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墙结构—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两个十层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研究了这种结构的地震反应、变形特性和耗能机理、提出了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参数研究,分析了结构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1:1比例的多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与煤矸石页岩多孔砖组合砌体模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该足尺试件在抗震性能试验的不同受力阶段进行了动力测试,分别得到了结构处于弹性、开裂、屈服和破坏状态下的频率、振型、阻尼等动力参数,分析了模型动力特性的变化特点及原因,为这种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动力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一榀不等跨框支密肋壁板结构连续墙梁模型的伪静力试验,介绍了模型试件的破坏过程。根据试验结果,对这种形式墙梁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变形特性及滞回性能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框支砖砌体墙梁进行了一定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框支密肋壁板结构墙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节能房屋的抗震能力,本文基于墙体试验研究成果,建立了墙体的恢复力模型及其抗震抗剪强度公式,并对内砖外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节能房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本项研究为节能住宅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抗震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剪力墙结构、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模拟地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种结构体系的模型,即钢筋混凝土剪力培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壤结构和钢框架混凝土填充墙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三种结构的模型均为4层,1/3几何比例,整体尺寸相同,按静力等强度原则进行设计。利用5m×5m液压振动台逐渐增大输入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直至模型破坏,在试验过程中测量并比较三种模型在弹性和开裂等状态时加速度、位移、应变的反应情况,并用微幅激振测定模型在相应状态下动力特性的变化,从而综合比较和研究它们的地震反应、破坏机理和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1/4比例的9层组合砌体房屋模型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得到此类结构的有关抗震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模型和原型房屋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探讨了此类房屋的动力反应特性,对组合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对应采取的抗震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桩-钢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项试验是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TLD减震控制影响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提供相应的对比试验数据。在这组试验中,突出的问题是TLD、上部被控结构和土层三个子系统模型基频间的协调。为了尽可能降低土层模型基频,文中采用了一种具有低剪切波速特性的土层模拟介质。最后,通过土-桩-钢结构系统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钢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地铁、隧道等地下结构的大规模建设,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受到重视.相比于地上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丰富成果,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还远远落后,试验成果相对缺乏.地下结构土工模型箱拟静力试验可以较为合理地反映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试验技术手段.在该试验中,模型箱内土体的尺寸是重...  相似文献   

9.
堆芯燃料组件作为核电厂反应堆中的抗震Ⅰ类部件,其在地震作用下是否会发生显著变形或破坏,将关系到整个燃料组件的完整性和反应堆的安全性。针对堆芯燃料组件的结构特性,结合堆芯燃料组件抗震性能评价准则中的具体评价要求,研究构建堆芯燃料组件抗震分析计算模型的简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组件简化模型中的四类抗震计算关键参数,进一步分析各关键参数对单组件简化模型动力学特性和多组件堆芯模型抗震分析计算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各关键参数对组件抗震计算的影响程度,为相关设计和核安全审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抗震耗能剪力墙结构的新型式,新型剪力墙的墙板中人为地设置了竖缝,并在竖缝中设置各种型式的耗能装置来控制结构的动力性能,如:结构的侧向刚度、延性、自振频率等,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本文进行了两个10带层竖缝剪力墙模型的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和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计算分析对两个模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石雄 《华南地震》2019,39(2):142-146
为了提高铁路房屋的抗震能力,分析地震动竖向分量对铁路房屋的地震响应性能,提出基于荷载—变形关系联合评估的地震动竖向分量对铁路房屋的地震响应评估模型。构建地震动竖向分量的力学响应评估模型,识别铁路房屋的地震屈服响应参数,采用荷载—变形关系和极限荷载结合的方法进行铁路房屋的地震屈服响应应力评估,分析地震动竖向分量对铁路房屋的响应。建立动量平衡方程和弯矩平衡方程,构建铁路房屋的地震响应的三阶段荷载—变形模式,实现地震动竖向分量对铁路房屋的地震响应性能评估模型的优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有效分析地震动竖向分量对铁路房屋的地震响应性能影响,Simulink仿真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力学参数辨识性能优越,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节点地震损伤演化规律,进行6个该类型构件的动力荷载试验,并分别采用位移型、能量型及位移-能量混合型损伤模型对其进行全过程评价,采用Park-Ang模型分析试件黏滞阻尼器型号、试件类型等因素对混凝土传统风格建筑梁柱节点损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附设黏滞阻尼器可显著提升传统风格建筑节点的承载能力、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Park-Ang损伤模型与Banon损伤模型适用于传统风格建筑节点损伤演化规律的描述,建议对该类型节点的损伤规律表征选用该损伤模型。黏滞阻尼器型号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风格建筑的损伤演化发展;设计阻尼力大的试件虽然延性有所提高,但受荷过程中累积损伤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突发地震灾害往往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对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震前加固及震后功能快速修复;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义社会贴现率和残值率等加固效益分析评价参数,基于加固费用模型和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模型进行了加固费用现值与效益现值计算;采用费用效益比(Cost-Benefit Ratio,CBR)作为评价指标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决策分析,并最终建立了相应的加固决策体系。最后将提出的理论、模型及方法集成于课题组研发的"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CEDLAS)"补充建立加固决策分析模块,进而通过陕西省灞桥区的综合应用示范,验证所建立的加固决策体系的合理性。研究可为政府制定在役建筑物的加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研“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和“8.8”九寨沟7.0级地震灾区建筑物破坏情况,对灾区内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三种类型的建筑物震害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地震中相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同级别地震作用下其破坏程度不同,其中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震害特征差异性较大,分析认为除地震本身作用外,灾区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同也是造成两次地震建筑物震害特征差异较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议以供灾区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安全建设等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一幢具有转换层的复杂退台式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的1/35缩尺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深入研究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特征.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基本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由于结构上部逐渐退台,因而结构顶部有较明显的鞭端效应;结构首层和结构转换层及其相邻层的剪力墙、转换层上下层柱是受力较大的区域,应当局...  相似文献   

