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编读往来     
《地图》2004,(3):79-79
《地图》杂志总编丛远东及各位编辑: 我不是从事地图或测绘的专职人员,但却是《地图》杂志的老读者,从1998年为单位订阅《地图》杂志,到2002年自费订阔,我与《地图》杂志情缘很深。我之所以喜欢《地图》,就在于这份杂志既有专业刊物的理论性、知识性,又有大众读物的趣味性。近两年,我曾撰写过几篇有关地图的小稿,承蒙不弃,《地图》杂志给予刊登,特别是2004年第1期《地图》刊登的“大漠深处统万城”的稿件,令我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地图》2004,(5):79-80
我对地图并无研究,收藏地图仅仅是为了实用,作为外出旅游的参考。我感觉《地图》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良,堪称地图爱好者的精神食粮。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①从今年已出版的4期杂志来看,我觉得每期空白较多,浪费了版面,建议今后少留些空白,也许可以多刊发1-2篇文章。 ②《地图》杂志是否可以每期抽出一定的空间刊登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地图目录,新版和重版都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地图》2003,(4):80-80
湖南师范大学 邢力去年5月,我在首都图书馆认识了《地图》杂志,我就喜欢上它。我也收藏了一些地图,各种类型都有,我想问收藏地图要注意什么?编辑: 非常高兴《地图》杂志能得到你的喜爱。在下一期《地图》杂志里我们组织了有关地图收藏方面的专题内容,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云南河口 岑彬我是一个退休铁路工人,在昆明铁路局工作40多年了,我父亲原来也是铁路工人,现孩子又是铁路工人,三代人对铁路行业都有感情,前几天在朋友家里玩,看到贵刊2003年第2期《回眸中国铁路》和《从蒸气机车到磁悬浮列车》的有关内容,让我回忆起了许多往事。请问以…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地图》2005,(2)
我与地图结缘纯属偶然。2003年底,我去中国地图出版社看朋友,在他的办公室里见到一本精美的《地图》。信手一翻,恰是陈潮先生写的“50年水陆变迁话地图”一文,当即被那沧海变桑田的翔实内容吸引,于是向朋友索要了几本,回来后又自费订了一份。从此,阅读、收藏《地图》就成了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我已收集了14本,闲暇时常拿出来翻看,孩子们回家时也抢着看。多年来,地图只是人们的使用工具,而《地图》则将其与人们的生活及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相联系。人们通过这个杂志,不仅看到了地图的线条和注记,还看到了所蕴含的高山峡谷、冰川大漠…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地图》2012,(1):6-6
注意到《地图》是因为2011年年初在北京出差的一次偶然机会,图文并茂的精彩内容立刻吸引了我。杂志既不同于那些充斥商业资讯的旅游时尚类杂志,又不同于严肃板正的教科书。于是,我与贵编辑部联系,根据往年的封面,又购买了一些过刊。  相似文献   

6.
互动     
内蒙古 《地图》2010,(6):6-7
<正>《地图》杂志好像是我一直期待的那类杂志,我也许无法详细地描述我期待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但是看到《地图》一刹那,就知道——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第 2期《地图》杂志发表了赵志欣先生的文章《中国版图不该像鸡》 ,该文认为把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不合适 ,说“中国的国土形状近似一个倒立的三角形” ,并建议多出版陆地与海洋同一比例尺的地图。无独有偶 ,2 0 0 0年第 3期《中国方域》杂志发表了常生禾先生的文章《“中国领土”当更为“中国领域”》 ,该文章说中国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 ,同时也建议出版“陆海一体不切割的中国地图 ,停止使用旧版中国地图”。对这个问题 ,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通常形容一个国家的领土像什么都是指陆地 ,不包括海洋。比如说日本像蝙蝠 ,墨西…  相似文献   

8.
董正泉 《地图》1999,(3):46-47
关于1998年国内地图收藏形势,笔者以为可以用简单几句话来概括,即:民间多促动,官方有行动,上下相配合,好戏经常有。现择要记叙,与地图爱好者共同交流。1.京鄂二地同登“加强宣传,改善服务,促进普及,支持收藏”一文该文由福建一图友建议和起草,经笔者修改补充,多位爱好者联署。文章呼吁加强地图出版宣传与地图邮购服务,亦涉及地图收藏、发展等其他意见,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国测绘报》在1997年第23期《测绘内参》上全文发表;《地图》杂志在1998年第1期封二、封三上的显著位置全文刊发,并加了按语。…  相似文献   

9.
《地图》1993,(4)
《地图》编辑部于8月8日至9日在京举行了第4次工作会议。会议集中研究讨论了两年来办刊状况、存在问题与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的措施。会议分析了来稿情况:稿源充足,但题材不平衡,偏少的题材要有计划地组稿。自1993年交付邮局发行后,订数大为增加,但也增大了亏损金额,为此,要谋求适当措施以减少亏损。为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互动     
《地图》2009,(6):6-7
我在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杂志中很惊喜地发现了《地图》,如获至宝。  相似文献   

