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出生在千里冰封的黑龙江,对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我孩提时,每到冬天,总盼着早点下雪,觉得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都别有一番情趣。 洁白的小天使翩然飘落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团团,像鹅毛一般,有的落在树梢,有的落在屋顶,更多的落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她,玲珑剔透,晶莹如玉,洁白无瑕。她  相似文献   

2.
“森林点缀着大地……它命名人们懂得美好的东西,唤起人们庄重的情绪。森林把寒冷的气候变得温暖……”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对森林的一段描述。这的确是对的!  相似文献   

3.
冬之歌二首     
雪你希望整个世界一片洁白但你能力有限只能在特定的季节里实施你的理想虽然这般你也决不放弃且铺天盖地倾其一切但每每冬天一过你都没定不高歌一曲悲壮但你无悔因为你毕竟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于是你化作雨水继续滋润大地凌你像冷光嚯嚯的刀子把所有的感觉割得生疼人们狠狠地向炉中添着木炭把你作为敌人来斗争用恶语咒你该死用门扇将们拒之但随着时间的延伸到了那秋后丰收的季节他们的态度会突破改变把你供上那欢悦的嘴角唱出那“三九不冷三伏不热五谷不得”的赞歌你的严酷啊终于得到了应有的理解冬之歌二首@梁义成  相似文献   

4.
家乡的房子很高,叫“瓦房”,窗户很大,高一米七八,刚光透过玻璃窗,洋洋洒洒落在地上,敞亮极了。房顶是三角形的,中间高高的尖顶.顺着房顶两边是版色的砖瓦,一片压一片,假有规律地一溜排开,煞是好看。夏季一下雨,雨水顺着瓦檐流下来,滴滴答答,常常打破乡村夜晚的宁静,像“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一样,回荡在夜空;而冬季下雪过后,阳光一晒,雪水沿着房檐下滑,在冬日寒冷的清晨,有时会形成一根根“冰挂”,远看还以为是小瀑布呢。  相似文献   

5.
降水酸度和化学组分垂直监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仲昉 《大气科学》1989,13(3):378-382
1986年6—9月,在无锡市近郊的锡惠公园内,在三个不同的高度上进行降水的同步采样,并对雨水的酸度、电导率和各种离子的含量作了测定。结果表明:降水酸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强;电导率和雨水中离子的浓度则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通常上层减小得慢,下层减小得较快。碱性阳离子的结构在不同的高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另外,雨水对大气中污染物的冲刷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清除过程,下层比上层的冲刷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闪电。云涌。雷鸣。 天空像只黑锅盖在峻岭, 暴雨敲打着残枝腐叶, 借助狂风的威力 仿佛要把大地上的一切夷平。 啊,雷达威严屹立在高高的峰顶!  相似文献   

7.
“森林点缀着大地……它使人们懂得美好的乐西,唤起人们庄重的情绪。森林把寒冷的气候变得温暖……”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对森林的一段描述。这的确是对的! 森林占地球表面积近1/4,约为4000万平方公里,它在人类生活中确实起着特殊的作用,对所有自然过程的进程产生着强大的影响。比如,森林可以看做是氧气的大制造厂,正像有些人所说的,森林是地球的“肺  相似文献   

8.
春雨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洗去残冬的灰烬,弹起悦耳的乐章,寻着春联的墨迹,和着农家的笑声,闻着泥土的芳香,纷纷欢愉地扑下。不嫌弃穷乡僻壤,不偏爱富裕沃土,不分那白昼黑夜,悠然地播撒希望,大地现一片翠绿,鲜花竞深情开放。春雨@李春云  相似文献   

9.
爷爷的棉衣     
那年寒假回家,我顺便看了二姑,二姑给了我100元钱作见面礼。我拿出其中的80元给父亲买了一件灰色的老式而掉价的棉衣,剩下的买了爷爷爱吃的东西。刚进家门,我便嚷嚷着要爸试试棉衣。爸接过那棉衣,小心地穿在身,左瞧右看着,蓦地眼圈红了。我一下子呆了:“爸,难看?老是老点,可……”“不,不,挺好……”爸嗫嚅着,背转身子在脸上抹着什么。帮我收拾东西的妈走过来:“我说,他爸,把衣服给小赖穿吧,他天天上学,罩个厚的挡风……”“不,不给弟弟穿,爸大冬天的穿件毛衣……这,这是我买给爸的!”我说着说着,泪扑簌簌地往…  相似文献   

10.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了中国区域植被发生改变后引起的局地或区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植被变化对区域降水、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可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尤其加剧了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西北地区绿化有利于黄河流域降水增加,而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降水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里的洪涝灾害;气温的变化比降水更显著,植被退化使当地气温明显升高,使中、低层大气变得干燥,近地层风速加大,而植树造林却使当地及周围地区冬偏暖、夏偏凉,大气变得湿润,近地层风速减小,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另外,植被变化对东亚冬、夏季风强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分布和冬季低温、冷害事件发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王晋 《河南气象》2002,(4):46-46
为了防止雨水进入日照计的暗筒中浸湿日照纸 ,在雨季的晚上换好日照纸后和下雨而无日照的白天 ,最好用一个小塑料袋将日照计的圆筒套上 ,在日出前或者雨后立即把塑料袋拿去。还应注意在日出前及雨后及时检查日照计的小孔 ,用软布把蒙在小孔上的露、霜、雨水等障碍物拭去 ,以免影响日照记录如何防止日照计进水@王晋$桐柏县气象局!河南桐柏474750  相似文献   

