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皖浙赣相邻区中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及古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皖浙赣相邻区位于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生代以来经历多期强烈构造作用,是研究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皖浙赣相邻区中生代以来的脆性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构造观测和运动学研究,在区内划分出了4期主要断裂构造,确定了各期断裂的运动学特征,恢复了古构造应力场。第一期构造大致发生于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末,应力场为近南北向挤压,可能与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最后阶段的挤压作用相关,第二期构造出现在早白垩世,应力场为近北东-南西向挤压,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南-南西俯冲有关,第三期构造大致发生在晚白垩世末,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北西向正向俯冲有关,第四期构造应力场为东西向挤压,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弧后扩张产生的向西侧向挤压及印度板块俯冲碰撞产生的向东挤出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皖浙赣相邻区晚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详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解析,文中在皖浙赣相邻区识别出晚中生代的五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为中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初的北东东向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间大约为160~150 Ma;第二期为早白垩世初的高角度正断层和北东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形成于150~135 Ma;第三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的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形成于125~120 Ma;第四期为北东-北东东向右行平移断层,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的100 Ma左右;最后一期为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约75 Ma)的北北东向逆冲断层构造。区内晚中生代的多期构造变形与华南和华北板块的最后阶段的碰撞,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在不同阶段向欧亚大陆不同方向的俯冲,甚至与印度板块向北碰撞产生的向东远程挤压效应等诸多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汪杰 《安徽地质》2006,16(1):4-4
为期五天的大别山地质现场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6至10月20日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兄弟地调院的90余名专家、学者、教授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共同主办,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5.
余根峰 《中国区域地质》2013,(12):I0001-I0001
近年来,江南造山带东段以江西大湖塘、朱溪2个超大型钨多金属矿的发现为代表,找矿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性质仍是长期有争议的重大地质问题,制约了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成矿背景的深入认识。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于2013年11月30日~12月5日组织举办了“江南造山带及邻区前震旦纪地质野外现场会”,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浙、赣、皖、闽、湘、桂、黔等省地质调查院及安徽332地质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此次野外现场会。  相似文献   

6.
浙赣皖相邻区与铜陵、德兴地区岩石系列相似,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地区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偏酸性,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德兴地区和铜陵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体的里特曼指数逐渐增加,A/CNK逐渐减小,K/(K Na)逐渐减小。在岩石化学特征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矿集区的岩体富Si、K,贫Mg、Fe、Ca等暗色矿物组分及Ti、P等不相容元素组分,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石明显地向贫Si、K富Mg、Fe方向演化。在岩石成因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个别为S型花岗岩,德兴和铜陵两个矿集区岩石均为Ⅰ型花岗岩,无S型。痕量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表明浙赣皖相邻区的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而德兴地区及铜陵地区为壳幔混合型或有大量幔源物质的参与,其原因可能与3个地区不同的构造背景有关。综合上述对比研究,认为在浙赣皖相邻地区要找到铜陵式的Cu矿和德兴式Cu、Mo矿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8.
刘欣  伍月  金珊合 《地质与资源》2021,30(6):666-674, 682
皖浙赣交界莲花山岩体位处扬子板块东南缘,即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之东段(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该岩体侵入于新元古代末期的上墅组(赣东北),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及花斑岩,后期因变质变形作用而发生面理化并具有绿片岩相浅变质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莲花山花岗岩很有可能为形成于大陆边缘后造山环境的A2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年龄为878±70 Ma,为晋宁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李伟  常玲 《新疆地质》2011,29(1):26-31
库鲁克塔格赛马山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改造.通过建立岩石序列和构造变形序列,解析变质变形作用,结合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厘定出该套地层在阜平、五台、吕梁、四堡、晋宁5个构造期发生的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活动及产生的构造形迹组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地质事件表.  相似文献   

10.
皖浙赣三省边区历年来进行过不少区域化探工作。除各省区测队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进行的路线土壤测量外,还系统地进行过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  相似文献   

