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4.
兰州地区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州地区发育了NWW向和NWW向2组主导性活动构造带。大致以河口为界,东部地区主要为NWW向的马衔山-兴隆山左旋逆走滑活动断裂系,其新活动明显,是区内的主要控震断裂,1125年兰州7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西端。河口以西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和庄浪河断裂等1组NWW向的弧形逆冲断褶带,变形方式以断裂扩展褶皱为主,其新活动可能导致了138年金城-陇西63/4级地震、1440年永登61/4级地震和1995年永登5.8级地震的发生。兰州市区所在的兰州盆地则夹持在上述2组活动构造之间,其内同样发育了NWW向和NWW向的次级断裂,如刘家堡断裂、金城关断裂、雷坛河断裂及深沟桥断裂等,其上具有孕育和发生中强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兰州—玛曲地区是印度板块北东向推挤引起青藏块体强烈变形的前缘区,该区的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对研究大陆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给出了兰州—玛曲地区不同地点的现今地应力实测值的大小和方向.测量方法采用压磁应力解除法,测点分别布置在阿姨山、大水、尕海、玛艾以及清水.为系统研究本区及邻近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对已有应力实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及邻区几十米浅表部应力与其他地区相比,属于中等大小量值;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加大,但在不同构造单元,应力增加梯度有所不同;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上为北东向,不同构造单元上方向有所不同,鄂尔多斯地块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河西走廊带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在北北西—北东方向内变化,祁连山东南端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变化较大,西秦岭地块是现今地应力的一个过渡带,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由北侧的NE向逐渐转变为中部的EW向和南侧的SEE向.本文给出的结果与由GPS观测给出的该区域应变场分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7.
兴隆山北缘断裂是兰州盆地南侧边界断裂,也是兰州地区最重要的活动断裂之一,全长约54 km,呈东段NW走向西段近EW走向的弧形断裂.在加里东和燕山运动期,兰州地区在近NE-SW向主压应力下,断裂主要表现为由南西向北东的逆冲活动性质.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运动期),主压应力方向改变为NNE-SSW方向,断裂活动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东段新活动表现为逆左旋运动,西段表现为正左旋运动.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应为晚更新世早~中期,可能与兰州黄河Ⅲ级阶地的形成年代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本介绍了利用柯里奥利力效应判别余震的方法。据此对兰州地区将来发生强震时的余震类型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10.
11.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大致由 4条次级断裂段组成 .沿断裂带发现了多期古地震事件 ,其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其中东段的马衔山段可以确定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5850± 50 0aB .P .,2 0 60± 42 0aB .P .,复发间隔约 380 0a ;震级 7~ 7.5级左右 .中段的七道梁段发现 2次古地震事件 ,距今 1 682 0± 80aB .P .,1 0 80 0± 1 40aB .P ..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可以确定一次古地震事件 ,其年代为 1 2 45± 560aB .P .,结合史料考证结果 ,认为就是 1 1 2 5年兰州 7级地震 .从古地震活动年代及复发间隔分析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段应为东段的马衔山段和西段的雾宿山咸水沟段 .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西安地裂的构造模型,并用断裂力学原理分析了地裂的形成与扩展过程,准定量地比较了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以及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裂位移在地裂总位移中所占的比例。提出了构造对地裂发育不但有静态控制作用而且有动态控制作用。认为西安地裂是构造地裂,而西安地裂的致灾作用主要是由过量抽取地下承压水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结合山体滑坡和油田开采等工程问题,大量测定和研究了若干完整的和含弱面的岩石的力学参数和破坏特性.结果表明,围压(对应于地下深度)对地壳浅表岩石力学行为的影响已不可忽视,因此,上述工程问题都应给予考虑.这种影响表现为随围压(深度)的增加不仅强度增加,而且破裂性质由张性迅速向张剪性过渡,岩石由脆性向半脆性、半延性过渡,破裂由单一面向破裂带过渡;随围压(深度)的增加,弱面影响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杨氏模量的增加.研究还表明,岩体周围介质的特性对岩体破坏行为有明显影响,随着周围介质刚性增加和流动性减小,岩石明显地表现出由突发式破坏向渐进式破坏过渡. 相似文献
18.
淀山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从淀山湖环境研究入手。全面考察湖区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湖泊的输入,分析湖内污染物的动态变化,采用模糊矩阵复合运算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水质污染预测模型,进行水质污染趋势分析。最后,提出了淀山湖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