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濮城油田沙二上2+3砂层组为例,分析了末端扇储层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末端扇沉积模式,确定了剩余油分布。末端扇储层分为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亚相,中部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是主要储集砂体。剩余油平面上主要集中在分流河道侧翼过渡区及近水道漫溢、远水道漫溢和分散的井网难控制的小透境体中,垂向上集中在正韵律顶部和反韵律底部等物性差的地方。二砂组主要富集在S23、S24小层的近气顶区,三砂组主要富集在S34、S35小层的濮53、文17断块构造高部位及注采不完善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为水下扇沉积,具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特征。沉积物粒度较细,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垂向层序为正粒序。沙三中亚段具沟道、沟道间、席状砂和泥石流等微相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研究区储层描述和剩余油预测的精度,综合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以岩芯、测井资料为基础,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进行了高分辨率精细层序划分,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将沙二上亚段2+3砂组划分为一个中期旋回,作为等时地层格架,并且进一步进行了短期旋回的识别,作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最终将沙二上亚段2砂组分为7个小层,3砂组分为9个小层,并在全区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单井岩芯观察和描述,对研究区内各砂组砂体和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研究,最终建立了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的沉积模式,认为该地区为具有恒定物源供给的细粒末端扇沉积体系,而非前人所认为的辫状三角洲沉积。研究区亚相类型主要为末端扇中部亚相,中部亚相又分为分流河道、泥滩、近水道漫溢和远水道漫溢4个微相。 相似文献
4.
5.
6.
复杂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其演化的准确描述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的区域沉积背景,利用岩心描述、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81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块地层发育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相过渡型沉积,沙四下段河流末端能量损失、流量波动,发育末端扇沉积,分流河道顺物源方向向河道漫溢和泥滩演化,形成扇状堆积体;随湖平面频繁大面积扩张收缩等沉积环境变化,沙四上段演化为滨浅湖滩坝沉积,滩坝砂体整体呈复合砂体连片平行于主控断层走向分布。 相似文献
7.
陆相盆地水下扇扇中亚相的微相细分--以东营凹陷史南地区沙二9梁家楼水下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营凹陷史南地区沙二9砂层组的小层精细对比和微相细分,可以将梁家楼水下扇扇中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水道、辫状砂坝、“边滩”、侧缘砂坝、侧缘分支沟道、末端砂坝、冲溢扇、低阶地、高阶地等9个微相。不同微相之间的砂体粒度变化、平面发育位置都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其中的辫状砂坝、“边滩”、侧缘砂坝是在水下地形较平坦,坡度较小的情况下,由辫状沟道侧向迁移形成的。对水下扇扇中亚相的微相细分和重新厘定,不仅有助于对水下扇沉积过程的进一步了解,而且也将有助于油田对水下扇砂体剩余油的分布研究和开发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油田泉四段三角洲前缘的沉积微相组合及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辽盆地南部大老爷府地区早白垩世泉头组泉四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储油微相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提出将其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混合区”和“河口坝区”三段微相组合区。将水下分流河道进一步划分为废弃型、完整型和多期叠加型3种;识别出坝上河混合微相组合;将河口坝组合再划分为完整型河口坝和叠加型河口坝。讨论了在坳陷湖盆条件下三角洲前缘厚层储集砂体各微相组合的形成机制以及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岸水下扇沉积微相及储层的控制因素研究:以沾化凹陷罗?…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资料,将罗家鼻状构造沙田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三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微相,根据沉积旋回,钻井和测井模型将沙四段上部划分为五个砂层组,在垂向和横向上对近岸水下岸的砂砾岩体进行了对比,并恢复了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文章还讨论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表实地踏勘和浅层探槽解释,结合卫星照片解译,参考第四纪和历史地理研究结果,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黄羊泉扇的沉积特征及其第四纪以来的演变进行了分析.黄羊泉扇是一个发育在内陆干旱地区、以河流沉积为主的河流扇,扇体平面上呈上细下粗的“葫芦型”,可以划分为上扇、中扇和扇缘3个相带,沉积物具有由上扇向扇缘变细的趋势.扇上沉积动力以河流为主,缺乏泥石流沉积,但扇面活动水道不发育,大多数河道为偶尔才有径流通过的暂时性河道,风对扇表面的沉积物有明显的改造作用.黄羊泉扇扇缘发育4种不同的终止方式,一部分进入艾里克湖,一部分终止在沼泽地带,一部分在小型湖泊边缘消失,一部分受地形阻挡终止,与经典冲积扇和扇三角洲都不完全相同.结合前人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认为第四纪以来黄羊泉扇所在的古玛纳斯湖出现过6次高湖平面,在30 ka以前,黄羊泉扇体一直处于古玛纳斯湖包围中,形成黄羊泉扇三角洲.直到30~10 ka期间才由于湖泊水位下降,扇体逐步出露形成河流扇.