11.
钱浩沛 《地图》2006,(4):56-61
2003年第三期《地图》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名为《南斯拉夫版图:千年的动荡》,文中结尾处,曾预言“塞尔维亚和黑山”将有可能从地图中消失。打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找绘有“塞尔维亚和黑山”版图的地图邮票。没想到的是,在我尚未找到标有“塞尔维亚和黑山”名称的地图邮票时,却等来了  相似文献   

12.
《地图》1992,(1)
《地图》从十月怀胎到正式刊行问世,已经走过了6年的历史行程。正如在创刊及一周年之际许多领导人的题词:“《地图》季刊的创刊,是地图绘制出版事业的一大进步,是一个里程碑”、“办好地图杂志,为普及地图知识,提高地图科学水平发挥积极作用”、“《地图》杂志的出版,将为地图的绘制、出版提供一个科学研究的园地,为出现更多的精美地图作出贡献”。《地图》作为一种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13.
我在此向《地图》杂志出版者表衷心的祝贺。中国地图制图工作者可为这一季刊的出版而感到自豪。它将成为中国地图事业的纪录,而且成为中国国内地图制图工作者之间以及他们与国外同行们之间的交流手段。我特别要赞扬编辑和出版者在杂志中报道ICA信息。虽然近年来信息的  相似文献   

14.
《地图》1994,(3)
《地图》杂志征稿启事1)《地图》杂志欢迎下列来稿:地图学理论、地图制图新技术、专题地图、地图生产技术经验、地图学史、地图制印、地图学教育、地理与地图、地图应用、地图学人物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书刊评介、地国科普、小品、文摘等。2)因涉及知识产权等复...  相似文献   

15.
《地图》2003,(3)
什么样的地图最让人喜爱?是对地图这一工具的使用认可与向往,还是对地图纯粹的欣赏与关注? 怎样的地图会打动图友的心,成为你希望拥有的地图?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和对这个时代地图的关注,《地图》杂志在读者中进行了“我最喜爱的地图是……”的读者调查活动。现在,答案即将揭晓, 从No.1到No.12,在《地图》读者心目中产生的地图榜单里,你会和我们一起发现,喜爱地图是一种个人化的感情。它在大声地说: 我们要的,是这样的地图! 让我们为这些地图喝彩! 为所有令人喜爱的地图,也为那些正在为地图而努力的地图工作者们!  相似文献   

16.
朱鉴秋 《地图》2012,(5):116-123
M:首先我要转达我们编辑部对您的问候。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今天能跟您对话,不只是因为您是海图学方面的权威,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是《地图》杂志的编委,更是因为您20多年前主持编制了《郑和航海图》的古今对照图,这个事情我们现在看来都很佩服。Z:谢谢。我跟《地图》杂志确实很有缘分,20年前,我就有幸担任杂志的编委,也曾在《地图》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有讲海洋测绘的,有讲  相似文献   

17.
《地图》杂志自1986年第二季度问世以来,已发行了三期。第一、二期作为试刊,向全国有关单位和个人赠阅,曾受到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鼓励。现在《地图》进入了第二年,在公开发行之际,许多文化出版界、测绘科学技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和领导为本刊题词,希望我们杂志越办越好,不断发展。这是对《地图》杂志极大的关怀和鼓舞。我们把题词刊在这里与读者共勉。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先生:我谨以德国地图学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向中国地图学杂志《地图》表示祝贺和致意。在墨西哥,莫雷利亚ICA国际地图学会议的国际展览会上,我有机会看到几本你们的杂志。现在我有了这几本,我仔细地阅读了它们。我常把它们同德国地图学协会的专业杂志——《地图学通报》(Kartographische Nachrichten),世界上最老的地图学专业杂志比  相似文献   

19.
刘忠民 《地图》1993,(2):40-44
北京图书馆舆图组藏有大量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地图资料,是一个地图的专门图书馆。因此将这些宝贵资料通过地图的读者目录向读者们更好地揭示出来,作好读者服务工作,使我馆所藏的地图资料能够充分被社会所利用,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在这里向读者介绍一下我馆地图目录的概况,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地图目录来查找所需要的地图资料。  相似文献   

20.
互动     
《地图》2010,(1):6-7
<正>第一次看到《地图》杂志,我就在想,这地图还有必要编成杂志吗?那还不得枯燥无味呀。不过,还是试着翻了一下。这一翻,发现自己错了,此"地图"非彼"地图",我的理解狭义了。它不止是标记山川,交通与行政区划,而且还描绘了诸多风土人情、语言习俗和自然风光等;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