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梅冥相  张海  孟晓庆  陈永红 《中国地质》2006,33(6):1292-1304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寒武系与震旦系之交的台地淹没事件之后。在研究区域普遍形成一套以牛蹄塘组为代表的缺氧盆地相黑色岩系,随着沉积环境的逐渐变浅,在下寒武统顶部发育一套以清虚洞组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地层。因此。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在二级层序之中,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垂直叠加形式。自下而上三级层序由“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序列演变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层序界面类型由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演变为明显的暴露间断面,意味着二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存在相似性。上述时间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古地理背景之中形成了一些差异,从北西向南东,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下寒武统厚度变薄,向东南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序列。以不同古地理背景的典型剖面的层序划分为基础。根据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可以建立研究区域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表明.研究区域的下寒武统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地层序列,代表以凝缩序列为基底的碳酸盐台地生长与形成过程;伴随着寒武纪早期的快速海侵作用事件所造成的生态空间的拓展.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奠定了古地理基础,同时意味着沉积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事件之间的较为密切的关系以及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湖南下寒武统层序地层特征与古环境演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主要发育一套从黑色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湘南地区相变为一套以杂砂岩和炭质板岩不等厚韵律层为主的地层序列,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对应6个有序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其中三级层序的沉积体系域受沉积古环境的影响由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和海进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位体系域(HST)两种垂向叠加形式组成,下寒武统的层序界面类型主要为Ⅱ型层序界面和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在空间上,湘西北和湘中地区为由NW向SE的缓坡环境,随着沉积环境逐渐加深,下寒武统沉积厚度逐渐变薄,至湘南地区沉积厚度增厚,沉积深海相厚层杂砂岩夹板岩,其相序变化系统记录了湖南省早寒武世复杂的被动陆缘古地理环境演化和变迁,其演化和变迁也反映了古环境演化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中、上寒武统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生物地层对比基础之上通过对河北顺平清醒剖面、山东张夏和河北赵各庄标准剖面以及北京西山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将华北地台张夏阶和上寒武统自下而上划分并命名了5个总体向上变浅、以间断加深面为界的层序:张夏层序、崮山层序、崮长层序、长山层序和风山层序,并将上寒武统的4个层序与美国的相应层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层序地层单位与原来的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并用层序界面对原有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进行了优化;同时探讨了在克拉通陆表海背景下层序地层的发育特征以及相应的地质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亮东  郭荣涛 《中国地质》2011,38(3):577-585
贵州东南部下寒武统发育较为完整,相变剧烈,组成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该序列代表一个二级层序;该二级层序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北西向南东,随着从斜坡到盆地的沉积背景变化,下寒武统逐渐变薄,直至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作用序列。依据三级层序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以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建立研究区下寒武统层序地层格架,该格架表明了在寒武纪早期的快速海侵所造成的台地淹没事件之后,所形成的特殊的三级沉积序列样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各类层序界面的识别,以沉积特征、副层序和体系域与结构转换面等层序分析,进行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将湘西北慈利—大庸地区台缘斜坡相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划分为11个Ⅲ级层序,其中上震旦统7个、下寒武统4个,主要是Ⅱ型层序。在区域层序地层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中、上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少量灰岩到大套白云岩所组成的地层序列;以娄山关群白云岩为代表的自北西而南东的进积作用穿时,代表了与二级海退作用相对应的碳酸盐台地进积作用的基本特征,从而形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域,特别是浅水台地背景之中,从厚度较小的含化石的陡坡寺组到厚度近千米的贫乏化石的娄山关群白云岩,给层序地层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而在较深水背景之中的中、上寒武统,沉积相序列的有序性正好弥补浅水背景中的不足。中、上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伴随着上述时间变化的同时,从北西向南东,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中、上寒武统由大套白云岩地层相变为泥页岩夹灰岩地层。在不同古地理背景的典型剖面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可以建立研究区域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区域的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表明:虽然地层的沉积记录较为复杂,但是建立在以“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与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为基础的层序地层研究,可以从复杂的地层记录之中寻找出更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黄超勇 《河南地质》2000,18(2):107-112
汝州地区上寒武统底部新发现一个平行不整合面,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铁质风化壳、古岩溶地貌、下伏地层缺失及生物化石带不连续等。它是中寒武世晚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地表暴露、沉积相朝盆地方向迁移产生肃蚀截断而形成的。依据岩石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作者对汝州地区的上寒武统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并认为堍寒武区地层为一较完整的具Ⅱ型界面的Ⅲ级层序。  相似文献   

8.
