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云南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载以来,该区共发生7—7.9级地震16次,8级地震1次。通过对云南新构造运动特点分析该区新构造运动分区现象及年代学差异明显,全新世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新构造单元边界断裂和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区的较大规模的断裂上,这些断裂大多是7级以上大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辽阔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只有渤海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而面积狭小的台湾海峡却发生4次7-8级地震,数十次5-6.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近海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地区。台湾海峡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的结合地带,地壳运动强烈。海峡中北东、北西向断裂发育,第四纪以来,上述断裂均有强烈的活动。在这种地质构造背景下,发生了历史上一系列强烈地震和这次7.3级地震。  相似文献   

3.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腹地,自有仪器记录以来,共发生Ms≥6.0级地震8次,是海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场所之一。本文根据对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活动断裂的野外考察,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该区五条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动力学特征。对该区地震活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活动断裂为继承性全新世活动断裂,多发育着史前和现代地震破裂形变带,是该区的主要发震断裂。其中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活动断裂带是现代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地表出露有1988年4月5日唐古拉Ms=7.0级地震的破裂形变带,长达9公里。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的野外考察,未发现国外报道的1973年7月16日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火山活动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乌什县城地处天山南缘西部和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位于北东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构造带交汇部位。这里,新构造运动活跃,差异运动强烈,断裂发育,构造应力相对集中。自60年代以来,乌什地区先后发生了3次6级以上地震,3次5级以上地震。特别近年来在乌什县及其周围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乌什县根据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和多方面资料综合分  相似文献   

5.
<正>1研究背景利用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地壳应力场,可获得区域应力场状态,有助于解释地震成因、断裂活动等现象。北京及邻区(39.0°—41.0°N,115.0°—118.0°E)位于NE向山西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与NW向张渤带交会区域,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裂构造发育,主要由山西断陷带、太行山隆起区、燕山隆起区、北京坳陷、大兴隆起、冀中坳陷、沧县隆起等地质构造单元构成。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该区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有历史记录以来,研究区域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3次,最大地震为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秋立塔格断裂和黑孜尔断裂是穿过黑孜尔水库的活动构造带。黑孜尔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继承了新构造运动以来的运动特点。该地区发生6级左右地震有10年左右间隔的特点。1999年库车5.7级地震发生以后,库区地震活动目前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在未来3—5年内,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钟贻军 《华南地震》1994,14(2):37-43
海丰梅陇地区在1971、1981和1991年间曾先后发生3次小震群活动,前后两次小震群活动相隔10年。根据该地区的基岩、震源体、断裂规模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特征,指出该区具有每隔一定时段便会出现周期性小震活动的规律,但发生大于5.5级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中东段的范围东起宁夏固原,西至青海祁连县以西的托莱山一带.该区曾发生过1920年海原8.6级地震,1927年古浪8.0级地震,近期还发生过一系列中强地震,如1986年门源6.4级、1990年景泰—天祝6.2级、1995年永登5.8级等地震.该地区是我国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存在连绵不断的一系列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其中自西向东最重要的有海原活动断裂、古浪活动断裂、老虎山活动断裂、毛毛山金强河活动断裂、冷龙岭活动断裂、托莱山活动断裂、庄浪河活动断裂、马衔山活动断裂等.前4条断裂的定量研究已在“八五”期间基本完成.在“九五”项目…  相似文献   

9.
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强震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北纬28°—38°、东经80°—90°)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的高海拔地区,地震活动十分强烈,根据现有的地震资料:研究区内的8次7级地震是成组的且基本对称的分布于研究区中,形成了以聂拉木8级强烈地震为柄,以近南北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轴的扇形,扇面的中间所发生的地震其震级小于7级,7级以上的地震分布在扇面的边缘。而且8次7级强烈地震成对分组,各组间时间间隔基本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西安地区位于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中部,南依秦岭,北傍渭河,西以沣河为界,东越坝河抵骊山西侧,该区断块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表现强烈,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地震的袭击。本文通过对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的分析,提出西安地区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海紧连西太平洋地震带,与我国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台湾省隔海相望。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为8级。现今小震活动频繁,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方。 地震是现今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我省沿海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大致以福清龙江为界,南北两侧的新构造运动性质截然不同。而该区的地震活动,无论是历史强震还是现今小震,也都明显地以此为界,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为此,本文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新疆两次强烈地震戈澍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1)主题词:新疆强震中期预报长期预报1996年是新疆地区地震强烈活动的一年。在新疆境内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它们是3月19日阿图什6.7级地震和11月19日和田西南的7.1级地...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地质和历史地震活动都表明渭河盆地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剧烈的强震活动区。但自1568年5月15日西安附近6(3/4)级地震至今413年,该区再未发生5(1/2)级以上地震,目前的微小地震活动水平也非常低,每月能定震中的地震平均只有一、二次,震级M_s大都小于2级。这类似于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附近地区,代表着一种类型的地震活动区。本文根据历史强震和当前微弱地震的有限资料,对此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以下简称“北三省”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深大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1次7级以上地震和8次6级以上地震。自有台网观测以来,已有丰富的地震资料。近些年来,一直被定为重点监视区,因此研究该区强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对于该区的地震监视预报工作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盈江及邻近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等的基础上,从2011年盈江5.8级地震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地表形变带和震源机制解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显示,盈江5.8级主震与北东向大盈江断裂左旋走滑活动密切相关,前震和主震序列则反映出北东向大盈江断裂与近南北向苏典—盈江断裂共轭破裂活动的特征.通过区域历史地震概况和5.8级主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情况,初步探讨了盈江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认为群震是盈江地区地震活动的一大特点,5.8级地震的发生则是2011年年初4级群震继续增强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0月7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7.0级地震概况1995年10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占碑省的葛林芝火山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据报道,这是该地区自1909年6月3日7.6级地震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1.震源参...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大地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新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主要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性方面,论述了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环境,结合目前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认识,认为构造因素是影响该区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水库诱发地震将主要发生在库区断层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8.
甘青地区未来强震危险区的综合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甘青地区近年来在活动断裂地质填图,专题研究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所获得的大量成套的地震地质资料,充分考虑断裂几何学特征、活动性质、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复发间隔、离逝时间等特征的差异,划分出了不同地震危险程度的区段。同时结合该区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对甘青地区未来20年内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综合判定,认为本区未来20年内是强震的多发时期,今后几年内存在发生6级以上甚至7级左右强震的较大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L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20.
对保加利亚南部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构造进行评述和分析并对此区编辑了地震目录,根据保加利亚南部的地震分布特征,震源机制和应力反演结果,我们给出:(1)证实了这个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与现在正呈N-S缶扩张的希腊北部和爱琴海的新构造运动相似的假说;(2)指出地震能量的释放主要与正断层活动有关,破裂可能是由于在斯特鲁马断层带上有一些小的粘滑单元;(3)得到该区的频率震级关系,并推得特征震级在Ms=7.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