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兰自亭  刘玉忠 《华北地质》2005,28(2):120-123
以构造控水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运用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理探矿相结合的方法,对缺水严重的豫北山区碳酸盐岩地区基岩地下水进行了找水探讨。受断裂构造的影响,地下水的形成、运移和富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断裂旁侧富水,断裂带富水,断裂交汇部位片状富水,这些都是找水打井的有利地段。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文物探,查明区域地下水位以及含水岩组的埋藏条件,进而确定井位和井深。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沂南县气候、自然、地理,尤其是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2011年国土资源抗旱打井工作成果,结合沂南地下水含水岩组分布、赋存、地下水运移特征、构造对岩溶发育与地下水运动的控制等。得出沂南县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区的构造破碎带及其附近地下水相对富集。地下水富集特征可分为:构造带控水型、火成岩体阻挡富水型、断裂影响带强富水型及远离构造破碎带弱富水型等几种类型。根据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区地下水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为今后贫水山区找水定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张坊地区岩溶地下水运移富集的构造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西山张坊地区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地下水赋存于复杂的构造裂隙网络中,形成岩溶裂隙水。文章从构造空间分布的属性和规律出发,分析了在张坊地区褶皱构造格架控制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赋存富集规律与多期构造演化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北西向、南北向断裂及裂隙网络的制约关系。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经历了侏罗世逆冲推覆活动与白垩世的伸展构造,先压后张两期构造作用的叠加,形成了多条区域性断裂,其导水性能大为增强。裂隙中频度较大的NE和NW向是优势裂隙,表现出构造节理的共轭特征,多高倾角或直立,导致雨水的直接下渗;在裂隙交汇带构成了区域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和存储空间,控制了白岱、甘池-长沟、高庄-石窝富水区的形成以及岩溶泉的出露,具有重要的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藏公路沿线不冻泉地区构造控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多年片状冻土(岩)区的不冻泉补给源为北部昆仑山主脊南坡现代冰川底部的冰雪覆盖融区水、冰雪消融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源水进入不冻泉NE向张扭性活动断裂(F2)构造—地热融区导水通道,运移至不冻泉NWW向压扭性活动断裂(F1)时受阻,于F1和F2断裂交汇部位的共用上盘近断裂破碎带旁侧富集,并上涌至地表,形成上升泉,这是不冻泉地区构造控水的主要机理和不冻泉天然上升泉形成的主因。为解决当地冬季缺水问题,宜在F1与F2断裂交汇部位NW侧共用上盘适当部位布置供水水文地质钻孔,可找到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顾新鲁  曾永刚 《新疆地质》2011,29(2):226-230
新疆温泉县地处多个构造体系交汇部位,发育多条断裂(裂隙)带,控制着温泉县基底构造及地热资源展布.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及地热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分析了温泉县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下水动态变化资料,采用数值方法反求出水文地质参数,并建立断裂构造、地下水迳流和岩溶塌陷之间的关系。由于地下水位变化过程是表现不同地段地下迳流补给和不同输水能力的特性,同时也综合地反映了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地下水二维非均质各向异性非稳定运动规律,用有限单元法确定了旱季及雨季的参数,并对这些参数用多年资料作了校验。 通过模拟计算,发现了一条北西西向断裂的存在,它控制着区内地下迳流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塌陷主要沿着张扭性断裂的方向延伸,尤在断裂交汇部位为甚。塌陷于1982年发现,预测发生在离水源地大约1100米及1500米处的塌陷,已于1983年全部得以证实。 该例表明,预报塌陷规律是可能的,它对断裂构造分析,防止塌陷,保护环境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雁门关铁路隧道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发育,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对施工范围内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评价,并对施工期的涌水量进行预测。根据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结合物探及钻探资料综合分析表明:隧道区域构造发育,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好;地下水分布以断层带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一般断层带强富水,而基岩裂隙带为弱富水~中等富水。隧道集中涌水段主要发生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带。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湘江上游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显著。一是查明了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受控因素。调查地下河10条,岩溶大泉22个,岩溶地下水分布受区域性断裂、区域性向斜以及地层岩性的控制,区域性断裂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区域型大断裂与南北向区域性大断裂,向斜为袁家向斜与砂石向斜,地下水多发育于泥盆系及石炭系地层,岩性以中厚层灰岩、白  相似文献   

9.
