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楚震 《地质论评》1960,20(6):248-249
我国南部三迭纪地层和所含化石,经许德佑、尹赞勋、张席禔、赵金科、顾知微等研究,已奠定了三迭系分层的基础。本文是笔者在学习三迭纪地层和瓣鳃类化石时,发现的一些问题,现在写在下面,以供参考,并请同志们指正。一、关于“青龙灰岩”的时代长江下游的“青龙灰岩”,最先由葛利普命名,时代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中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层位稳定,是划分二迭纪地层,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就将其列为早二迭世的分带化石。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床板珊瑚7属55种。虽然这些资料仅代表我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很小一部分,但就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综合整理和研究,提出床板珊瑚化石在我国二迭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动物地理分区,对我国二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将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肃景泰、靖远地区三迭纪地层,早经路兆洽、陈梦雄(一九四八)报道,认为与甘肃西部的下、中三迭统西大沟群相当。解放后,本区三迭纪地层的研究有一定进展,斯行健(一九五一、一九五六)、徐仁(一九五七)、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甘肃省地质局区测队等,均在本区采到一些重要植物化石,从化石面貌、岩性特征等分析,认为可与陕北延长群对比,时代属晚三迭世。  相似文献   

4.
方瑞濂 《地质论评》1959,19(6):270-273
前言广州水口系一名系由前中山大学地质系哈安姆(Arnold Heim)所创。由于这系岩层与其附近含有丰富植物化石下侏罗纪的小坪系关系不明,且因当时未发现化石,哈安姆遂暂定其时代为二迭纪至三迭纪,其后一般简称为二迭纪(图1)。  相似文献   

5.
三迭纪(Trias)的命名,最早为德国人对欧洲阿尔卑斯(Alps)山的三迭纪地层作了研究以后,发现它可以明显地分为三部分,于是便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三迭".1834年中,阿尔别尔齐(?)确定了三迭系,1840年费利浦斯确立了中生界.1900年第八届国际地质会议承认了三迭系.欧洲三迭系标准分层是根据菊石类化石的分带划分的.我国三迭纪地层,早在二十至三十年代,曾有黄汲清对贵州大定县玉龙山石灰岩和王钰对贵州遵义狮子山石灰岩进行调查研究.解放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对三迭系分布最广的祁连山南部、青海湖以及南秦岭和川西  相似文献   

6.
西藏定日海相三迭纪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庆阁 《地质论评》1965,23(4):256-262
前言西藏定日南部的海相三迭纪地层,先后曾有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地质组王大纯等(1951—1953),和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科学考察队地质组(1959)作过调查。前者记载在定日弄章(即龙江)之南,在二迭纪之上出露有一套三迭纪地层,并将它分为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珠峰地区是我们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以后相继在陕西汉中,湖北、云南东部、四川、广西西部,贵州、安徽和江苏等地络续发现。其中尤以西藏、云南和四川三省牙形刺最丰富,自下三迭统到一上三迭统有出露;贵州省主要分布在下、中三迭统中,而其他各地均仅见于下三迭统地层中。综合上述各地的牙形刺,我国目前可建立21个化石带,其中下统有十三个,中统有四个,上统有四个。三迭纪的  相似文献   

8.
湖北“保安页岩”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世忠 《地质论评》1964,22(3):177-180
“保安页岩”一名系1924年谢家荣所创,由于他在大冶灰岩与炭山湾煤系(龙潭组)之间发现一层含有Pseudomonotis sp.,Gastrioceras zitteli Gemmellaro,G.liui Grabau化石的黄色页岩。遂将此层页岩取名为保安页岩,并定其时代为二迭纪—三迭纪。此名创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在川南黔北一带志留系之上二迭系之下有一组砂岩、页岩及含有煤、铁的地层,1938年熊永先在调查古乡蔺、珙县等地地质时将此组地层分出,并定名为铜矿溪层,后来又根据其中所含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石炭二迭纪。 以后不少作者在论述川黔一带地质时将此组含煤、铁地层沿用铜矿溪层一名。后来岳希新、杨敬之、穆恩之等曾将鄂西的马鞍煤系和川南铜矿溪层进行对比。1956年卢衍豪根据汉南梁山层中所合的海相化石及植物化石,认为梁山层可与Stg lidophgllum volzi或Mi-ellina landia层相当,暂属二迭纪底部,并与鄂西马鞍煤系及川黔铜矿溪层相对比。但由于铜矿溪层在各地岩性不一,对比困难,因此其时代问题并未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研究了新疆地区的二迭纪地层及其所含的植物化石后,发现对新疆二迭纪的古植物地理分区,以及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区系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新疆北部地区(即北疆的准格尔、吐鲁番二个盆地)二迭纪的植物基本上属“安加拉”型,即与苏联库兹涅茨盆地的库兹涅茨植物群(也称“安加拉”植物群)相类似,但其中也有不少与华夏植物混生的情况出现。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则是以华夏植物为主,在北缘亦有典型的安加拉型分子。总之,新疆地区在研究安加拉植物区系与华夏区系的关系上有重要意义及独特的地理上的价值。笔者于1977年3月参加在新疆召开的北方地槽地质会议期间,在会上粗略介绍了有关新疆二迭纪植物的区系问题,现整理成文,错误和不成熟之处难免,望批评指正。对提供资料和化石的新疆石油局、地质局、156煤田地质勘探队等单位和有关人士,笔者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11.
贵州栖霞组与茅口组的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贵州早二迭世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样。自乐森(王寻)在贵州郎岱附近创立茅口组后,盛金章(1963)对紫云二迭纪(虫筳)类化石作了分带研究,较系统地对贵州早二迭世地层进行了划分。本文对贵州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岩石特征、生物群面貌、两组的界线及栖霞组内的分层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 西藏东部地区怒江上游两岸,广泛分布着一套巨厚的黑色板岩,李璞等(1955)命名为“沙丁板岩系”,岩性以板岩、砂岩为主,两者交互成层,时夹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火山岩等,大多轻微变质。根据雅安多到邦通之间找到的Cordaites和一些瓣鳃类化石,以及嘉黎南沟的六射珊瑚,认为时代应属中生代下部,并可能包括一部分古生代。后来,沙丁板岩又被认为与西康群相当(王文彬,1957;顾知微,1962);西藏的地质工作者,也常将其视为怒江上游地区三迭系的代表。但一直没有发现确切的三迭纪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和甫 《地质论评》1959,19(8):367-370
在川鄂等地的碳酸盐岩石中广泛地发育着缝合线构造,其中尤以三迭纪灰岩中的缝合线构造最为显著,此外,在古生代碳酸盐岩石中也有缝合线构造发育。从层位上来看,缝合线构造主要出现在川中、川西的三迭纪嘉陵江灰岩以及川东、鄂西的下三迭纪大冶  相似文献   

