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理要素的分类编码是人类认知地理信息世界的成果,也是人类对地理信息世界再认知的入口和关键。在海洋地理信息领域,S-101数据标准即将替代现行S-57 ENC标准,分类编码方案也将会相应改变。先对S-57到S-101的要素变化内容进行整体描述,再从地理要素、元要素、新增类型等三方面内容,对新旧两套分类编码中的要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涉海人员消化吸收新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海岸带地形变化迅速、测量困难等现实问题,首先分析了移动测量系统的技术特点,介绍了移动测量系统的组成与涉及的关键技术,然后提出了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海空地一体海岸带机动测量方案,并根据海岸带地形测量的不同需求设计了适应作业的测量平台、作业模式及主要功能,为海岸带、海岛礁地理信息快速更新与应急保障提供了应用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地理要素的分类编码是人类认知地理信息世界的成果,也是人类对地理信息世界再认知的入口和关键。在海洋地理信息领域,S-101数据标准即将替代现行S-57 ENC标准,分类编码方案也将会相应改变。先对S-57到S-101的属性变化内容进行整体描述,再从地理要素属性、元要素属性、图示表达属性三方面内容,对新旧两套分类编码中的属性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为涉海人员消化吸收新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坐标系统的统一是1个地区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标准统一的基础,目前,很多地区采用多个测量坐标系统,为实现测量坐标系统的统一,需要对不同坐标系的地理信息成果进行坐标转换。本文结合青岛市实际,对青岛市已有地理信息由原来采用的"青岛市城市坐标系"向国家统一的"1980西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精度和可靠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具体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2套坐标系之间转换切实可行,完全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海洋测绘》2014,(5):75-75
<正>7月2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西安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由国家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的16项测绘地理信息标准通过审查。这些标准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基本技术规定》,推荐性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示地形图图式》、《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正射影像地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地形图》、《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规范》,行业标准《数字表面模型航天摄影测量生产技术规范》、《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50000数字表面模型》等。  相似文献   

6.
《海洋信息》2021,36(2)
为实现陆海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测绘成果一体化显示,本文对陆海融合制图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传统地形图与海图在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信息获取技术与数据精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数学基础一致性处理、陆海融合地理信息要素编码体系与符号体系设计等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实现思路及一种要素编码体系设计方案,最后对某近海区域进行了陆海融合制图示范性研究,为陆海融合制图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1913年以来的历史地形图、海图和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获取10期三门湾海岸线数据,进而对三门湾近百年来海岸线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岸线变化主要发生在内海湾,以港汊围堵、连岛并陆为主的围填海活动导致海岸线向海推进的围填海面积总计231.42 km2.(2)海岸线总长度持续...  相似文献   

8.
王斌  唐岩  王伟  刘波 《海洋测绘》2016,(4):56-59
在分析传统海图与航海通告生产模式基础上,借助数据库驱动海图生产模式,研究了海图与航海通告一体化生产技术,提出海图与航海通告一体化生产技术实现方案以及数据库模型。经分析,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海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利用率,以及航海图书产品生产作业效率,更好地满足各种军事活动保障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地理要素的分类编码是人类认知地理信息世界的成果,也是人类对地理信息世界再认知的入口和关键。在海洋地理信息领域,S-101数据标准即将替代现行S-57 ENC标准,分类编码方案也将会相应改变。从复杂要素、复杂属性两方面内容,对新旧两套分类编码进行对比分析,为涉海人员消化吸收新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海洋信息化的发展,海洋空间地理信息在海洋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基于海洋空间地理信息的系统集成和专题应用日益普遍。基于ArcGIS平台制作发布矢量基础地理底图、地形基础地理底图和遥感影像基础地理底图等多种类型的海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基于SmartEarth平台制作发布海洋三维球体服务,将多比例尺海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化并共享应用。应用ESB总线技术、Portal技术、多源栅格数据分布集成技术构建海洋地图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二三维可视化展示、空间查询分析、空间处理分析、在线专题制图、地图服务生产、个性化API调用等功能,提高海洋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二维码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婵媛  王振宇  林海峰 《海洋测绘》2014,34(6):71-73,77
