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发展规划是区域生产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总体部署。本文探讨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在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规划( 简写 R D P) 是区域生产力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总体部署。本文探讨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基本功能。认为 R D P 是编制中长期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国土规划在新形势下的有效补充,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广域拓展;在区域发展中充当着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调控器的职能、区域 P R E D 之间矛盾聚合体与调节器的职能和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指挥棒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不仅消耗了巨大而有限的宝贵资源,而且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自然资源的供应能力和人类生存需要的矛盾,因此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了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以河南为例,根据自然资源特征,以振兴经济为目的,探索其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20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讨论的基础上,以1978~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了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1)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集聚起促进作用;(2)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对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这说明在我国各省市区之间第一产业发展是比较均衡的,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6.
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调整政策、投资环境和将来发展趋势作了全面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下一世纪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及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过程中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城区与交通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出发,扼要论述了宁西、京九铁路的与兴建,给河南东南部的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并提出迎接这一机遇采取的主要政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湛港-腹生产力结构主要是指由广东湛江地区港口和港口城市与海洋和大西南陆地两个腹地连接所形成的生产力区域结构。优化湛港-腹生产力结构具有独特的外在条件和强烈的内在要求。必须开辟湛江海洋型经济产业开发带,建立一个由沿海开放城市推动原料产地发展的外向型海洋经济地域结构,作为粤西、大西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9.
区域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表现为区域的产业空间集中化和中心城市增长,以及产业活动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并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海南应结合“十一五”规划,顺应空间非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以中心城市带动全省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鲁奇  王国霞  杨春悦  曾磊 《地理研究》2006,25(5):765-774
本文对我国1990、2000年间流动人口在东、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中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三个亚区的分布变化以及这一分布变化与上述各地区各相关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0年中流动人口东、中、西部分布变化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变化高度一致;而10年中流动人口在东部地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这三个亚区层面的分布变化则与经济发展要素变化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除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外,这可能与该区域地方社会人文等文化本底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制度及习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广西杉木林气候生产力模型及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作者等10多年来对广西杉木林生产力测定数据和之相芬配的平均气温,温暖指数,降水量,湿度指数和实现蒸散量等气象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杉木林的气候生产力模型,给出全区杉木林气候生产力分布,并与迈阿密和桑斯威特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NPPT,NPPWI和NPPV模型符合杉木林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杉木林的气候生产力自北向南递减,而用迈阿密和桑斯威特模型估  相似文献   

12.
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覃成林  唐永 《地理研究》2007,26(3):548-556
1990~2004年,河南区域经济增长形成了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 4个趋同俱乐部。高收入和低收入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且连片扩张,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空间结构的两极分化日趋增强。总体上,一个区域的"邻居区域环境"对其经济增长及其向何种趋同俱乐部转移有规律性的影响。低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及其向中低收入趋同俱乐部转移的概率与其邻居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正相关。中低收入区域更倾向于向低收入趋同俱乐部转移。对于中高收入区域,与经济增长水平越高的区域为邻,其向高收入趋同俱乐部转移的概率越大;反之,与经济增长水平越低的区域为邻,其向中低收入趋同俱乐部转移概率也越大。高收入区域的经济增长及稳定性受邻居区域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13.
区域客流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杨齐 《地理学报》1990,45(3):264-274
通过O-D调查虽可以取得区域之间的客流量,但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不可能进行经常性和全覆盖的调查,而且从抽样调查得出分析结果往往有一段时滞。因此,寻求区域之间客流联系的一般规律,利用有限的客流统计资料,借助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区域间的客流联系成为取得客流分布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中国省区之间客流联系和辽宁省内客流联系的分析,对区域客流联系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区域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着重强调了以文化、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积累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约束作用。然后,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出西部区域社会积累结构的核心-制度准备与制度创新成本已成为西部大开发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的重要前提,同时指出与WTO规则对接、加强对外贸易应是西部大开发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第三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简要评介产业结构化,初略回顾和分析国内外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并强调要认识第三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历史和区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差异很大,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为了分析清楚甘肃省经济发展与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本文采用2004年最新统计数据对甘肃省经济不均衡性与人口分布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首先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比较了甘肃省主要经济部门与人口空间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然后通过计算地区综合经济指数、文化水平综合均值,分析甘肃省综合经济水平与人口发展的相关关系,从经济部门的内部组成与外部综合经济实力两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经济与人口分布以及综合经济水平与综合人口素质的空间关系,为甘肃省经济合理布局和适度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意见,为地区经济、人口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发展与人口再分布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口普查和流动人口调查等数据,探讨中国区域人口再分布新动态。随着中国进入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国区域人口再分布出现了人口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转向"多向集中"、人口迁移的地理临近效应弱化、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吸纳效应显现、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粘性作用"尚存等特征。新形势下东部地区大城市人口调控工作要以"调"代"控",重在调整人口结构,使之适应新一轮服务型经济发展的需求。中西部地区重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关系,防止"隐形城镇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沙地植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种丰富度和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计算方法的功能多样性和组成多样性为指标,探讨了植物多样性对科尔沁沙地草场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其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植被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以组成多样性最大,功能多样性次之,植物种丰富度最小。在小尺度上,组成多样性只存在一种格局且具有分形结构,其格局对干扰过程反应不明显;功能多样性有多种格局存在,对多种干扰过程反应敏感。从提高沙地草场生产力和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草场改良的依据应建立在种的引进和引进种所产生的组成多样性上。  相似文献   

20.
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河南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出口贸易、实际利用FDI两方面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新近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极化理论和方法测算并分析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程度、演化态势,对极化空间指向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态势突出,作为增长极的中原城市群地区与外围地区两极分化格局突出。最后,针对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发展的现状特征提出几点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