11.
云南的前震旦纪岩石主要分布在滇中地区。滇西和滇南时代尚未确定的九个变质带也暂放入前震旦纪。自1898年法人勒克莱(M、A、Leclere)最早进行踏勘以来,到抗日战争前,中外学者进行过一些另星研究工作。抗战后,大批地质学者云集云南,对前震旦纪的地质工作推动很大。解放以来,获得较快的发展,全省性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各种矿产的普查勘探工作为我省前震旦纪的地质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这些进展是广大地质工作者30多来不懈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1980,26(2):180-181
辽东前寒武纪地质现场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十月五日在鞍山召开,十月十四日在海城范马闭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质学会,地质部地质所、天津地质矿产所、安徽、山西、山东、黑龙江、吉林省地质局区调队,东北工学院,辽宁冶金、非金属、鞍钢、煤田等地质公司,00269部队,海城滑石矿,沈阳地矿所及省地质局所属有关队等32个单位,共68名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离子探针等同位素定年技术的广泛应用,华南扬子区新元古代地层确切的时间框架愈发清晰。来自四堡群、板溪群及相应地层的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扬子区晋宁—四堡造山运动发生的时间约为8.3~8.2亿年前,持续时间可能不到10 Myr。板溪群与莲沱组地层不是上下关系,二者基本上是同时异相,莲沱组比板溪群沉积起始时间稍晚。南华系(成冰系)的底界应放在新元古代比较公认的最早的全球性冰期沉积地层的底部,在华南即长安组或江口组的底部(~720 Ma)。受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的控制,扬子区从东南盆地相区往西北浅水台地相区,南华系地层厚度变小、发育越来越不完整。南华系最上部南沱组及相应地层的沉积在扬子区分布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柴北缘前震旦纪地质系统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北缘的变质基底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除成因迥异的多期变质深成侵入体外,还包括变质程度不同的表壳岩。南带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出露大理岩、石英岩、含石榴石片岩和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等以副变质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共同构成了中元古界沙柳河岩群;而出露在北带全吉山、德令哈等地的中高级变质表壳岩系,则为形成于古元古代并具有较强的钾质混合岩化的达肯大坂岩群。柴北缘的柳辉岩分布在南带,除以规模较小的透镜体状赋存于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外,还和沙柳河岩群共生,但在北带的达肯大坂岩群中没有出现。全吉群的时代为南华纪至震旦纪。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5月 9日至 1 0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地区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召开了“前寒武纪地质和年代学研究进展”研讨会。出席“华北地区 2 0 0 1年区域地质调查设计审查会议”的 32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他们分别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北京和天津等地区的地质调查院(所 )。研讨会邀请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的陆松年研究员、李惠民研究员、长春科技大学地球学院的杨振升教授作专题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地质年代学”、“高级变质区地质填图的…  相似文献   

16.
由吉林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省地勘局发起,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承办的“2003'羌塘及邻区地质与资源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8—30日在长春市金都饭店召开。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肖序常院士以及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上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的专家到会。会议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省地勘局、西藏地勘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以及全国10多个省的地质调查院的大力支持。参加会议的代表共75人,收到论文摘要58篇。与会代表就有关羌塘及邻区的重大地质科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是一种岩性单调、变形强烈,既不同于中深变质岩又有别于沉积岩的特殊岩类.这种岩类区的填图单位与构造样式的确立不能彼此独立,而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填图方法已成为建全区域地层序列、构造格架的关键.由于对这种特殊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在利用常规填图方法完成的多比例尺地质图编制1:25万地质图时应予以慎重对待.实践证明,华南前震旦纪至少存在2~3个世代的叠加褶皱,这是现今区调中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本文对"构造岩带"、"韧性剪切带"、"非史密斯"以及有关前震旦纪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山东地质》2009,(10):79-79
2009年9月14日至19日,“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项目组在山东省召开了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野外地质现场研讨会。该次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6月 2 5日~ 6月 2 7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在青海省西宁市组织召开了青甘川相邻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研讨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五”计划 ,探讨青甘川相邻地区以金为主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部署与找矿突破途径 ,促进这一地区金矿找矿工作而召开的。会议代表听取了四川、甘肃、青海 3省地调院 1999年以来在本区开展的大调查工作情况和所获成果介绍 ,以及青甘川相邻地区金矿资源评价工作总体部署建议 ;会议专家和代表针对青甘川相邻地区的金矿找矿前景、工作部署等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代表认为 ,3省地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