管线信息二维码自动生成是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巡检管理和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对管线点和管线段二维码存储内容分别进行了设计,剖析了数据编码、纠错编码和最终码序列构造3个二维码生成的核心技术,重点讨论了数字模式下QR码数据码字的自动生成方法,并在Arc Map平台上编程实现了所选管线数据的批量二维码自动生成,为满足地下管线日常巡检业务需求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资源三号影像质量评价及海岸带地物识别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检验资源三号(ZY-3)影像质量,利用印度的IRS P5和德国的RapidEye影像,采用主观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ZY-3传感器校正产品进行了质量评价。主观评价结果表明,ZY-3影像表观质量优于IRS P5和RapidEye影像,地物的纹理、边界更加清晰,影像所反映的细节信息更加丰富,在海岸带地物识别方面表现更好。在客观评价方面:ZY-3全色影像灰度动态范围和信息熵等指标均优于IRS P5影像;ZY-3多光谱影像的灰度范围和信息熵等指标与RapidEye影像相比稍差,但各波段之间的独立性要优于RapidEye影像。总的来说,ZY-3影像成像质量较高,海岸带地物识别能力强,在海岸带遥感研究与应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的了解图解法和矩值法计算平均粒径的区别,增强历史资料利用率,通过分析两种方法计算原理上的差异,利用某海区沉积物样品粒度测试结果,对两种方法所得平均粒径进行对比,并利用底质参数法分析两种方法所得平均粒径对声波浅海传播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矩值法与图解法所得平均粒径在分析声波浅海传播影响上可以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构造信息,探讨了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的遥感示矿模型,通过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分析提高遥感找矿效果,为广州城市地质调查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研究建立起城市地质遥感构造信息提取的一套技术体系,在遥感地质找矿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地图色域、色貌以及视觉感受三个方面分析了地图的色彩特征,比较了当前的色彩管理方法,提出在符号库中实施色彩管理的方法,构建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方法对于地图色彩精确传递与再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提取长江口淤泥质潮滩水边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震  郭永飞 《海洋科学》2011,35(7):67-70
以长江口九段沙作为研究区,通过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消除潮沟形成的破碎带,然后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法,去除高悬浮泥沙以及其他细节等高频信息,进行了水边线信息提取研究,最后采用基于连通性边缘评价的方法对不同分辨率下提取的水边线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是淤泥质潮滩水边线信息提取的有效方法之...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通过海岸海洋地貌调查获得的数据急剧增长。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不同学科、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分析和表达已成为当前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重点。系统介绍了GIS技术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新的方法体系,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达四个部分,重点研究了GIS空间技术、海底地形建模和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解译海洋地学,探索陆海交互作用中隐含信息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沿海城市规划、海港选址、大陆架岛礁地貌环境研究的具体实例中,研究范围从陆到海涵盖整个海陆交互作用带,为海岸海洋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及外交权益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支持。通过上述方法体系与应用研究说明,以GIS为核心建立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使传统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范围、内容及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多源数据信息的精确解译和成功应用必须同时具有空间信息学和地貌学专家知识。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水准测量和卫星定位测量,给出了基于三角高程测量的高精度远距离海岛礁高程基准的统一方法和实施方案.利用我国沿海12处海岛的跨海高程基准统一方法、测量方案、技术手段、数据处理要求和实测数据,对远距离海岛礁高程基准统一的经验做法、成果精度和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针对此方案给出了一些跨海三角高程需要注意和值得借鉴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城区演化及发展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8、1997和2002年3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分析,获得适合青岛市城区发展研究的遥感波段组合,获得了青岛近20多年来城区扩展的总体信息。从3个时相遥感影像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1988年到1997年期间青岛市城区扩展较为显著,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和崂山5区面积从89.5km^2发展到169.5km^2,1997年以后仅崂山区西部有小面积扩展。城阳和黄岛区的变化较大,1988年到1997年间分别以大约14倍和15倍的速度增长,1997年到2002年城阳城区面积从38.1km^2扩展到50.3km^2,黄岛城区面积翻番。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来看,青岛市东部多山地发展空间小,城阳区大部分处于海拔100m以下,而城区面积不到总面积的1/6,黄岛区也存在近3倍于现今的城区面积的发展空间。可以看出在环胶州湾的发展带上,城区扩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今后我们应该改善导致这种不平衡发展的因素,加强胶州湾沿岸交通网的建设,将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放在胶州湾北岸、西南岸以及崂山东北部低地区域的建设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自主研发卫星组网的不断完善,利用遥感变化检测技术进行海岸带变化检测成为海岸带监测的重要手段。针对沿海地区的变化信息提取,文章首先利用多特征构建差异影像,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集成学习方式: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进行试验区的变化检测,并与传统的机器学习SVM、经典的变化检测方法CVA和IR-MAD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集成学习进行变化信息提取效率远超其余方式,且XGBoost在变化信息提取精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研究成果对海岸带及海域使用开展自动化变化监测和海岸带监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