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岩体损伤力学理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对损伤及岩体损伤理论的发展历史,并简要介绍了岩体损伤力学的主要内容,任务和研究它的若干假设,详细讨论了什么是损伤的表征,什么样的变量可作为损伤变量及如何用直接的或间接的,力学的或物理学的方法来测量它们,研究表明,岩体的损伤是在初始损伤的基础上累进性发展的,是不可逆的,研究材料的损伤演化时,可引进一些能反映材料内部结构变化的内变量构成损伤演变方程,损伤演变过程的研究也必是今后研究的热门。  相似文献   

2.
依据现场工程岩体节理的统计分析,应用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计算地下厂房各个岩体结构分区的损伤张量,建立应用最大主损伤值评价工程岩体质量的分析模型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3.
论岩体结构控制论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作者于1984年提出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并全面、系统地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指导研究了岩体变形、岩体破坏及岩体力学性质的基本规律;提出岩体变形系山岩体材料变彤和岩体结构变形共同贡献的,岩体破坏系受岩体材料破坏和岩体结构破坏控制的;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决定于岩体材料力学的性质,而且受控于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及环境因素力学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岩体可以划分为连续介质、碎裂介质,块裂介质及板裂介质四种岩体力学介质,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岩体结构力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实际工程中,岩体的应力变化状态非常复杂,并不只是简单的加载或者卸荷,如水利工程中的大坝,当坝基开挖时其力学条件主要表现为开挖方向的卸荷(其他方向有可能卸荷,也有可能加载),而坝体修筑以后,力学条件又主要表现为加载。因此,对卸荷损伤后的岩体再次加载时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三轴卸荷及卸荷损伤后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下,含断续预制节理岩体经过不同程度卸荷损伤后再次加载时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围压对于含断续节理岩体变形模量影响不明显,岩体弹性模量与围压没有明显关系,相同围压下节理岩体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均显著低于完整岩体:节理岩样峰值应变随着围压的增大线性增大,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比于完整岩样,节理岩体峰值应变随围压增大增长更快:围压越低,卸荷对岩体强度的影响越大,随着围压增加,卸荷量不同造成岩样的损伤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处于开采状态中的断裂边坡岩体中存在的断层和弱层,使岩体内部和边坡表面的变形复杂化.经典极限平衡理论难以评价变形稳定性问题,传统有限元技术不能很好地分析断裂岩体的滑移问题.本文运用现代工程岩体力学理论和连续介质与非连续性介质耦合大变形有限元技术,研究了断裂边坡岩体在露天开采工程扰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层错动,进而引起地表异常变形的全过程,展示了现代工程岩体力学理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多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及模型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由裂隙、岩石组成的多裂隙岩体,本文通过对裂隙岩体内的应力、应变的体积平均,提出了适合于这种岩体的等效连续模型。运用损伤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理论,定义了岩体损伤张量、有效应力张量、损伤应变等,建立了损伤演化方程,从而建立了多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对岩体裂隙的扩展方式进行了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7.
岩体结构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力学是解决土木工程、矿山工程、国防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岩体工程建筑的基础理论。但是工程界仍感到已有的岩体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低。作者认为原因有两条:(1)岩体力学研究与地质研究脱节,(2)已有的岩体力学理论不能反映岩体力学的真实规律。已有的岩体力学理论是从材料力学和土力学移植过来的,实质上是连续介质力学,不符合岩体的地质实际。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某电站岩体质量分类中的力学参数选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澜沧江上游某大型拟建水电站坝区岩体质量分类中的力学参数选取为研究实例, 对岩体质量分类的本质含义, 尤其是如何选取岩体力学参数以及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孙英学 《江苏地质》2001,25(1):41-43
卸荷工程岩体与传统的加载岩体的力学条件有着本质的区别,其非线性特征更为明显,卸荷工程岩体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对卸荷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力学参数的确定、本构关系及卸荷岩体释放荷载的计算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结构岩体变形性质及变形参数,强度特性及破坏概率的研究方法及有关结论,运用理论公式表述了众多地质因素对岩体工程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岩石低周疲劳损伤模型与损伤变量表达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岩石(体)工程领域,周期荷载作用下岩石的疲劳破坏特性与岩体的长期稳定性密切相关。针对目前对混凝土疲劳损伤研究较多,但对岩石疲劳损伤研究相对较少这一现状,运用损伤力学方法对以累积塑性应变表达的损伤变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常用的以累积塑性应变表达的损伤变量表达式存在的理论上的缺点,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石疲劳损伤变量表达方法。为研究岩石在疲劳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不断劣化的过程,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岩石在疲劳荷载下的损伤发展和变形规律,并考虑岩石材料的硬化特性,推导了低周疲劳损伤演化方程,经低周疲劳试验数据分析,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岩石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可用于岩石在低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岩体力学参数一直是困扰岩石力学和数值计算深入研究的难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实用性.本文在岩体损伤力学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弹性波波速、损伤力学和反分析相结合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如何科学评价裂隙冻岩质边坡稳定性、如何采用有效措施保证冻岩边坡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营,已是目前岩石力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对青海木里地区含冰裂隙冻岩地层煤矿露采过程中的大规模边坡工程问题开展现场勘察和试验研究,分析了高寒地区冰体赋存特征、含冰地层消融特征及含冰地层融水出流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含冰裂隙冻岩强度特性及冻岩边坡普遍性的变形失稳特点,提出寒区冻岩边坡失稳机理为冰-岩系统在热侵蚀和荷载共生作用下的热力耦合结果;对消融作用下含冰裂隙冻岩的物理力学、热力耦合特性及裂隙冻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认为开展融化作用下含冰裂隙冻岩体强度特性及边坡失稳研究将是与冻融损伤并重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岩石受压状态的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损伤力学的方法对岩石在受压状态下的破坏行为进行了分析,损伤力学(CDM)方法近年来在金属、混凝土及复合材料等工程材料的蠕变、断裂等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大量应用。损伤演变是物质内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过程,损伤变量是与塑性变形一样的内变量,文中据实验数据推导出某类岩石的损伤变量演化曲线,以及损伤与应力的变化关系,以期用损伤学方法研究岩石变形的局部化行为。  相似文献   

