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世纪是世界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世纪。在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世界钢铁生产的规模、地区格局与原材料供应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钢铁工业将在高科技的推动、原材料供给与产品销售的激烈竞争、以及环境容量的制约下,进入新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时期。未来世界钢铁工业将以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为主;生产体制从注重产量向环境友好转化;市场竞争将加速跨国公司全球资本重组。我国钢铁工业在今后20至30年内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与跨国公司的并购重组,将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进一步接近市场,向沿海或大都市周边地区集中。  相似文献   

2.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分析了目前我国各省份的钢铁工业空间布局现状,利用ArcGIS的热点分析工具对钢铁工业空间布局与消费市场地的耦合状况进行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空间集聚性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钢材产地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地区,钢材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从生产消费地空间耦合程度上看,吉林和内蒙古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市场的空间耦合度最高,辽宁、河北和山东的耦合度最低。最后,分析了钢铁工业空间集聚性下降的原因,并根据钢材生产消费耦合程度提出各省份钢铁工业企业布局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部资源》2012,(2):20-21
工信部日前印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由大变强"如何走,产能、布局、原料等新目标如何落实……针对这些问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7日对《规划》作了权威解读。提高品种质量据了解,我国钢铁工业在钢材品种质量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量大面广的产品档次低,质量和稳定性较差,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不强,与下游行业衔接不畅。为此,《规划》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稳定性、满足下游需求三方面提出品种质量的具体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制造业的优化布局对于夯实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强化大健康产业体系等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采用我国中医药制造业的空间统计数据,结合31个省市相关数据信息,利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并建立产业布局评价模型,研究了我国中医药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和各省市布局综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地理分布表现为以黑河-腾冲为分界线的东南部数量偏多而西北部数量明显较少;②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优化该产业布局需要提高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并促进三个子系统均衡发展;③东部沿海及沿海往内地延伸地区的中医药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且布局较合理,而西部地区制造业的综合布局指数与协调指数均比较低,其产业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不均衡。  相似文献   

5.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要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是缺乏物质基础的。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后,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钢产量首位。进入21世纪后,我国钢铁工业更进一步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演进历程与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鹤  金凤君  刘毅 《地理研究》2012,31(11):2031-2043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演进及格局,探讨了其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研究认为,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经历了内陆分散布局、沿海局部快速集聚及沿海全面加速扩张三个阶段。经过60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了“十大石化产业基地”.原材料、市场和政策因素是影响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三大主导因素,各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在石化产业发展的早期,原材料是影响石化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在此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石化产业主要布局在原油丰富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成为影响石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中国石化产业开始向沿海局部地区布局。2000年以来,在原材料、市场、政策等多种因素驱动下,石化产业加速向沿海地区集聚,沿海石化产业带初步形成,无序扩张态势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化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性原材料工业,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会反作用于钢铁工业,促进其持续发展。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钢铁工业的空间格局因而呈现出分异。通过计算1985-2006年的钢产量的变异系数,探讨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由集中转向扩散然后再次集聚的演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早期,中国钢铁工业主要集聚于辽宁、上海和湖北等少数省市;1985-2002年间,中国钢铁工业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华北和华东地区扩散,钢铁工业的非均衡化发展态势有所缓和;2002年以后,这一空间格局逆转为向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集聚,中国钢铁工业的非均衡化发展态势再次加剧。其次,通过考察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在企业视角下考察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最后,探讨了引导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市场需求、投资、原材料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在这一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沿海滩涂资源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态开发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沿海滩涂资源生态开发研究,是近年我国沿海滩涂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现有研究均很少考虑尺度问题。作者在探讨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尺度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不同空间尺度下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初步探讨了区域、农场与地块尺度下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生态开发模式的主要特征,并对沿海滩涂梯级开发、基塘系统、盐田综合利用和虾池立体养殖等主要生态开发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产业的结构与布局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与主体内容,国内相关文献日益丰富,但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国内研究存在起步晚、发展缓慢,高层次研究成果少且增长慢,以区域实证研究为主、理论创新研究较少等问题,现有研究集中在6方面:①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内涵、规律及其与陆域布局差异探索;②沿海省份或大城市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绩效评价、竞争力与趋势研究;③区域海洋产业布局模式及优化政策支撑体系研究;④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产业承载力评价及海洋功能区划研究;⑤海洋产业集群,尤其是港航集群的初步探索;⑥国外海洋产业发展态势、统计标准与区域海洋产业合作探索。