别为0.59和0.67ng/m3,大气中的Hg平均含量为3.13ng/m3。北京市自2000年起实现了由燃煤转变为燃气的减排措施,导致干湿沉降物中的Hg沉降通量显著减少,2006年大气干湿沉降物中Hg的沉降通量1.837mg·m-2·a-1,北京市城区(近1000km2)Hg全年沉降为1837kg,空气中总Hg浓度由1998年的8.3~24.7ng/m3下降到2006年的3.13ng/m3,大气颗粒物中Hg含量由2003年的1.18ng/m3下降到2006年的0.59ng/m3(PM10)和0.67ng/m3(PM2.5),表明北京市煤改气减排措施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通过对土壤中Hg的存在形式研究,发现土壤中有硫化物(辰砂)及各种Hg盐(HgCl2)的含Hg矿物,Hg也可以各种吸附方式或壤中气方式存在。研究证实北京壤中气Hg与大气Hg存在显著的相关性(n=131,R=0.267,p<0.01),表明壤中气Hg是大气Hg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2005年地表土壤总Hg与Hg释放速率的线性方程估算,土壤Hg平均释放速率为102.42ng·m-2·h-1,2005年土壤释放进大气的Hg通量为936.70kg。在查明土壤中存在大量辰砂矿物的同时,还分布有大量具有高温熔融特征的金属微球粒和玻璃质微球粒,证明燃煤和冶金烟尘是地表土壤Hg的主要来源。土壤中Hg、S、pH和辰砂颗粒浓度在空间上的高度耦合性表明,碱性条件下,土壤中高含量的S和Hg是辰砂形成的重要原因。按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北京市I级土壤Hg环境质量的面积为176km2,Ⅱ级为808km2,Ⅲ级为24km2,超Ⅲ为36km2。Ⅲ级、超Ⅲ级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的中心城区。城南(长安街为界)大气Hg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城北,在北四、北五环之间的部分地区,大气颗粒Hg的环境质量为Ⅲ级或超Ⅲ级。在地表土壤Hg含量较高的中心城区,居民每天因呼吸摄入的Hg高达364ng,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每年实现10%节能减排的目标,对北京市未来50年土壤Hg含量的时空演变趋势预测,预测2050年北京因干湿沉降带来的Hg输入量为16.03kg,地表土壤释放Hg的输出量为37.36kg,明显大于Hg的输入通量,土壤Hg的环境质量将得到根本改善。预测到2040年Ⅲ级土壤Hg环境质量的区域将完全消失,到2060年以Ⅰ级土壤为主。  相似文献   

13.
冰湖溃决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永波  唐川 《水科学进展》2009,20(3):448-452
受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冰川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冰湖溃决灾害已成为当前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能综合地对冰湖溃决进行科学的评价,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冰湖溃决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现有冰湖溃决评价方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并对冰湖溃决评价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探讨,可为冰湖溃决评价的系统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道地药材生长与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对实现中医药科学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承德市滦河流域与金沟屯和五道岭典型研究区阐明区域尺度和不同地质建造区Ge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结合多元统计采用基于Nb元素的质量迁移系数、化学蚀变指数CIA和残积系数RF、生物富集系数论述Ge元素在基岩-风化壳-土壤-黄芩系统中的迁移聚集规律,探讨Ge元素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道地药材黄芩的适生关系。结果表明:滦河流域表层土壤Ge元素平均含量为1.336 mg·kg-1,43.54%土壤样品Ge元素含量属丰富—较丰富水平;金沟屯和五道岭区表层土壤Ge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352 mg·kg-1和1.268 mg·kg-1。不同地质建造和表层土壤Ge元素含量与TFe2O3含量显著相关,土壤含铁矿物对Ge元素具有吸附作用。Ge元素含量随岩土风化程度升高而增大,金沟屯区土壤风化程度高于五道岭区,土壤成熟度相对较高,Ge元素富集程度相对较高。岩石风化过程中Ge元素与TFe2O3、V、Ti、Co、P、Pb、Cu、Zn、Al2O3、SiO2、K2O、Na2O质量迁移系数值相近,风化土壤与新鲜基岩Si和Ge含量发生明显分异,Ge元素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风化过程中晶格破裂和金属硫化物矿物风化释放。金沟屯和五道岭黄芩Ge元素BCF平均值分别为0.014和0.020,黄芩根部对土壤Fe与Ge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土壤pH影响着Ge元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区域土壤丰富的Fe、P和Sr元素含量为优质黄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Fe族元素含量丰富,pH呈微碱性的沙壤质土壤为道地药材黄芩适宜生长和定向栽培种植区。  相似文献   

15.
翁志华  吴新民  金洋 《江苏地质》2012,36(2):175-179
在前人研究如皋长寿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地球化学入手,研究和分析了如皋地区土壤溶液、浅层地下水、大气干湿沉降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特点。结果表明,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Se、I、Zn等丰富,而有害于健康的As、Hg、Cd、Pb等重金属在江苏为最低,表明良好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是如皋地区长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找矿地质判据在河元背铀矿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找矿地质判据总结了不同类型铀矿床的形成、富集和分布的有利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为河元背普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该文主要论述了岩浆活动判据和构造地质判据在研究区的应用,多阶段多期次岩浆喷发、侵入以及围岩蚀变作用强烈叠加,为铀成矿创造了重要条件。区内构造发育,确定断裂构造、火山岩组间界面是有利的赋矿部位。  相似文献   

17.
选择成都经济区作为典型研究区,以Cd为代表,在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基础上开展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示范性研究。布置采集了58个大气干湿沉降、86个化肥、121个灌溉水、276个农作物样品,分析和计算了Cd等重要元素的含量和通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局部地段地表土壤Cd环境质量较深部有恶化之势,部分水稻籽实Cd含量已超过无公害食品标准;大气干湿沉降物输入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Cd平均通量为17.76g/(hm2·a),占总输入通量的85.20%,是研究区外源Cd的主要输入途径;下渗水(2.34g/(hm2·a))和作物收割(1.87g/(hm2·a))是Cd的主要输出途径;全区外源输入Cd可使土壤中的Cd含量以0.006mg/kg的年速率递增;在Cd输入-输出通量不变的情况,预测未来20a研究区三级土壤面积将增加2~3倍,适耕土地面积将全面缩小;研究区因酸雨沉降和施肥等因素使土壤pH值下降的平均速率为0.106a-1,其中化肥施用的贡献率为89.62%。预警研究显示,目前研究区95%的水稻生产是安全的,但预测20a后研究区土壤质量退化明显,近70%安全土壤等级降为一般土壤,须报警土壤面积也将由目前的不足4%快速上升至27%。  相似文献   

18.
福建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成果。总体上该区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Ⅰ类和Ⅱ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98.44%,Ⅲ类和劣Ⅲ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1.56%,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内,主要污染元素为Hg、Cd、Cu;质量好、适合海水养殖的第一类沉积物样品占92.36%,质量较差的第二类沉积物样品占6.84%;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样中大部分元素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Mn、Fe超标。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土壤pH值低,Ca、Mg缺乏;②岛屿、半岛及台地土地贫瘠;③河口平原土壤、海湾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高。较高的自然背景含量、强酸性的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造成部分农产品有害元素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