12.
《气象》1977,3(5):8-8
6月份,是我地夏收夏种的生产关键时期。作好6月份旱涝趋势的预报,供各级领导安排夏收夏种时参考,是夏季气象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自1966年建哨后,经过大量调查发现,6月份的旱涝与冬季及4、5月份的降水量多少有关。其规律大致是:冬季雨水偏多,4月上、中旬雨水偏少,4月下旬、5月上旬雨水偏多,5月中、下旬雨水偏少,则6月份雨水少,出现旱麦茬。反之,冬季雨水偏少,4月上中旬雨水偏多,4月下旬、5月上旬雨水偏少,5月中、下旬雨水偏多,则6月份雨量充沛,降水频繁,出现麦圪交现象。前者有利于收麦打场,但不利于夏种;后者有利于夏种而不利于收麦打场。  相似文献   

13.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台风“彩虹”(2015)降水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GFS资料为初始场,利用WRF(v3.6.1)模式对2015年第22号台风“彩虹”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CMA(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MTSAT卫星、自动站降水为观测资料,对比了4个微物理方案(Lin、WSM6、GCE和Morrison)对“彩虹”台风路径、强度、结构、降水的模拟性能。模拟发现上述4个云微物理方案都能较好地模拟出“彩虹”台风西行登陆过程,但是其模拟的台风强度、结构及降水存在较大差异;就水成物而言,除GCE方案对雨水的模拟偏高以外,其他方案对云水、雨水过程的模拟较为接近,其差异主要存在于云冰、雪、霰粒子的模拟上。本文对比分析了WSM6和Morrison两个方案模拟的云微物理过程,发现WSM6方案模拟的雪和霰粒子融化过程显著强于Morrison方案,但是冰相粒子间转化过程的强度明显弱于Morrison方案。云微物理过程的热量收支分析表明:WSM6方案模拟的眼区潜热更强,暖心结构更为显著,台风中心气压更低。细致的云微物理转化分析表明,此次台风降水的主要云微物理过程是水汽凝结成云水和凝华为云冰;生成的云水一方面被雨水收集碰并直接转化为雨水,另一方面先被雪粒子碰并收集转化为霰,然后霰粒子融化成雨水;而生成的云冰则通过碰并增长转化为雪。小部分雪粒子通过碰并收集过冷水滴并淞附增长为霰粒子,随后融化为雨水,大部分雪粒子则直接融化形成地面降水。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靠梦想滋养的,没有梦,便没有奇迹,一粒种子奋力拱出泥土,那是因为它梦见了太阳.由于梦想,一个人将能够自拔于庸常的生活,无论是临渊测而走投无路,还是览众山而披襟当风,他的苦恼和欢乐,都将闪烁着诗意的辉煌.所有为梦想奋而斗的人,都像山崖上倔强的苍松,任凭风吹雨打,依然插拔向上。  相似文献   

15.
马莲是一种野生植物。它极其普通,几乎随处可见。在田间、井旁,在山野、道旁……一簇一簇默默无闻而旺盛地生长着。与小草一样,它实在微不足道。它的形态很富有诗意——叶子呈线条状,竖直地向上立着。微风拂过,飘逸而萧洒,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难怪美术家常常把它作为一种意境,跃然纸上,欣赏、品味……  相似文献   

16.
    
这是入冬来的第一场雪.那一片片的雪花,像朵朵腊梅,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它飘在田野,大地换上了耀眼的银装;它飘在屋顶、街道上,城市披上了洁白的素衣;它飘在枝头,绽开了满树银花.顿时,天,成了白色的天;地,成了白色的地.天地融合,真一派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这是入冬来的第一场雪。那一片片的雪花 ,像朵朵腊梅 ,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它飘在田野 ,大地换上了耀眼的银装 ;它飘在屋顶、街道上 ,城市披上了洁白的素衣 ;它飘在枝头 ,绽开了满树银花。顿时 ,天 ,成了白色的天 ;地 ,成了白色的地。天地融合 ,真一派美丽的世界。雪 ,白色 ,就像经历了多年苦难之后 ,去掉一切杂质 ,最后呈现出生命最纯的底色。雪 ,滤去空气中的杂质 ,洗去世界上的灰尘 ,抹去人们一切烦恼。白雪如玉 ,像珍贵的艺术极品。我舍不得去触摸 ,可手还是不由地向雪里伸去。雪是冰凉 ,洁白无暇的 ,捏出一团雪 ,在嘴边抹了抹 ,雪是无味…  相似文献   

18.
东方 刚刚露出 稀微的笑曦夜幕 还在笼罩 沉睡的大地普通而又辛劳的气象员同志啊总是你 挥动那支彩色的笔 拨开夜幕的笼罩 打破黎明前的静谧、沉寂 脾气不和的时刻是你 耐心地对其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当它们 大发雷霆的时候是你 用对未来天气有指示作用的信息 提早警告人们 预以戒备……描绘着 蓝天上的云彩追溯着 风的踪迹抚摸着 大地的脸颊倾听着 土壤的呼吸更有 对空气这个大家族里的兄弟 你更加关心 体贴入微给它们 量体重 测体温间它们 是渴还是饥当它们巡天观测信息传递天气预报常年如一你那里 没有憾天动地的惊人场面可我深知 同样要…  相似文献   

19.
直击雷的防护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击雷的防护通常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做接闪器,把雷电流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地输入大地。通常的避雷装置能大大减小被雷击的可能性,但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避雷,即使能生产出这种装置,其造价也是十分昂贵的。1 避雷装置的避雷原理  常用的接闪装置都是用金属做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如屋脊或屋角最易受雷击的地方(明敷或暗敷),然后用截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物与大地连接。当高空出现雷雨云的时候,大地因静电感应作用,必然带上与雷雨云相反的电荷,而接闪设备(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处于地面上建筑物的…  相似文献   

20.
王福  刘梅 《贵州气象》2008,32(4):39-40
接地是避雷装置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它形式的雷,最终都是把雷电流泄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可能可靠地避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