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湖北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省气象局的建议被省政府采纳,湖北省将成立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成为政府的“智囊团”,以抵御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气象灾害。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由多部门、多学科高级专家组成,随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成果,对近期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展望,还分析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大力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加强薄弱领域基础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市场体制和机制,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软实力,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气象》2008,25(3):F0003-F0003
为使广大领导干部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7月25日,黑龙江省委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学习报告会,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应邀为黑龙江省400余名领导干部作了《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专题报告。随后,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的陪同下到省气象台等业务单位检查指导工作,并慰问气象职工。  相似文献   

4.
国外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与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呈正相关性。目前,欧盟、英国、德国、法国、芬兰、丹麦、瑞士、韩国、日本、菲律宾、新西兰、墨西哥和南非均正式颁布或完成起草了应对气候变化或低碳发展相关法律。文中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国外已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和地区均通过立法明确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责,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配套制度纳入法律,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宗旨和原则,成为其高水平履行国际气候条约的重要保障。中国启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已有10年,可借鉴国外立法在减排目标、管理体制、减排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原则等方面的立法经验,尽快推进国内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5.
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创新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最终需要技术创新来解决。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而且是复杂的科学、工程、经济要素和制度相互作用的过程。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从"技术制度"角度看,有渐进型、破坏型和激进型创新之分,其中的激进型创新和部分破坏型创新正遭受着所谓"碳锁定",这决定了传统的跨越"三个鸿沟"的政策需要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创新。各国政府也越来越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创新的复杂性,我国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时也必须考虑这些特性。  相似文献   

6.
贵州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中国气候变化及贵州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贵州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及贵州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关注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气候变化教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个自主设计的问卷,随机抽样调查了南京农业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评价和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水平、应对行动态度与行动的意愿性等。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在气候变化与农业的关系上有较高的认知,但在气候变化意识的不同方面和年级间及专业间都存在一定差异。农学类学生对于温室气体的产生途径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了解不够,不过,高年级学生和农科类学生关于气候变化与农业关系方面的认知分别显著高于低年级和文科类学生。然而,学生个体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态度上有很大差异,而气候变化的总体意识和参与态度与年级关系相对较弱。看来,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育中急需加强气候变化教育。建议开设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的公共选修课或专门气候变化管理课程,以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级政府纷纷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以江西气候变化和影响事实为基础,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政策,包括农业政策、林业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及防灾减灾政策等,得出了政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政策的制定者的结论,认为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处于不利地位,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国际社会已逐渐认识到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纳入性别考虑的重要意义,性别议题在气候谈判中的主流化趋势明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层面纳入性别考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全球环境基金、绿色气候基金为代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资金机制已将性别政策纳入机构政策体系,并积极在项目层面推动性别政策的实施。虽然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性别主流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女性参与气候变化决策的程度不足、减缓领域纳入性别考虑的程度不足等问题。目前中国气候变化领域对性别的关注不足,建议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性别问题研究,为履约工作提供支撑;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体系中纳入性别考虑,加强与性别领域的沟通协作;加强气候变化相关机构性别主流化能力建设,明确职责安排;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内项目、“一带一路”项目和“南南合作”项目的性别主流化;切实加强中国女性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女性对气候行动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5,他引:2  
介绍广东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组织管理、观测系统和业务体系建设,决策和公众服务,科研和技术开发,科普宣传和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如人才匮乏、经费不足、基础气候资料质量不高、业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影响评估和适应措施研究薄弱等问题。认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应采取大力发展气候变化研究和业务、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服务、成立专门业务机构、拓宽科研经费筹措渠道、加强气候变化科普宣传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新闻网》2007年3月2日报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3月1日表示,气候变化对人类安全的威胁与战争一样严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并制定了应对战略、政策和措施。现将近3年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有代表性的若干动向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中国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分析了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基本国策,引证了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发布了第6本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科学认知与政治争锋》。绿皮书由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资深专家撰稿,全面介绍华沙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IPCC评估报告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有重要影响,目前正在陆续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已明确作为气候变化新协议谈判的重要信息来源,对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不容忽视。最先发布的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基于新的科学观测事实、更为完善的归因分析和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变暖的事实,发现了人类活动与全球温升之间因果关系的新证据,以及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温升响应之间的定量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一些关键结论可能的政策含义,探讨了这些关键结论对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新协议等相关问题的可能影响,探讨了科学信息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为科学地理解和利用这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契约的"关注气候"倡议为企业响应全球号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了机遇,全球契约是全球企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树立企业形象的良好平台。另外,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国内外的碳排放状况、中国减缓碳排放的技术潜力、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性与国际合作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了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要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及贸易格局变动的趋势,将减缓气候变化对策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中,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气候变化教育对于提高公众气候素养,鼓励公众有效参与气候变化行动、引导公众科学合理应对气候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1]。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气候变化教育的基本理念、行动框架、主要内容以来,在联合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国外学者对气候变化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2-9]。中国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相应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进学校、进课堂等行动计划。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气候变化教育研究现状,对气候变化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政策宣贯层面,对气候变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于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主要表现在: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视角从自然生态脆弱性转向更为广泛的社会经济脆弱性及人类的响应能力;阐明了气候风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了适应在气候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及增加气候恢复能力的有效适应原则;提出了适应极限的概念,指出这一概念对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含义;提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气候恢复能力路径;强调要注重适应与减缓的协同作用和综合效应,指出转型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必要选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及社会经济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线性关系,需要纳入统一的系统框架下予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列为环境各项战略之首。早在1997年内阁就成立了以首相为首的“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本部”,1998年4月28日颁布了世界上首部气候变化的专门法律《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毋庸质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再次证实,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由此引发风险越来越明确,而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证据也越来越确凿。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一直非常重视气候变化。200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自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管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分工负责、智库机构有力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步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放入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中。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深入,气候变化对中国中长期发展及战略部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将成为中国中长期发展必须考虑的一部分。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力推绿色低碳安全发展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对外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对内更需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