《海相油气地质》2013,(3):19-28
据对四川盆地范店、岩孔以及三汇场等3个野外寒武系剖面的观察,特别是根据岩孔单井剖面和女基井—宫深1井等连井剖面的层序界面特征和序列分析,将四川盆地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2、……、SQ12共12个三级层序,其中下寒武统6个(SQ1—SQ6),中—上寒武统6个(SQ7—SQ12)。中—上寒武统发育多个潟湖→台内滩、潟湖→潮坪、台内滩→潮坪等向上变浅旋回,SQ7—SQ12中,高水位体系域的厚度均大于海侵体系域厚度,总体上表现为快速海侵、低速海退的特点。自西向东,中—上寒武统的沉积相为潮坪→台内滩→潟湖,同时其沉积厚度呈现东厚西薄的变化规律,与下寒武统具有互补性。中寒武世SQ7层序沉积区逐渐形成半封闭的浅水碳酸盐台地,但受西部陆源碎屑注入影响较大,发育滨岸沉积体系;晚寒武世SQ8—SQ12继承了中寒武世的沉积模式,但西部陆源注入影响变小,因此水体变浅,环境更局限,滩体更发育。台内滩多发育于高水位体系域的中、上部,平面上在川中和川东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9.
赣西南上寒武统水石组风暴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赣南上寒武统水石组风暴岩是在近年开展的鹅形圩幅1:5万区调中首次发现的。文中对风暴岩沉积层序、剖面结构类型作了全面论述,并与理想风暴岩、浊积岩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风暴岩沉积模式,并指出了发现风暴岩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沉积学、岩石矿物学、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上寒武统可以划归为1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时限范围内,浅水相区经历了由局限台地潮坪→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坪的沉积演化,斜坡过渡带则经历了由台地边缘→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的演化,研究区东南部的深水相区则由深陆棚→盆地→浅水陆棚组成。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中沉积的颗粒白云岩、叠层石礁以及晚期高水位体系域中形成的溶孔白云岩、岩溶角砾白云岩的层位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下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页岩系到碳酸盐岩的地层序列,该序列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时间变化方面,下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在二级层序之中,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垂直叠加形式,自下而上三级层序由“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序列演变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高水位体系域(HST)”,层序界面类型由淹没不整合型层序界面演变为明显的暴露间断面,意味着二级层序的相序组构与三级层序存在相似性。在空间变化方面,从北西向南东随着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下寒武统厚度变薄,向东南变为一个难以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的凝缩序列。该层序地层格架不但表明了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而且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同时,所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了其复杂的古地理背景;具有不同特点的三级层序代表了不同的古地理背景,意味着早寒武世复杂的古地理变迁。因此,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反映出每一个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的时空变化,而系列古地理图又代表了各个三级层序形成时期的独具特色的古地理背景。  相似文献   

12.
安徽淮南下寒武统沉积环境以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越  林天瑞 《地层学杂志》1998,22(4):262-268
华北地台南缘安徽淮南老鹰山剖面下寒武统猴家山组和馒头组的沉积环境和碳酸盐岩微相指示了3期地区性海进沉积旋回序列。假整合于前寒武系凤台组冰积砾岩层之上的猴家山组蒸发相白云岩和馒头组下段的深褐色页岩、钙质页岩和深灰色、灰色中厚层至薄层灰岩构成第1个海进序列;馒头组中段的页岩和薄层灰岩及馒头组上部的深褐色页岩构成第2个海进序列;第3次海进以近馒头组顶部的页岩出现为标志,至老鹰山组下段局部地区的剥蚀面作为中下寒武统的界限和第二次海退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中朝地台南部下、中寒武统 (风台组—张夏组 )可划分 9个三级层序。除底部的 DS-A层序外 ,其余 8个层序均可与中朝地台大部分地区进行对比。下部的 3个层序 (DS- A~ DS-2 )属 型层序 ,其余为 型层序。研究表明 ,本区的沉积层序除受早古生代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之外 ,秦岭板块的俯冲对中朝地台南部层序地层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花桥组浊积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湘西王村地区的寒武系代表江南斜坡相沉积序列,传统的下寒武统划分为杷榔组、清虚洞组;中寒武统划分为敖溪组、花桥组(下部);上寒武统划分为花桥组(上部)、追屯组。