16.
砌体建筑群在地震中往往破坏严重损失巨大,合理评估地震作用对不同种类砌体结构造成破坏的风险变得至关重要。传统基于后验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忽略了砌体建筑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未深入考虑多种震害因子的耦合作用。本文以华南地区砌体建筑群为例,开发了一种集成概率方法来对城市砌体结构的破坏风险进行建模,考虑建筑年代、层数、使用用途和墙厚四类震害因子的耦合影响,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在设定地震动参数下选取Gaussian分布、Log-Normal分布、Gumbel分布和Beta分布四种概率分布对该地区砌体建筑物的破坏状态概率分布参数进行拟合。通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进行拟合优度评价,最终建立基于Gaussian分布和Log-Normal分布的砌体建筑物破坏联合概率模型。最后,以华南地区三个城市典型砌体建筑物为例进行实例对比验证,将基于本文建立的建筑破坏概率模型推算出的砌体建筑群震害矩阵与基于单体结构分析得到的震害矩阵进行对比,与理论值最大偏差为0.033 3。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集成概率方法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城市砌体建筑...  相似文献   

17.
建筑群震害评估计算对城市区域地震损失评估和震后快速援助救灾有着重要意义。考虑到地震中建筑物相互作用对震害的影响,进行考虑结构间相互作用的区域建筑群震害评估计算。在已有的基于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SI)分析的简化离散模型基础上,扣除基础转动对输出响应的影响,引入基础上部建筑结构非线性多自由度模型,得到考虑SSSI的简化的非线性多自由度离散模型,建立考虑SSSI的区域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以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建筑群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评估为例,采用该方法对该校区建筑群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进行评估计算。同时,也对未考虑SSSI情况下的该校区建筑群震害进行计算。运用HAZUS对建筑群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进行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实际震害调查数据、HAZUS震害计算结果和本文建筑群震害计算结果可知,相比HAZUS震害计算结果,本文建筑群震害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震害调查数据;与未考虑SSSI的建筑群震害计算结果相比,考虑SSSI的建筑群震害计算结果精确度更高,更能反映建筑群的实际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保震后高层建筑坍塌墙体修复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一种高层建筑震后坍塌墙体修复施工安全管理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信息熵法对震后高层建筑坍塌墙体修复施工管理的控制特征量进行提取,确定模型评价指标权重;根据加权学习法对坍塌墙体修复的施工进行量化控制;通过灰阶量化评估进行约束参量分析,构建安全管理控制模型;采用管理因素模糊调度算法实现施工安全管理控制,并完成优化决策。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坍塌墙体修复施工管理控制的管理效益与累积评价百分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震后高层建筑坍塌墙体修复施工管理控制的管理效益最高可达83.32%,累积管理效果回报率较高,累积评价百分率平均约为75%,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效能,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地震灾害、建筑物、人口、经济、抗震救灾等多方面出发,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进行有效结合,对地震危险性、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构建城镇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张家口地区16个县区为例,采用专家-层次分析法,建立精细化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建筑物抗震性能普遍较差,怀来县地震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阳泉地区30个乡镇10 032户农村房屋的基础上,分析了阳泉地区农村房屋建筑的种类分布、结构特征、农村房屋的震害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的现状,指出了农村房屋建筑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