15.
考虑温度损伤的盐岩蠕变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其志  冯夏庭  周辉 《岩土力学》2009,30(8):2245-2248
根据统计力学原理,以分形岩石力学为桥梁,对盐岩在温度与应力耦合作用下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导出了考虑围压效应的损伤变量表达式。综合前人的成果,推导出温度–应力耦合下的盐岩损伤方程。对盐岩在温度与三轴应力共同作用下的蠕变试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盐岩蠕变过程中衰减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的各自特征。对于广义Bingham 蠕变模型在衰减和稳态蠕变阶段引入一非线性函数,在加速蠕变阶段引入损伤,建立了盐岩考虑温度损伤的蠕变本构关系。利用盐岩的三轴蠕变试验数据对新的蠕变损伤模型参数进行辩识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在不同温度作用下盐岩的衰减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的规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岩石统计渗流模型和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韦立德  杨春和  徐卫亚 《岩土力学》2004,25(10):1527-1530
采用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建立考虑渗流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是一种有效方法,但相关文献目前还极少。利用细观力学的Eshelby等效夹杂方法, 探索了考虑渗流和损伤的Helmholtz自由比能函数的确定,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考虑渗流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提出了考虑渗流和损伤过程的岩石破坏准则,建议了考虑损伤和应变的岩石渗透系数演化方程。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所建立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贾善坡  吴渤  陈卫忠  伍国军  高敏  龚俊 《岩土力学》2014,35(8):2375-2384
以热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岩石热-力完全耦合作用及其对力学参数和热特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岩石热-力-损伤耦合模型及其参数演化方程,以ABAQUS软件为平台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并通过典型算例验证了岩石热-力完全耦合的重要性。然后以某深埋软岩隧洞为例,研究温度和开挖卸载共同作用下的隧洞围岩力学行为和损伤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和损伤演化过程影响显著,开挖损伤和热应力诱发的损伤对围岩热力学参数的影响不可忽略;所提出的力学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围岩损伤演化、调热圈演化以及热力学参数演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拉应力作用下的考虑渗流的岩石本构模型研究尚且很少。采用细观力学研究了岩石损伤变形过程,考虑了渗流过程。由于选用了新的微裂纹扩展准则,提高了解方程效率;采用细观力学成果建立了考虑渗流的微裂纹面不连续变形对岩石变形影响规律,并采用断裂力学成果建立了考虑渗流的微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同时考虑微裂纹扩展过程和渗流过程的岩石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也适用于岩体。  相似文献   

19.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厂房围岩稳定性断裂损伤分析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厂房围岩断续节理发育,为了限制岩体的变形破坏,需采用锚杆(索)进行加固。如何正确估价开挖后洞室围岩节理损伤演化扩展和判断其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采用损伤学方法得到的加锚节理裂隙岩体的本构关系及其损伤演化方程来评价此类岩体稳定性和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20.
岩体损伤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袁建新 《岩土力学》1993,14(1):1-31
从微观及宏观两方面对岩体损伤的意义及性质作了阐述,介绍了连续损伤力学中有关损伤变量的定义和量度,给出了韧性、脆性、疲劳与蠕变状态下的损伤演变方程。文内除了列举几种反映岩体软化及节理裂隙性质的损伤模型外,还介绍了细观与统计损伤模型。最后简要叙述了几种损伤测量方法,包括超声衰减技术、声发射以及现代光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