其中,花桥组中浊流沉积发育,可识别出7次规模较大的浊流活动期,第一期浊积岩包括69个浊积序列,分别归属于11个副层序;第二期浊积岩包括37个浊积序列,分别归属于7个副层序。每个副层序的下部表现为近源浊积岩,上部表现为远源浊积岩,所代表的海水深度变化由浅变深。第一期浊流活动发生在海平面上升时期,形成三级层序的海侵体系域;第二期浊流活动发生在海平面较低、斜坡较陡时期,形成三级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江南斜坡带中—上寒武世浊积岩频繁出现反映台地边缘深大断裂周期性活动强,断裂两盘升降差异运动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南地区寒武系片Kunmingaspis—Chittidilla带出现了Redlichia、Bathynotus等重要下寒武统三叶虫,因此该带的归属出现了归中寒武统,归下寒武统及隶属中下寒武统过渡层的三种意见。本文提出了解决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工作建议,主要是在过渡区选择剖面、详测剖面、运用多学科研究、整体修正有关三叶虫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徐州贾汪地区中—上寒武统藻礁,风暴层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彭阳  乔秀夫 《地质论评》1999,45(2):193-207
笔者详细研究了徐州贾汪地区中-上寒武统的二郎山等剖面,将张夏组-凤山组划分为3个各具特色的三级层序,根据各层序内副层序的堆叠形式进一上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凝缩段(CS)及高位体系域(HST)其中张夏层序的藻礁为中-晚寒武世期间发育的最大规模碳酸盐岩缓坡藻礁,崮山层序凝胶缩代表中-晚寒武世最大海泛(海侵)期沉积,长山-凤山层序顶部白云岩代表中-晚寒武世最小海平面(海退)时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山东沂水沂沭断裂带西部寒武纪地层发育,中,下寒武统岩石的地层单位划分4个组9个正式和非正式段,早期为滨海相陆源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晚期为滨-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属于陆表海环境,为发育粒滩和藻礁的缓坡盆地相模式,划分出七个三级沉积旋回,通过对比表现,沂水西部与复州地区中下寒武统岩石地层单位相当,沉积环境相似,为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量估算及沉积古地理恢复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对东寒武系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层序的基本特征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确定有10个层序,其时限为1-10Ma,其中下寒统武有6个,中上,上寒武统各2个。此外还划分出次层序27个,组合层序2个。此项研究工作对本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界线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1.沧浪阶生物地层的争论,是由于滇东存在两个Ⅰ型层序边界,乌龙箐段与红井哨段为假整合关系,故生物带发育不完整;2.双龙潭组与西王庙组应  相似文献   

19.
贵州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中,下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上,对中,下寒武统界线剖面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沿剖面的变化均具有规律性,元素反映的沉积环境也具有类似特点,剖面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界线剖面12-13层之间变化明显,突变点主要分布在这两层样品中,因此,将八郎界线剖面上中,下寒武统界线置于剖面12-13层之间。  相似文献   

20.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重复采集的高精度三维资料为基础,综合常规的三维资料和钻井资料进行解释,针对寒武系台地-斜坡沉积体系的地震层序、样式、演化与控制因素,讨论台地的起源、不整合面形成环境和海相烃源岩。在塔河油田寒武系地层中识别出16个地震层序。其中,编号为SQ6、SQ7和SQ11的地震层序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其他层序由海进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具有快速海进、缓慢海退的不对称旋回特征。塔河油田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总体表现出纵向加积、向东超覆、台地边缘依次向东迁移的大型进积型台地特征,台地边缘向东迁移的距离超过40km。塔河油田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起源于塔中隆起的北斜坡,经历了缓坡、平顶陆棚、镶边陆棚等台地样式的演化。沉积底形、相对海平面变化、拉张活动、基底沉降和古气候在不同演化阶段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古气候和风向对中—晚寒武世镶边陆棚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顶面和寒武系顶面发育区域不整合面,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和阿瓦塔格组顶面在陆棚边缘发育不整合面,这些不整合面形成于拉张环境。塔河油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尤其是玉尔吐斯组全区分布,吾松格尔组、阿瓦塔格组和上寒武统的斜坡-盆地相烃源岩分布在塔河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