14.
傅炯 《地质论评》1959,19(1):35-36
在贵州西部及云南东部(滇黔边界一带),三迭纪与二迭纪地层出露很广,其中上二迭纪煤系中含有大量的炼焦用煤,是一片含?的处女地(北接黔西北大?田、南至滇东师宗煤田北缘)。由于历年来在这一带没有作过正规的地质测量及矿产勘探工作,所以对于下三迭纪与上二迭纪地层分层界线问题是不大引人注意的。在黔西北赫章、水城及滇东南师宗一带,下三迭纪  相似文献   

15.
缝合线构造在碳酸盐地层中发育是极为普遍的,如在宁镇山脉奥陶纪仑山灰岩、中石炭纪黄龙灰岩、上石炭纪船山灰岩、下二迭纪栖霞灰岩及下三迭纪青龙灰岩、浙西皖南一带寒武纪灰岩、杭州石炭二迭纪灰岩、赣南湘南泥盆纪、石炭二迭纪及下三迭纪灰岩、桂林附近泥盆纪、石炭纪灰岩等地层中几乎都有缝合线的发育(参看图版Ⅰ及图版Ⅱ)。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部二迭系菊石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中生代的三迭纪至白垩纪的划分都是以菊石做为主要依据,已早为地质学工作者所熟知的事实。晚古生代的地层依靠菊石划分的时间较晚,在近三十年来有许多古生物学家试图用菊石做为划分和对比地层的依据,划分成为若干化石带,并已取得良好的成果。二迭纪是菊石目在古生代发育的一个最高阶段,由于它的种属繁多,演化迅速,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7.
二迭纪     
二迭纪(Permian)的名字来自俄罗斯北部贝尔姆省的名称,因为那里的二迭纪地层特别发育.其两分的由来是因为德国这个纪的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分而得名.世界二迭系(1841年莫迪逊确立了二迭系.1900年巴黎国际地质会议尚未承认二迭系,现在一般都承认了)标准剖面最初建立在西乌拉尔贝尔姆〔狭义的萨克马尔组(Sakmarian)〕,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又建立一条剖面.这两条标准剖面的上部均为含盐建造,化石稀少,远没有我国二迭系剖面完整、  相似文献   

18.
张勤文 《地质论评》1981,27(5):405-412
川西松潘-甘孜印支地槽形成于三迭纪最早期,结束于三叠纪末。地层单位可分下三迭统和中、上三叠统二部分。主要沉积为一套巨厚陆源碎屑岩系。其下部称菠茨沟组,上部称西康群。在西康群的碎屑岩系中,广泛分布复理石沉积,如小金、道孚雅江和理县等地。本文主要对上述地区复理石沉积进行岩石和构造分析。  相似文献   

19.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犀类化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为犀类额鼻角犀亚科第三蹠骨化石,在同一层位中还采集了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犀类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札达盆地上新世时代表着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以及新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施珍森  秦光楷 《地质论评》1964,22(5):398-399
四川旺苍附近出露于二迭纪栖霞灰岩与志留纪页岩之间的灰岩、页岩和砂岩等,长期被误认为泥盆石炭系。1939年,侯德封、王现珩认为:旺苍枫香铺(现名燕子峡)有含腕足类化石Athyriscf.vittata Hall,Spirifer cf.vilis Grabau,Meris-tella?sp.的中泥盆统;寨巴河北(现名南木)有含植物化石的石炭-二迭系。解放后在川北工作的四川省地质局区测队也提及本区的泥盆石炭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