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
尹犁盆地水西沟群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积岩石学、陆相沉积盆地分析和现代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运用详实的地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水西沟群沉积物的微观和宏观地质信息,恢复沉积时期的地貌特征和沉积过程,重新展示碎屑物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将水西沟群的岩石及沉积构造特征与现有资料对比,初步认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冲积体系的产物,即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作用的产物.每一种沉积体系均已细分到亚相和微相,冲积扇体系有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和河床充填、漫流沉积、辫状河道、沼泽沉积等微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和辫状河道、河漫沼泽、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 相似文献
3.
伊犁盆地水西沟群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沉积岩石学、陆相沉积盆地分析和现代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运用详实的地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水西沟群沉积物的微观和宏观地质信息,恢复沉积时期的地貌特征和沉积过程,重新展示碎屑物的形成过程及其演化.将水西沟群的岩石及沉积构造特征与现有资料对比,初步认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冲积体系的产物,即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作用的产物.每一种沉积体系均已细分到亚相和微相,冲积扇体系有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和河床充填、漫流沉积、辫状河道、沼泽沉积等微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和辫状河道、河漫沼泽、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 相似文献
4.
渤南洼陷沙二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思想,从单井岩芯的成因相解释出发,在渤南洼陷沙二段地层进行详细分层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讨论了主要储集岩特征。研究认为渤南洼陷内部沙二段地层发育较好,边缘受凸起抬升和物源供给缺乏的影响,普遍缺失底部砂层;该区沙二段是在浅水湖泊沉积的背景条件下,以扇三角洲体系为主的沉积组合,在研究区... 相似文献
5.
6.
乌干达K油田位于Albert盆地,由于钻井数较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沉积储层空间分布预测存在严峻挑战.根据岩心、测井、古生物、重矿物、粒度分析等资料综合分析后认为,乌干达K油田属滨浅湖环境,发育受边界断层控制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物源方向位于油田东南部,以低能长期的水下分流河道牵引流搬运为主.在沉积主控因素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将可容纳空间变化、物源供应及沉积物搬运等参数定量表征,并在年代地层框架约束下,通过正演模拟,再现地质历史时期地层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储层砂岩分布概率模型,进一步认识了研究区各层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将沉积演化模拟的砂岩分布结果转化为三维地质建模的定量控制条件,对沉积相模型进行约束,建立了更符合沉积认识的高精度相控地质模型,实现了扇三角洲储层砂体定量预测与表征. 相似文献
7.
扇三角洲砾砾岩储层沉积特征及与储层物性的关系—以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岩心和各类薄片资料入手,以沉积物和储层地质学为基础,结合各类分析资料,对山东沾化凹陷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前人所提出的水下冲积扇和近岸水下扇沉积的认识,忽视了扇形沉积体的水上部分,因而改为扇三角洲沉积更为适合。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三个沉积相及五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的储层最为发育。详细阐述了砂砾岩体的岩性、沉积微相等沉积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其中粒度对砂砾岩储层特性与对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三角洲沉积构成,可识别出9种成因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盆缘断裂产状等因素控制可划分出退积型、加积型、前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5种扇三角洲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及其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水下分流河口坝、洪水型重力流砂体等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含油性勘探成果亦证实各主力油层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间湾区,小部分位于扇三角洲平原区。受埋藏深度和成岩场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主力油层段的物性与岩性相关性各异。因此,应用沉积体系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挖掘剩余油层及进行远景区预测是有效的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德令哈盆地下侏罗统含煤磨拉石盆地组合是在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的沉积环境下发育起来的。简要报道研究区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及其组合特征 ,在此基础上借助马尔科夫链建立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旋回的结构模式 ,并探讨该结构模式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令哈盆地下侏罗统含煤磨拉石盆地组合是在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的沉积环境下发育起来的.简要报道研究区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及其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马尔科夫链建立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沉积旋回的结构模式,并探讨该结构模式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油田开发后期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储层的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和调整注采井网的基础。