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用放射性同位素比值方法对铀矿化(点)和综合异常进行鉴别和评价的应用效果,指出该方法对鉴别地表异常的真假、评价铀呈矿现象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环境同位素的方法研究堤坝渗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环境同位素堤坝渗漏研究中的基本原理,环境同位素作为天然示踪剂,标记着地下水、河水和降水。目前用来定量的描述堤坝渗漏过程的同位素场微分方程模型相对较少,在作一定的假定和简化的前提下,基于力学基本定律和微元法推导堤坝渗漏的放射性同位素微分模型,为定量计算和精确模拟堤坝渗漏提供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为分析堤坝渗漏过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应用铀、钍、锕铀系中~(228)Ra、~(230)Th、~(231)Pa、~(232)Th等同位素与~(38)U、~(226)Ra之间存在量关系探索了3112矿床深部矿体偏镭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矿床深部偏镭是外来镭后期叠加所致。分析数据显示,严重的偏镭现象难以用局部偏铀地段的镭流失予以补偿。这就提示有隐伏镭源体铀存在的可能性。本文所述方法也适用于地表放射性异常性质的判别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列举了5个花岗岩和火山岩地区的水中放射性同位素比值的应用实例。通过其测定结果总结了不同地区、不同岩性和矿化地段水中同位素比值的差异。作者认为:在运用水中放射性同位素比值作为找矿的判别标志时,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水异常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5.
《地球化学》1972,(1):111-112
放射性同位素C^14的绝对测量是建立在现代的精确的核物理方法基础之上的.这种测量接近目前核探测技术或者说是低能量弱放射性探测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中的离子延时引出方法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庆民  陈东 《岩矿测试》1999,18(3):182-184
为了提高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分辨率,在自行研制的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上进行了离子延时引出新技术的探讨与实验,比较了不同的脉冲引出方式,在线性方式下得到了分辨率超过1000的质谱图。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下水年龄是研究煤矿区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运移规律和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资源可更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煤矿水灾害防治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近年来它已成为国际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详细阐述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及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地下水测年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述。并讨论了目前地下水测年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待加强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512矿床为例,研究了砂岩铀矿体铀、钍含量及其放射性同位素分布规律,由此讨论铀矿体的定位条件。结果表明:①在整个层间氧化带中岩石的钍含量变化不大,表现出钍化学性质的不易被淋洗、迁移、富集的惰性特征;②铀含量从强氧化带到弱氧化带直至矿化带逐渐升高,由矿化带到还原带逐渐降低,铀含量分带性反映了氧化环境铀溶解迁移、还原环境水解沉淀的过程;③铀含量大于100μg/g是砂岩铀矿体的定位条件;④放射性同位素比值作为铀矿体定位条件因矿体所处时期不同而不同;后期矿体放射性同位素定位条件为1≤234U/238U≤2,0≤230Th/238U≤0·2,234U/230Th>1;前期铀矿体放射性同位素定位的标准为0·75≤234U/238U≤1,0·5≤230Th/238U≤1。  相似文献   

9.
《国外铀金地质》1999,16(4):380-382,384
开发了一种用^238U和^232Th作为内标的α能谱测定铀和钍放射性同位新方法。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精确地测定样品中的^238U和232Th。将其他部分样品全部溶解,采用阴离子交换法分离铀和钍,制备为α能谱测定的电镀薄(低强度)源。人已知的^238U和^232Th质量浓度,求得它们的活度浓度,之后据α能谱,从U(^23U、^235U、^238U)和Th(^228Th、^230Th、232Th)放射  相似文献   

10.
11.