石卫  董永超  范军锋  张航泊 《地下水》2013,(1):150-151,160
大坪隧道地处秦岭南麓中山区,为引汉济渭工程中三河口水利枢纽至黄金峡水电枢纽控制性工程之一,地层及构造较为复杂,通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方法,分析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及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预测结果表明隧道较大涌水点主要集中在断裂构造密集带及灰岩溶隙发育区段,进而为隧道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物探方法是寻找地下水的重要勘查手段之一.在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海南省琼中县榕木村花岗岩区深部赋水断裂破碎带的位置、深度、规模和产状特征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赋水断裂破碎带主要表现为"凹槽"状或"条带"状低阻异常;可以采用激电半衰时(Th)、偏离度(r)以及视电阻率(ρs)等参数进行断裂破碎带含水层位置判别.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揭露,含水层位置与物探解译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激电半衰时和偏离度以及视电阻率等参数可以较可靠地确定赋水构造的位置和深度.综合物探勘查方法为水文地质钻井孔位设计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可对在类似地区进行地下水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翁牛特旗--库伦旗一带为西辽河平原周边的严重缺水区.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认为降水量、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和地下水循环是造成研究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地下水富集的决定性因素.指出要加强含水层的岩性和构造、基岩区的断裂性质和产状的研究,并提出在基岩区、低山丘陵区寻找构造裂隙水和断裂带脉状水是解决研究区严重缺水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新疆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在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深度D、~(18)O和T值的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来源.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很难解决的问题.为干旱地区地下水起源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不是来自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而是地表水渗漏补给。(2)流域分为两个独立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分别接受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河水补给。(3)潜水和承压水的起源相同,属统一的地下水系统。(4)地下水径流表现为倾斜平原区径流强烈,地下水以水平运动为主;细土平原区地下水径流迟缓,地下水以垂直蒸发运动为主.径流方向与地表水流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groundwater system, based on the groundwater level data from the northern basin of Laiyuan Spring area, the authors took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the lithology,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topography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water recharge, runoff and drainage in this area.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nfiltration of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is the main source of groundwater supply in this area; the upper layer of the Spring area is distributed with the Cambrian-Lower Ordovician karst water, and the lower layer is filled with the Jixian system karst water. The upper layer of karst water supplies to the lower layer of karst water or the pore water in loose strata through the fault while the lower layer of karst water runs to the three strong runoff belts from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of the watershed, southwards into the basin, partially replenishing the pore water in loose strata, or forming fault Springs (e.g. Nanguan Spring, Beihai Spring) when dolomite movement encounters faults. Replenished by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f karst waters, the pore water in loose strata joins the groundwater in the southern basin and then flows eastwards, in the end it flows out of the system in Shangfanpu.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groundwater level data and hydrogeological drilling data, based on groundwater D and 18O isotope test results, the karst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in the northern basin of Laiyuan Spring area is further verified, which provides hydrogeological basis for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s well as protection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4.
吴林娜 《地下水》2006,28(5):77-80
本文在简要介绍山西省地下水动态观测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省内地下水流向、动态变化特性,归纳了山西省地下水动态的基本特点,最后提出了加强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的四点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农区土壤水为中心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散耗型模型考虑了水在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之间的交换或转化,并重点考虑人类活动如引水灌溉、地下水的开采等对水平衡的影响。模型把研究区划分为河段、泉井、水库湖泊、农区和非农区五类水均衡模块,水均衡模块之间通过地表渠系、地下水侧渗进行水量交换。应用模型可以对研究区农区、非农区各自的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干旱区主要水分散耗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主要平原地下水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华  陈浩  张薇 《地下水》2009,31(2):1-4
通常用地下水开采系数反映地下水资源潜力,只考虑了地下水的持续开采,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相互脱节,不便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地下水潜力系数是综合了地下水可开采盈余量、咸水、微咸水可利用量以及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节水量等,对各平原(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不同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西北内陆盆地突出要解决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涵养保护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应充分利用水资源相互转化和重复循环的规律,扩大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华北及东北地区应从水资源现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综合治理,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合理调整开采方案,应加强浅层微咸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农区土壤水为中心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散耗型模型考虑了水在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之间的交换或转化,并重点考虑人类活动如引水灌溉、地下水的开采等对水平衡的影响。模型把研究区划分为河段、泉井、水库湖泊、农区和非农区五类水均衡模块,水均衡模块之间通过地表渠系、地下水侧渗进行水量交换。应用模型可以对研究区农区、非农区各自的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干旱区主要水分散耗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3组含水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1年的近20年间,地下水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于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温度呈上升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而地下水活动和大气降水的增强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孔隙承压水温度的上升作用更加明显;对于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其温度呈上升变化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普遍超采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缺水的地质环境及找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认为降水量、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和地下水循环是造成黄土高原产重缺水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地下水富集的决定性因素。指出黄土高原基岩风化带潜水的相对富水岩组和富水地段,提出研究含水层的岩性和构造,寻找基岩风化带潜水是解决黄土高原局部地段缺水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Aquifer systems present intrinsic properties such as vulnerability, which is identified as the potential risk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by contaminants generated by human activity. When there are surface sources of pollution, usually there i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vulnerability and decreased water quality. Nevertheless, this relationship is not observed in all aquifers and so the causative circumstances of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aquifer vulnerability and water qualit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is work addresses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Chapala Marsh area, Mexico, using SINTACS analysis. The Chapala Marsh aquifer is characterized by a granular structure and a fractured recharge zone; there are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pollution. The results show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vulnerability indices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as indicated by the existence of vulnerable areas with good water quality and vice versa. This is because the SINTACS method works well when contaminants have only vertical movement. For scenarios with lateral movement of contaminants, the method of 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is used to model the influence of potential sources of contaminants on the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