充分利用密闭取心、密井网等资料 ,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体、重力流砂体、水下溢岸砂体 5种微相砂体。微相砂体形状、规模及空间分布决定了注采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和完善程度 ,微相类型及其分布控制着油水井的产液及吸水能力 ,控制着注入水的地下运动方式 ,因此利用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 ,找准剩余油富集区 ,调整和部署注采井网 ,可以在生产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西成铅锌矿田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内,该区铅锌矿床点星罗棋布,含矿建造为浅海相--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床的生成和分布明显受层位控制,矿床类型可分为沉积变质岩型和沉积变质再造型。本文以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为例,探讨典型矿石组构特征,分析区域变质对岩矿石结构、构造的影响,对比不同矿床类型矿石结构、构造差异,对本区矿产地质及成因研究和勘查找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延长组长6-2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油田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对镇泾油田长6-2沉积微相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长6-2由一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发育在中期基准面缓慢上升初期和快速下降阶段,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强烈侵蚀作用,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中期基准面缓慢上升初期的河道具有深而窄的特点,砂体横向变化快,勘探难度大,而与之相对的是中期基准面快速下降阶段,水下分流河道具有厚而广的特点,为本区最为有利的勘探目的层.通过对不同可容空间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与河道宽度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得出该区的砂体厚度与河道宽度的经验公式,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延长组长6-2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油田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对镇泾油田长6-2沉积微相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长6-2由一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发育在中期基准面缓慢上升初期和快速下降阶段,由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强烈侵蚀作用,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中期基准面缓慢上升初期的河道具有深而窄的特点,砂体横向变化快,勘探难度大,而与之相对的是中期基准面快速下降阶段,水下分流河道具有厚而广的特点,为本区最为有利的勘探目的层.通过对不同可容空间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与河道宽度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得出该区的砂体厚度与河道宽度的经验公式,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松辽地区西部斜坡英台地区姚家组二、三段,是在干旱一半干旱、源近流短、东倾陡坡背景下,在洪积扇前,由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可明显区分出狭窄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口坝不太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夹浊积砂的辫状河前三角洲三种沉积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由灰色含砾砂岩,粗、中砂岩,少量细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组成。具有明显的正韵律为特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灰色-绿灰色中、粗砂岩、细砂岩、少量的含砾砂岩,成正韵律或反韵律夹在灰绿色、灰黑色泥质岩中。辫状河前三角洲沉积多为灰绿色、灰黑色泥质岩,可夹少量砂质浊积岩。上述沉积特征明显地区别于正常河流三角洲沉积和扇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6.
17.
吉林大安油田储层裂缝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岩芯描述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大安油田裂缝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分组裂缝所起作用及其对开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大安油田储层中发育了受沉积微相和构造控制的四组裂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前人的理论基础,在总结分析激电法找油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下,开展了该方法的试验兼生产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进一步证实了激电法找油的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19.
哈南油田构造断裂十分复杂,受伸展构造体系裂缝及断层的控制,形成有与断层共生的裂缝组系和断层活动派生的裂缝组系。裂缝与NE向断层平行或与其斜交或横交。裂缝力学性质表现为张裂缝、剪裂缝和张剪裂缝,以张裂缝为主。无论是何种力学性质的裂缝,如果裂缝没有被充填,则会对油气聚集和开发产生影响。有效裂缝可以为储层提供油气运移通道和油气储集空间,在油田开发中,裂缝与断层组成裂缝网络形成的断裂导水,会致使注水层系混乱,形成非同层注水局面,影响着层系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闵桥油田阜三段油层电阻率较低,为低阻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与正常油层有明显的差别,通过对闵桥油田地质、粒度分析、压汞、粘土矿物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其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结果表明,引起低电阻率油层的原因是闵桥油田阜三段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泥质含量较高,较高含量的泥质充填了颗粒的孔隙空间,由于粘土矿物的存在,使油层的粒间孔隙受到改造,引起孔隙直径变小且导致微孔隙发育,加之蒙脱石强烈的吸水能力,大量水被吸附于颗粒及粘土表面,同时由于较疏松的高岭石的迁移而堵塞孔喉了以孔喉为主的孔隙,使部分自由水成为束缚水,造成油层的束缚水含量较高,降低了油层电阻率;同时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作用也降低了油层电阻率;相对含量较高的导电矿物的存在是造成局部油层电阻率偏低的原因。利用声波时差和深感应电阻率交汇图可以对闵桥油田阜三段低阻油层进行有效的识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