高压电脉冲破岩在高温等离子弧的作用下,产生的热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使岩石破碎,其破碎坚硬岩石有显著效果。为研究电压、岩石矿物成分、孔隙率3个参数对岩石内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本文基于Selfrag高压电脉冲破岩的试验数据,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建立了一种针针电极结构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施加的电压不同,岩石内部电场强度分布不同;电场在不同矿物成分边界发生畸变,不同矿物成分相对介电常数变化越大,产生畸变越明显,高压电脉冲破碎优先发生在不同矿物成分的接触面;岩石内孔隙的存在,使其周围的电场发生了畸变,其他参数一定,孔隙率越大,岩石越容易被电击穿。研究结论可为高压电脉冲钻井破岩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难浸金矿石电场强化电离—氰化提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平 《岩矿测试》2000,19(3):228-231
对硫、砷、炭(泥)含量较高的难浸金矿石,采用电场强化电离-氰化提金新工艺进行试验,从理论上对方法原理者了讨论,并通过试验对比,证明该方法较规氰化提金方法提高了金浸出率(8%~80%),缩短了浸出周期(为原周期的1/4~2/3)。经野外堆浸试验,肯定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交变电磁场作用下煤吸附解吸电磁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容量法对焦作朱村矿变质无烟煤在不同频率的交变电磁场中吸附解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频率的交变电磁场作用下,煤吸附CO2、N2仍旧符合Langmiur方程;交变电磁场减弱了煤的吸附能力,减小了吸附常数b值,但饱和吸附量(a值)基本上不变,是典型的表面改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海洋电场信号被广泛用于海底以下地质构造、水体目标探测、物理海洋和海洋物理特性分析等研究领域,收集海洋电场信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其中海洋电场传感器是其测量媒介。近年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作为新型材料成为研究热点,镍酸钐是钙钛矿复合氧化物中性能比较特殊的一个,具有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在海水中稳定性强,对低频电场信号敏感度高,有望成为新型海洋电场传感器的电极材料。国内外学者对镍酸钐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镍酸钐的电学特性尤其是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光学特性及其制备流程。本文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镍酸钐用于海洋电场传感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海水环境中钢铁腐蚀产物即锈层中的厌氧微生物群落和锈层矿物特征及其相关性。微生物富集培养和初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海水钢铁锈层中至少生存有硫酸盐还原细菌和铁还原细菌两种厌氧细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等对锈层样品进行了矿物学观察和分析。在外锈层和中间锈层,主要是α,β,γ-FeOOH等铁(水合)氧化物。铁水合硫酸盐即绿锈则主要出现在内锈层。初步讨论了厌氧细菌作用下的铁腐蚀矿物生成和转化过程,并提出钢铁锈层微生物和矿物在海洋环境的微生物修复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Mead axisymmetric distortions in the geomagnetic field and uniform electrostatic field parallel to geomagnetic field have been assumed to derive an expression for the inhomogeneity parameter, αd. Consequent change in the pitch angle diffusion of charged particles has been obtained. Using these parameters, the variations in the precipitating electron influx with varying stand-off distances and parallel electrostatic fields have been computed.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导流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油田各个开发阶段都可达到增油降水的效果.目前多数主力油层内部剩余油分布零散,注水效果差,新增储量的油层大多数是渗透率低、物性差的薄油层.现场试验证明,应用电动法这一新技术,已初步实现了增加原油渗流速度、提高油水流动的相对渗透率和解除油层堵塞等的效果,工艺上是可行的.且用导线传输直流电场与其它传输方式相比,对井口及地面通电设备的安全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8.
THE GEOTHERMAL PULSE OF HOT-SPOT AND ITS DISPERSION PROCESS OVER CHINA-INDIA-BURMA AND CHANGE OF SHORT-TERM CLIMATE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magnetic storm of 21st March 1990, the DE-1 spacecraft encountered the auroral region at high invariant latitude at altitudes ranging from a few thousand kilometers in the ionosphere to many earth radii in the magnetosphere. The magnetic field perturbations interpretable as field aligned current (FAC) layers and the electrostatic turbulence possibly due to electrostatic ion acoustic instability driven by these currents are shown. The critical drift velocity of Hot Plasma Torus (HPT) electrons and the growth rate of ion acoustic wave as a function of electron to ion temperature ratio (T e/Ti) for low and high current densities and energy of HPT electrons are found out. The intense FAC destabilizes the ion acoustic wave and the resultant electrostatic turbulence creates an anomalous resistivity. The current driven resistivity produces parallel electric field and high power dissipation. The anomalous resistivityη, potential difference along the auroral field lines Vt|, intensity of electric field turbulenceE t| and power produced per unit volumeP are compu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in westward magnetic perturbation increasesJ t|, η, Vt|, Et| andP. Hence HPT electrons are heated and accelerated due to power dissipation during magnetically active periods in the auroral region. Concerning, applications, such HPT electrons can be used in particle accelerators like electron ring accelerator, smokatron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