本文初步总结了国内对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研究文献的增长规律,并立足于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研究趋势,指出未来应加强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前沿领域及理论体系探索,并为我国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河南在研制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对涉及全省宏观决策的一些重大问题莫衷一是。本文试就生产力布局问题略陈管见。 一、河南优越的发展条件及其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河南经济虽落后于东南沿海等省,但它在全国总体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仍不容忽视。这是由该省一些独具的优越发展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鲍俊林  高抒 《地理科学》2019,39(4):596-605
海洋盐业是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部分,也是沿海传统产业之一,13世纪以来不断发展演变。将沿海分为北、东、南3个地带,搜集整理与海盐经济相关的多种历史文献及方志资料,运用地理学方法分析评估了海洋盐业百年尺度的动态演化过程,并比较了资源环境与管理政策的驱动作用及其差异。研究表明: 沿海盐业表现为传统煎法长期主导、逐步废煎改晒的过程,不同盐区的演化进程存在显著差异,北部盐区最快,东部次之,南部整体发展缓慢; 海盐生产重心长期位于东部的两淮盐区,19世纪后期向北部盐区快速迁移; 资源环境与生态差异促进了各岸段海盐生产演化分异,垄断性管理政策迟滞了海洋盐业的空间集聚进程,未来沿海开发与海洋盐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主要依靠基于资源生态约束的管理政策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郭泉恩  孙斌栋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218-1227
本文基于2003-2012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地统计方法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空间分布,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03-2012年间,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空间差异表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分布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变化特征;相邻省域间的创新水平存在明显溢出现象,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高校研发水平、企业规模和市场开放度均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起到促进作用,且研发人员投入和市场开放度还能进一步促进相邻地区的创新发展,而企业规模则对相邻地区的创新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投入,重视高校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破除区域壁垒促进技术流动以及加大市场开放度,都有利于提高整体创新水平和缩小创新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滨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勇  何彪 《世界地理研究》2005,14(1):102-107
本文站在战略的层面,对我国海滨旅游开发的背景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我国海滨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组合,结合考虑区域问海滨旅游资源相似性、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客源市场等因素,提出了我国海滨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结构。最后针对我国海滨开发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为我国海滨旅游开发给出了几点战略措施,旨在对我国海滨旅游的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钢铁产业、石化产业、汽车制造产业为对象,分析和对比其空间分布特征。以这3类产业的大中型企业为样本,依据企业选址的实际数据,构建离散选择模型,基于模型中效用函数系数,研究这3类临港产业选址行为的差异,尤其是偏好“选址临港地区”程度的差异。同时,从原材料来源、海运方式分担率、产品需求分布等方面分析3类产业临港偏好程度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石化产业靠近沿海沿江区域的现象最明显,其离散程度介于钢铁产业和汽车制造产业之间;钢铁产业除选址在沿海沿江地区外,还有部分选址在离矿山较近的内陆地区,其离散程度最大;而汽车制造产业选址靠近沿海区域的现象不显著,其离散程度最小。2)产业选址效用随到港口、原材料供应地、产品市场可达性的提高而增加,随地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减少。3)从标定的选址效用函数的各项系数看,3类产业选址时对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这可以反过来解释各产业临港偏好程度的差异性。4)临港产业临港需求的产生主要受产业运输成本驱动,表现在利用海运方式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以及就近服务于产品需求地以降低内陆运输成本2方面。经比较发现石化产业的综合运输成本高于钢铁产业,因此石化产业表现出最强的临港偏好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工产业布局演变与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辉  段学军 《地理科学》2020,40(10):1646-1653
基于2003—2013年的企业数据,研究了中国化工产业及其行业空间布局演化、影响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①化工企业呈现沿海-陇海线-沿长江的"π"字型分布格局,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株潭等4个热点区,天津-淄博、上海-南京、广州-茂名等化工集聚区的双核结构凸显,布局演变呈分散化趋势;②整体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基础化工行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反之相对精细高端的行业集中在沿海地区或在沿海地区内部转移;③整体上港口条件、市场需求、地理区位、环境规制的影响贡献呈现下降趋势,而资源条件、外商投资、科技投入等要素的贡献上升,不同行业影响程度和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徐敏  阙维民 《地理研究》2014,33(4):735-750
以中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窑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学方法,将中国沿海区域分为内、中、外三个地带,分析这一特定地理区域三个地带内的窑业遗产构成、类型及其时空分布;通过与中国内陆区域同类遗产相关特点的异同比较,获知沿海区域窑业遗产的区域整体特色;进而探讨窑业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深层内在联系。研究认为:该区域内窑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折射出历史时期中国沿海区域窑业经济发展进程是一个从北到南、由内而外逐步推进的有序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狄乾斌  刘欣欣  曹可 《地理科学》2013,33(12):1413-1420
中国海洋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地区差异明显。以沿海1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2个角度,运用变差系数及加权变差系数来表现1996~2010年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成倍增长,总体差异在波动中减小;采用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对海洋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演化进行分析,得出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演进,海洋产业集聚规模有所减弱,各产业趋于均衡发展;具有资源属性的海洋产业集聚程度最高,海洋第三产业集聚程度降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将其分为3个梯队;使用R/S分析法对沿海地区差异情况进行预测,显示未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最后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