研究建立了黄羊泉扇随着湖平面升降从河流扇三角洲不断演化为河流扇的沉积模式,表明黄羊泉扇目前正处于河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河流扇沉积体系演变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张昆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9,39(1):89-95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应用BS1-1取心井资料进行泥岩颜色、岩石组合、沉积结构、构造、粒度分布、沉积韵律等相标志分析,对BS油藏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沉积微相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BS油藏PI油层组为扇三角洲前缘远端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分布范围有限,仅在断层附近发育,河道前端受湖浪作用改造明显,前缘席状砂发育,偶见远砂坝,河道间微相不发育。沉积微相类型控制了储层类型及其展布方式和储集性能,沉积微相展布对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水下分流河道生储盖组合良好,为油气有利富集相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心的详细观察,结合测井、录井资料综合分析,在环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3砂层组中,识别出了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和深湖3种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液化流沉积、滑塌沉积和深湖泥10种微相。编绘了一系列沉积微相连井剖面图和长63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表明研究区西部、北部及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发育深湖亚相。在深湖亚相中除了深湖泥外,发育大量的砂质碎屑流和浊流等重力流沉积。作者首次提出了源于浅水区的砂级沉积物是通过前三角洲上的一系列水道搬运至深湖区形成重力流沉积的。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建立起了该区的沉积模式。论文最后分析了研究区的油气潜力,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和砂质碎屑流沉积两种微相的储集性能最好。由于本区砂体横向尖灭现象普遍,可形成一些规模较大的岩性圈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应用油田开发区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胜坨油田二区7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发育特征以及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7砂组发育多级基准面旋回,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反映了可容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速率比值(A/S比值)在纵向上的多级变化发育模式,即在A/S比值总体向上变小的背景上,有多个次级A/S比值向上变小再变大的旋回。随着基准面的下降-波动-下降,沉积微相从7砂组底部的河口坝过度为地层中部的席状砂背景下残存的分流河道沉积,再到7砂组上部的河口坝沉积。A/S比值控制着研究区沉积微相的发育类型、展布模式。弄清楚研究区地层沉积特征与基准面旋回之间的关系对于精细储层表征和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扇三角洲相带及沉积模式的研究有力地支撑了油气勘探大发现,因而扇三角洲类型细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依据23口井岩心资料、大量录测井资料、古地貌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河控型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1)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发育3大类、8亚类、23细类岩相类型,牵引流成因的岩相比例高,砾石间多为砂质充填或是半充填;(2)可分为辫状河道、碎屑流带、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10个微相,以辫状河道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3)河控型扇三角洲平面形态多呈长轴扇形,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发育中拐、克拉玛依、白碱滩、达巴松4个长轴形扇体;(4)河控型扇三角洲的沉积受潮湿气候和古地貌因素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乌尔禾组河控型扇三角洲沉积纵向相带序列模式和沉积模式,可为扇三角洲具体类型的判别以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地形平缓,基底沉降缓慢,在湖平面整体扩张及浅水背景下河流入湖成三角洲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与测井相研究,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支河道间湾、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分支河道间湾9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不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支河道,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平均宽度200~600 m、平均厚度3~8 m的道单砂体,(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进一步调整开发井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分析及露头描述和剖面对比,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蒙其古尔矿区铀矿化的发育条件和成矿机制。研究认为,蒙其古尔地区三工河组以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等为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河口砂坝不发育。该沉积微相对研究区铀矿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砂体的连通性为成矿流体提供运移空间;(2)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控制氧化带发育及矿体富集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沉积微相变化导致的砂体变异部位是矿体厚度、宽度与富集程度增大的主要原因;(4)由决口扇形成的泥岩天窗是越流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